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当虾米遇上冰 ... ·  20 小时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昨夜,美股经历了2025年以来最差的一天 ... ·  2 天前  
国资报告  ·  透视美国科技创新背后的“举国体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再融资新规大快人心,散户终于不怕被割韭菜了? | 小巴问大头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1 07:16

正文

点击上图, 跟吴晓波去汉诺威

了解前沿机器人和智慧工厂

对接百名中德企业家/对话中德智造

参观西门子、大众、奔驰、ABB等标杆名企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这几天,很多人的微博和朋友圈都炸开了锅, 这颗重磅炸弹来自证监会近日发布的 “再融资新规”。


小巴先来给大伙划一下重点


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


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


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除金融类企业外,原则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2016年堪称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 但再融资规模却甩了IPO融资规模十条街,IPO融资规模占总额的10%都不到。



此次新规出来后,立马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或者调整原计划的定增方案。到底是哪些原因迫使新规的出台,又将对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什么影响?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赵宗国

中信证券首席投资顾问

“个人投资者应从炒作逐步回归到价值投资”

2016年市场并不好,但再融资募集资金居然达上万亿,IPO发行新股募集资金不过2000亿左右。 再融资抽水太多,会影响IPO新股发行,不利于市场稳定。

为了资本的脱虚向实,加快新股的发行,考虑到市场上资金的供需平衡,因此势必要压缩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月前, 大家对再融资新规已有预期,但新规的力度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时间上: 影响力较大的规定是,距离前次融资不低于18个月,市场预估最少需要2年时间;

数量上: 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因为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再融资,并没有实际用途,用于理财背离了其本质;



用途上: 规定必须有明确的实体项目,如果上市公司有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可以变现,不允许再次融资;

价格上: 定价基准日只能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这是市场化定价的一个好开端。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正本清源,是刘主席对中央要求资本市场稳定、规范、法制化、市场化的具体实施。中国经济将逐步走向市场化,这也符合国际潮流。

另外,中国A股会逐步向港股的风格转换,我建议个人投资者应从炒作逐步回归到价值投资。 真正有业绩支撑的、稳定的、有高分红的上市公司,以及优质蓝筹股等会逐步显现出投资机会。




宋清辉

经济学家


“监管层收紧再融资,

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很有必要”


据清晖智库统计,2016年A股市场再融资合计1.80万亿,同比增长31%,再融资额创历史新高,超出同期IPO融资规模10倍以上。 这么大的规模已使股市不堪重负、失血过多。

再者,虽然现行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发挥了一些重要作用,但是也暴露出问题,例如定增定价机制选择存在较大被市场诟病的套利空间,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融资倾向等。

为了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变化,监管层迫切需要通过完善定增相关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监管层2017年主要的一个监管新思路就是收紧再融资,在再融资的定价方式、规模、频率等方面出台一些相关细则。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就是在为融资而“融资”,甚至一些ST类公司也大量增发融资。 它们通过再融资获得的资金中,使用效率低下,不是用来购买银行理财就是进行结构性存款,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很大。 所以监管层收紧再融资,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非常有必要。

监管层定增新规或将会在两个层面给市场带来影响:


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优化融资结构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并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免资金“脱实向虚”。监管层此次新规,对股市稳定健康运行和实体经济良性运转都属于利好消息。




吴小平

资深金融人士

“短期而言,对小阳春股市是个打击”

上周五,中国证监会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全新政策。整个周末,资本市场吵翻了,到底对短期股市,好还是不好? 我的结论是:不太好。

一个非公开定增,养活了整条产业链上的各色人物,还能给市场以各种遐想。可以说,这几年中国股票市场就是非公发行在养活着。非公成就了一个有着各种可能的大A。


银行的资金业务也高度依赖为这个业务的劣后资金提供各种直接或过桥的强劲支持,而信托、基金等金融通道也顺便切下属于自己的奶酪, 大户、庄家们借着内幕消息提前炒作,大家是绑在一条线上的蚂蚱。

而了解这些业务链条背后内幕的散户并不多,他们只关心上市公司是否能提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兴奋的并购目标,并把这些“兴奋”转移到二级市场股价上去。在这里,散户扮演了蠢萌的炒作者。



新规落实后,上市公司的“价值”下降了。 原来没有规矩或者规矩不明,大家可以顺水摸鱼。现在,水在渐渐透明。

那些财务状况比较差、纯粹靠创始谎言或概念支撑的上市公司,想要借非公发行转型,没有机会了;那些想要频繁通过非公套取市场资金的公司股东们,没机会了;那些想要操纵定价差额从中“ 无风险获利 ”的投资人,没机会了;那些想要让发行股份超过本次发行前总额一般的饕餮们,没机会了……

把市场搞得更透明、更规范一些,确实是好事;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炒作动力会突然下降一阵子。 市场炒作动力,可是在超高估值下的A股的关键动力。短期,这里要扣分。




陆鹏飞

上海壹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新规对中小散户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