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2015和2016年,自动驾驶领域的各方造车势力更多的是各自为战,那么到了2017年,大家则开始了“团体作战”。
进入2017年,各家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无论车企巨头、领先的零部件供应商还是跨界而来的科技企业,纷纷开启了新一轮的战略合作,以提升研发实力,推动自动驾驶项目进程。如前段时间在业内引起高度关注的“宝马—英特尔—Mobileye—德尔福”联盟、“丰田—英伟达”联盟、“Lyft—Waymo”组合、“弗吉亚—采埃孚”组合……在此背景下,全球自动驾驶正逐渐步入“联盟造车”时代。
宝马—英特尔—Mobileye—德尔福
5月16日,宝马、英特尔和Mobileye三方宣布引入德尔福,成为其最新自动驾驶平台的开发合作伙伴及系统集成商。未来,四方将采用统一合作模式,为汽车行业及其它潜在行业提供并拓展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据了解,在此次合作中,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扮演的是系统集成者角色,其关键作用是将宝马、英特尔和Mobileye所提供的解决方案集成到自动驾驶架构当中。此外,德尔福还可提供必要的硬件组件,比如传感器,以及具体定制业务和应用,从而实现品牌差异化。
而其他三方的职责,在年初公布的一个合作框架中显示,宝马作为整车厂代表,将负责驾驶控制、动力学、整体功能性安全的评估、整体组件集成、原型车生产以及最终通过合作伙伴部署实现平台扩展。芯片生产商英特尔负责解决从汽车到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具体包括传感器聚合、驾驶策略、环境建模、路径规划和决策的解决方案,以及处理器、固态硬盘和人工智能平台等训练和模拟基础设施。Mobileye则贡献了其计算机视觉处理器,以及本地化处理,同时结合英特尔CPU和FPGA技术构成的中央计算平台,集成到每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中。可谓各有所长,分工明确,至于未来这一职责划分是否会发生变化,还有待观察。
其实,早在2016年7月,宝马、英特尔及Mobileye就宣布联手合作,力争在2021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量产。目前,宝马、英特尔及Mobileye已合作开发出一个可被其它汽车开发商和制造商采用的可扩展的架构。此外,德尔福在此前也已经为宝马提供了一个计算平台原型,并正在与英特尔及Mobileye在感知、传感器融合及高性能自动驾驶计算领域进行合作。未来这一联盟或许会有更多的车企加入,目前已有企业在讨论。
博世—百度—高德—四维图新
今年4月份,德国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宣布已与百度、高德和四维图新就有关自动驾驶项目达成了合作协议。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百度、高德和四维图新将在测试车辆上使用博世的雷达和视频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将帮助生成和更新对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至关重要的地图数据。
如在百度和博世联合打造的自动驾驶车上,就集成了百度高精地图和博世道路特征服务,并通过上百万辆配备博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量产车辆实现数据众包,使高精地图数据实时更新。在此合作中,百度主要提供高精地图、自定位、AR HMI等核心技术。
除了上述四家联盟,更早一些的时候,博世还与戴勒姆旗下奔驰品牌达成了合作,双方将联手开发自动驾驶汽车,以加快“自动出租车”(robo-taxi)的生产工作。以及与图形芯片制造厂商英伟达建立合作,英伟达把旗下自动驾驶平台Drive
PX 2出售给博世,博世则将向汽车制造商销售英伟达的技术。
而联盟中的另一重要成员——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百度拥有环境感知、行为预测、规划控制、智能互联、车载硬件、人机交互、高精定位、高精地图等多项自动驾驶相关的核心技术,并在自动驾驶技术、汽车网联应用以及汽车大数据服务等领域推出比较完备的智能汽车软件方案。百度高精地图的数据自动化处理程度已达到90%以上,能自动识别包交通标志、地面标志、车道线、信号灯等上百种目标,相对精度可达0.1-0.2米。且百度高精地图的数据可以实现分钟级的更新。
企业合作方面,百度自2012年开始便与英伟达就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多项合作,并在2016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宣布双方将共同打造自动驾驶汽车平台,会上百度相关负责人展示了百度自动驾驶技术在英伟达DRIVE
PX 2上的应用成果,显示通过使用英伟达的GPU 和相关代码库
(TensorRT),百度DNN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训练速度快了大约1000倍,整整提升了三个数量级,因此节省了大量研发时间。
2017上海车展期间,百度对外宣布了一项名为“Apollo(阿波罗)”的新计划,表示其将对外共享自动驾驶能力,并和整车企业奇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加深彼此在无人驾驶、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奇瑞于2010年开始研发智能汽车技术,经过数年的努力,目前已掌握车道线检测、毫米波雷达数据处理、车辆检测、局部路径规划等智能车辆底层控制技术。奇瑞是国内第一家拥有智能车底层控制技术的传统车企。
另两家地图公司,高德于去年9月和宝马正式达成合作,双方将致力于打造下一全新车载交通信息系统。根据双方合作规划,高德与宝马将联手为车主提供包括实时交通信息、在线路径计算在内的互联网服务。针对宝马i系电动车及宝马混合动力车型,高德也将通过互联网手段解决车主的续航忧虑。据悉,首款搭载全新高德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宝马车型将于2018年正式上市。
四维图新则与伟世通亚太(上海)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研究和提供道路测试技术合作来探索潜在的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机遇,以确定适用于中国市场的高精度地图。同时,四维图新还与北斗星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推动中国车联网、新一代导航系统、汽车电子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双方长期稳定、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
丰田—英伟达
2017年5月10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GPU技术大会上宣布,将携手丰田加速推进在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方面的研究工作,更具体一点就是——丰田将使用英伟达的 Drive PX人工智能汽车平台,开发可用于大规模量产的高级自动驾驶系统。
何为Drive
PX?即车载计算机,是英伟达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产品线,初代产品集成了2颗Tegra
X1,最高能支持12路高清图像输入,每秒最高能处理13亿颗像素点,功能上可使汽车通过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形成对环境的感知理解,实时处理路况信息,包括其他车辆、信号灯、路标、道路标志、监控摄像头等等,甚至部分行人,从而实现自动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2016
CES上,英伟达发布了第二代自动驾驶超级计算机Drive PX2。 DRIVE PX 2
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平台是一个开放式人工智能车辆计算平台,该平台除了具备公路自动驾驶与高清绘图能力外,也可利用深层神经网络处理来自众多感应器与摄影机的资料,做出精确的判断,让汽车制造商和一级汽车制造供应商加速产品的自主化和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随后,Drive
PX2逐步分化成3个版本:Drive PX2 for AutoCruise,搭载一颗Tegra
Parker,主要支持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和高精地图绘制的计算;Drive PX 2 for AutoChauffeur,搭载2颗Tegra
Parker和2颗独立的Pascal架构GPU,支持点到点的自动驾驶;Drive PX 2 for Fully Autonomous
Driving,由多套Drive PX2组成的计算矩阵,三个不同版本可分别满足不同企业自动驾驶路线的需求。
如2017年初,NVIDIA宣布与ZF合作量产基于Drive
PX2的车载自动驾驶系统ZF ProAI,用于高速公路的自动巡航;随后3月份,NVIDIA又联合Bosch推出基于Drive PX
Xavier设计和制造的Bosch AI Car Computer,为Level
4的自动驾驶提供计算能力。就丰田和英伟达而言,目前合作双方的工程化团队也已经在共同努力将英伟达的平台集成到丰田汽车的测试车辆中,另外双方还在传感器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合作。
而随着丰田的加入,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联盟阵营再获扩大,不仅有奥迪、戴姆勒、大众、丰田四家主机厂合作伙伴,博世、采埃孚两大零部件供应商,还和沃尔沃、特斯拉以及蔚来汽车有相当程度的合作,可谓“广撒网”,将来无论这些联盟中的哪一个获得成功,英伟达都可以分一杯羹。
Lyft—Waymo
同样在5月中旬,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汽车部门Waymo和美国打车软件Lyft确认,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将在项目和产品的研发工作展开协同,将自动驾驶车辆技术带入主流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Waymo与Lyft的合作,实现了技术与数据的完美结合。其中,Waymo代表的是技术,主要为Lyft打造自动驾驶共享车队提供技术支持。
众所周知,Waymo由谷歌的自动驾驶部门拆分而来,而谷歌早在2009年就开始在自动驾驶汽车上投入研究,领先于很多公司。发展到现在,Waymo的无人驾驶车队已经在公共道路上行驶超过了300万英里,在无人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Waymo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已经开始在美国凤凰城正式运营,为居民提供免费的通勤服务,据悉这些试验车辆的新硬件方案包括3个覆盖短、中、长距离的激光雷达、8个视觉模块,还有雷达,可让自动驾驶汽车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更加敏锐,而且可以和控制中心进行非常高效的信息传输。
不仅如此,今年早些时候Waymo还公布了其全新的传感器和芯片,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从360度全方位感知车身周围的车辆和行人;新型的摄像头可以更好地在雨天环境下进行工作。而且还别具匠心的在旋转的激光雷达上加装了小型的雨刷,用来清理其上的污物,保证传感器的有效运作。据了解,Waymo新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到200码(约180米)以外的车辆和障碍物。此外,Waymo还和整车企业FCA、本田有关于自动驾驶的合作项目。
而Lyft代表的是数据,对Waymo的价值则在于为其提供更多的自动驾驶系统装车量,通过向其开放数据帮助其更好地调试其自动驾驶系统。作为美国第二大打车软件,目前Lyft在美国超300个城市中从事共享出行服务,通过此次合作可使谷歌迅速提升自己在共享乘车领域的业务规模,并直接与Uber展开竞争。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共享出行在将来可能是无人驾驶汽车一大核心应用领域。
PSA—nuTonomy
自去年公布了自动驾驶规划,近日PSA在自动驾驶项目上终于有了新动作。5月中旬,PSA宣布将与从麻省理工分拆出来的nuTonomy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通过将nuTonomy的自动驾驶软件、传感器以及计算平台加装到由PSA创新团队改装过的3008上,实现自动驾驶。根据规划,车辆改装工作将在今年夏天完成,车队则预计将于今年9月份开始在新加坡进行测试。
PSA作为仅次于大众的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商,此前已经在欧洲开始自动驾驶的相关测试工作。2017年初,PSA在法国获得了特别的公开测试批准——允许非专业的驾驶员坐到驾驶座上参与测试,据悉PSA是法国第一家获得这项授权的公司。
而nuTonomy是由麻省理工及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作建立,在过去半年中,搭载nuTonomy自动驾驶软件的三菱汽车已经在新加坡上路测试,与此同时nuTonomy在波士顿也有自动驾驶测试车队,并联合东南亚打车巨头Grab推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此外,nuTonomy在去年五月获得了高原资本的1600万美元融资,并受到新加坡政府及三星合资企业的支持。或许与前面几大联盟相比,“PSA—nuTonomy”组合稍显逊色,但自动驾驶毕竟是一个在未来有无数种可能的技术,没到最后大规模量产落地,谁都有可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弗吉亚—采埃孚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及新造车势力开始就自动驾驶的研发发布新的战略合作,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中排名前十的两大巨头,采埃孚和弗吉亚也没有落下步伐。5月4日,采埃孚和佛吉亚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汽车内饰系统开发以及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安全领域展开颠覆性和差异化的技术合作。
众所周知,佛吉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座椅、排放控制技术系统、汽车内饰和外饰四大领域,针对这四大领域,此前佛吉亚也进行了一些关于自动驾驶方面的探索,如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们联手,在汽车内饰中寻找解决晕车的方案,因为在自动驾驶时代,当人们在车内看书、看电影、玩游戏时,长时间盯着屏幕看,很容易晕车。研究主动健康座椅,通过座椅内置的生物传感器,监测驾驶员的生命体征,并相应地做出适应措施……此外,在2017上海车展期间,佛吉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由佛吉亚提供技术支持的汽车已经实现了在特定环境中的完全自动化,预测到2021年会进入驾驶者可随时接管汽车的阶段。
而采埃孚早在2015年就在自动驾驶和汽车互联化领域积极储备。2015年,采埃孚收购了汽车安全系统的全球领先供应商天合集团(TRW),随后推出面向城市环境未来出行方案的概念车——“智能城市汽车
(Advanced Urban
Vehicle)”。2016年7月,采埃孚在法国一生产基地针对其“高速公路驾驶多车道辅助”功能,为客户和媒体展示了先进的半自动驾驶技术。之后推出了X2Safe智能算法,该技术能实现车辆、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之间的通信,向有潜在碰撞风险的驾驶员、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发出警告,并开启车辆的自动或半自动驾驶模式。与此同时,采埃孚还与英伟达有过合作,双方一起为交通运输业开发人工智能(AI)系统,用于乘用车、商用卡车和工业应用的自动化驾驶和自主驾驶系统。
虽然合作双方都是零部件巨头,但他们两家的业务并没有太多的重叠之处,从而可以很好地进行优势互补。这也再次印证了自动化、网联化大趋势下全球汽车行业的一大特点:当下任何一家车企都不是也不可以独自为战,虽然很多时候大家是竞争对手,但面对自动化、网联化大趋势,大家更是合作伙伴。为了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有时候竞争对手必须甚至是被迫走在一起,以更快速地响应市场,提供更多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的解决方案。
沃尔沃—Uber
2016年8月份,沃尔沃和Uber公布了3亿美元的协议,沃尔沃将提供100台XC90支持Uber在美国匹兹堡推出首个自动驾驶车计划。其中,此次合作中沃尔沃将提供最基础的车辆还有自己的部分技术,而Uber则充分发挥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在之前的打车服务中,Uber掌握了大量的交通和出行数,并负责自动驾驶的主要硬件和算法。
在自动驾驶领域,Uber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用于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包括与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开发更好的地图和光学安全技术,收购地图初创公司deCarta和微软的地图资产,从谷歌无人车团队挖人,收购无人驾驶卡车创业公司Otto……经过这一系列的布局,大约在2016年8月份,Uber开始在匹兹堡、旧金山和亚利桑那州等地测试无人驾驶汽车,一切仿佛都很顺利。
但进入2017年,Uber多次被负面新闻推到了风口浪尖,包括性骚扰丑闻、数位高管辞职、受到Waymo的知识产权诉讼,让人不得不为其捏了一把汗。不过幸运的是,尽管今年以来Uber发生了一系列的公关危机,作为其合作伙伴,沃尔沃表示会继续与其合作,大有不离不弃的意思。
事实上,沃尔沃除了和Uber合作自动驾驶以外,很早以前就在独立研发自动驾驶系统。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12年9月,沃尔沃就用三辆无人驾驶汽车,在一辆有人驾驶的卡车带领下,以90km/h时速完成欧洲环保型道路安全列队行车的测试项目。2013年12月,沃尔沃在瑞典启动Drive
Me自动驾驶项目,在哥德堡市区及周边50公里的典型通勤道路上投放100辆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2014年,沃尔沃XC90上市,该车是全球首款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汽车。2015年12月,沃尔沃在哥德堡发布了S90,该车搭载了全球最先进的高度自动驾驶技术Pilot
Assist
II,可实现130公里/小时内自动驾驶和灵活转向……最近,沃尔沃又宣布进行自动驾驶垃圾运输车的前期测试工作,通过搭载导航和监控等传感装置,实现垃圾车在复杂道路环境的行驶安全。此外,2017年沃尔沃还计划在瑞典哥德堡交付100辆全新XC90自动驾驶车给普通消费者使用,目的是在真实的城市交通环境下去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这个项目已经得到了瑞典政府的支持。
电装—东芝
2017年4月28日,电装与东芝宣布两家公司已开始就强化物联网制造、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等多领域合作而展开磋商。其实,这并非电装和东芝第一次合作。
早在2015年,东芝就通过电装推出了“刹车+毫米波雷达”的系统。2016年10月,这两家企业达成一项基础协议,将共同开发一种名为“深层神经网络-知识产权(DNN-IP)”的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由两家公司独立开发的图像识别系统中,以帮助实现先进的驾驶员辅助和自动驾驶技术。其中,电装将开发出高性能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以提高道路安全。而东芝则提供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并把DNN-IP技术划分为专用的硬件组件,应用于车载图像识别处理器中,以提高其图像处理性能。
作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及系统的顶级供应商,电装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应用于车载设备中的DNN-IP技术,并自动驾驶方面有深入的研究。2016年4月,电装携手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共同研发自动驾驶系统的微型控制器;5月,在德国成立ADAS公司,发展图像识别技术;9月,电装宣布收购富士通旗下雷达系统制造与无人驾驶系统研发公司富士通天,以通过双方合作致力于电子控制单元、毫米波雷达、辅助/无人驾驶技术以及其他电子器件的研发。10月,对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初创公司Thinci进行领投;年底,联手NEC合作研发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双方将共同研发利用人工智能(AI)的安全驾驶技术和信息通信的安全对策……电装正在加速行动,跟上其他顶级供应商的步伐
东芝则在汽车感知技术方面,如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东芝的图像识别处理器采用多核异构的专用处理器,Visconti2可实时处理,并行实现4项功能,如车道保持、前车检测、行人辨识、交通标志辨识。该系列的第四代产品Visconti4将于2017年推出,集成了8核+14个图像/算法加速器,可实时处理一般障碍物检测、车道保持报警、路面标记识别、前车防撞报警、行人识别(白天黑夜)等运算,一旦推出对于推动自动驾驶有重要促进作用。
小鹏汽车—海格通信
5月23日,小鹏汽车与北斗导航领域龙头企业海格通信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高精度定位服务、高精度导航地图及人机交互引擎等方面进行技术与产品的深度合作,以加速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研发进程。
通过车载传感器与北斗高精度车道级导航系统的相结合的组合定位方法,不仅可以使车辆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如准确定位车辆所在车道并根据需要提示变道、精确提示转向等,还可以降低车辆对环境的感知难度,提高智能驾驶的可靠性,如车辆在车道线模糊、缺失等情况下依然具备准确保持车道或准确停车的能力,使智能驾驶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公开资料显示,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小鹏汽车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泊车、停车场环境低速自动驾驶以及低速跟随的智能驾驶功能,就技术水平而言,处在Level
2.5级别。软硬件方面,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采用了集成式、模块式、可扩展的架构,车辆配备8个不同功能的摄像头,周身分布着12个超声波雷达和1个车前方毫米波雷达用于环境感知,完全自主开发的智能驾驶控制器平台支持算法迭代和OTA升级,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优化。
而海格通信是国内北斗导航领域的领先企业,目前已形成包括无线通信、北斗导航、卫星通信、数字集群、模拟仿真、雷达探测、频谱管理等在内的业务线,是国内一些特殊机构用户主要设备的供应商。在民用市场方面,海格通信也有比较成熟的公务车、船舶等示范项目,后续会进一步积极拓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海洋、电力电网、农业等领域的行业应用。
英特尔—长安
2017上海车展期间,长安汽车与英特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长安汽车将携手英特尔开展包含计算、感知、通信、存储和交互等多方面的合作,通过各自技术优势,在未来智能驾驶、智能互联、智能交互和人工智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共同促进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科技创新。
长安汽车作为中国销量最大的自主品牌之一,在智能驾驶领域,目前已掌握智能驾驶、智能互联、智能交互三大类60余项智能化技术,并作为唯一中国品牌,加入了代表国际最高水准的美国智能汽车联盟MTC。目前,长安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完成了从重庆到北京近2000公里的长途路测。同时,基于对汽车智能化的预判,长安已与百度、科大讯飞、蔚来汽车等多家跨界行业及同行业巨头形成战略合作。
英特尔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自从去年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之后,英特尔就开始大力推进智能汽车相关的战略布局,包括斥巨资150亿美金收购了专注ADAS的以色列公司Mobileye,与宝马、德尔福等合作研发自动驾驶等。此次双方的合作,也有着良好的互补性——车企与科技公司的互补,技术与大数据的互补,以提高未来汽车的互联互通性,提升驾驶体验。
盖世小结:随着各家企业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自动驾驶作为一门复杂的技术,在保证传统供应链厂商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融入新的供应链厂商,特别是传感器、处理器(包含芯片)和算法厂商等在传统汽车时代介入较少的供应商。因此,进入2017年后,尤其刚刚过去的四月和即将结束的五月,多家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企业纷纷发布了针对自动驾驶的新的战略合作,且很多公司如宝马、博世、百度、英伟达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不止一家,使得各家对于自动驾驶的争夺到了一个空前白热化的阶段。那么,在上述那么多个造车联盟,您究竟看好哪一个呢?
查看更多文章,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精彩汽车资讯随时掌握!
关于我们:
| 盖 | 世 | 汽 | 车 | 每 | 日 | 速 | 递 |
由盖世汽车领衔打造的汽车行业第一媒体
是汽车圈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联系与合作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