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eacherGwen
全国最大的英语语言学习平台之一。 跟着Gwen学英文:免费早读|听写|读书|翻译|班级|方法论|干货满满 A little effort every day, you will make a big differenc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功能梳理”与“产品设计”,只差一层窗户纸 ·  19 小时前  
91产品  ·  一分钟学会DeepSeek R1本地部署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产品优化:如何快速确定模块优化方向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客户总是“听不懂”?产品经理汇报中的致命误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eacherGwen

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还是哑巴英语?

TeacherGwen  · 公众号  ·  · 2024-03-26 06:00

正文

词链儿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英语学了十几年、几十年,还是一直是哑巴英语?原因很简单:你学了半天一直是输入,从没练习过输出。 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从输入到输出转化。 没有输入到输出的转换,不哑巴就怪了。


输入和输出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从词链儿说起。


早读 中我一直宣扬“词链儿”,至今已有八九年时间了。可能有人还不理解词链儿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再专门写篇文把这个概念科普一下。


词链儿=语块儿(lexical chunks)


单词就像一颗颗珍珠,串珠成链儿,即词链儿。这里我们要明白: 词链儿都是以几个词,而不是单个单词为单位。


为什么必须要用词链儿法学英语?因为 词链儿是意义单位。 我们在表达输出时,脑中所想的是意义,而不是单词或语法(也不该是单词或语法)。因此,输入时为意义(词链儿),输出时才能也是意义(词链儿)。


如果你在输入和输出时以词链儿为单位,将会大大减少记忆负担,并提高你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词链儿包括:

1. 习语(2-3词)

如:by the way/ up to now...

2. 词语搭配

如:a broken home/ a glass of wine/ go back home...

3. 固定表达

如:you know what?/ not too bad...

4. 固定句式

如:what matters is.../could you pass...please?

等等等等...... 只要可独立成为“意义”输入并输出的,都可称为“词链儿”。


如同汉语中的:

  • 喝一杯酒

  • 喝一罐可乐

  • 吃一顿饭

  • 瞎忙活

  • 我要去...

  • 这就是...


不管是句链儿、语法链儿,甚至一句完整的俗语或名言(如汉语的“ 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 ”),都可统称为词链儿。


语法也是词链儿


词链儿甚至包含语法。 词法里本就包含了语法。像have done 现在完成时、be doing正在进行时等本质不就是由几个词搭配的完整意思吗?记住它们的意思,了解在什么情境才能用,输出时整体用出来就好了。如果输出时想的都是语法概念,怎么可能高效输出?


我们学语法的时候总要记很多语法名词。什么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过去进行时等等。其实这些名字本没什么用,不过是为了叫起来方便,由专家们总结出来的。如果我们在输入时了解了这些语法的用法:读的英语都明白意思、张口能说出语法正确的句子、达到了交流的目的,这不就够了吗?纠结语法名词做什么?


比如,如果你了解了 If I were XX, I would...这个词链儿的意思是一种“假设”:我要是...,我就...(实际上你不可能是),你就可以类比造出成千上百个句子。英语就这么用起来了。


我要是你,我就不去做那事儿。

If I were you, I would not do that.

我要是Lisa我就不去。

If I were Lisa, I would never go there.

她要是个男孩,她就不会被这样对待。

If she were a boy, she would not be treated as this!

......


词链儿、句链儿、语法链儿...... 对!一切都是”链儿“!


为什么总是说“链儿”呢?因为我想让大家把单词以“组”为单位输入输出,而不是以单个单词的形式输入输出。 想要高效输出,一个个单词去凑可不行,必须得是把几个词构成的意义单位整体用出来。


相信大家都用过词汇书、词汇app背单词。记忆效果有没有呢?有。但是通常是应付完考试就忘了。反而是对电影里、原版书里“碰巧”看到的单词记忆深刻。为什么?因为有“体验感”、“场景感”!这就要求大家在输入过程中(即挑选词链儿时)一定不可脱离语境。原版电影、英美剧、原版书、外刊等音视频及阅读素材,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得不承认,尤其是在学习英语的初期,当我们想表达一句话、一个观点、解释一个概念时,不由自主先想到的是汉语。这是因为我们的汉语思维早已根深蒂固、无可撼动。不管各路“大家”们怎么说“英语思维”的培养,其实都离不开一条路:大量的输入+输出。那么如何能流利表达英语呢?对了,就是用词链儿法!


怎么利用词链儿法练口语?


“词链儿法”三步走:

Step 1: 输入:地道素材原句中挑词链儿

Step 2: 口语化:地道的英语和地道的汉语做对接

Step 3: 输出:替换造句用出来


这三步少了哪步都不行。


这里我要尤其对step 2 “口语化”多做几句解释。可 不要小瞧了这个步骤,它是决定你是否能高效输出最关键的一步。


我的英语是在中国学的。从学英语到做英语老师,期间一天国门也没出过。从没受到过实际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更别说培养英语思维了(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让我们用英语母语者的思维说一门语言,也太难为我们了吧?)。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是把地道的汉语概念和地道的英语概念做对接。 这样一来,我们在想表达一个汉语概念时,就能立即从大脑里检索出它的英语表达,从而更容易“脱口而出”。


千万别把这一步简单理解为“英汉翻译”。 举个例子:

当我们在听一首歌时,听到歌词 Little did I know that you were Romeo...如果我们在输入环节直接把词链儿 little did I know that... 翻译成“我几乎不知道...”、“我知道得很少...”,那么在你想输出的时候就很难将其检索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说汉语的时候几乎不这么说话。这样的说法虽然存在,但不够地道。试试把它对应成 “我真没想到...”、“万万没想到...” ,输出的可能性是不是就大多了?


万万没想到,你也来了!

Little did I know that you came!

我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Little did I know that you were such a kind!

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我真是万万没想到!

Little did I know that he did such a thing!

...


为了增加输出的可能性,一定要将地道的英语和地道的汉语做对接。这就是口语化。 这里要求我们在输入词链儿时多动脑子想想,这个词链儿在同样的场景下,我们汉语会怎么说?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让大家直观的感受一下怎么用“词链儿”法来学习。


比如,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37 years, 4 months since the day we were called to the bar, and you've never once talked about India.

咱们一起共事都37年4个月了,你居然一次都没提起过印度。


Step 1. 挑出词链儿:

XX years since the day we did XX, and you've never once done XX.

Step 2. 口语化:

咱们一起这么多年了,你居然一次都没XX过。

Step 3. 造句输出。

联系自身的实际,投入感情,回忆一下:什么时候我说过类似的话?或者想象一下,在什么情境下我会说到这样的话?


我想到前阵子看过的一个综艺节目。一对韩国夫妻结婚三十年了,彼此相爱、不离不弃。两人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那么我这个词链儿就可以用上了:

30 years since the day they got married, and they've never once quarreled.  (他们结婚30年了,居然一次也没吵过架)


我又想起有一次看电视剧,其中一位主角向他的好朋友借钱。朋友犹犹豫豫不想借。然后主角说:咱俩哥们儿十年了,我一次也没跟你借过钱吧?


好嘞,我又可以用上词链儿了!


10 years since the day we became friends, and I've never once borrowed money from you. (咱们朋友10年,我一次也没跟你借过钱。)


就这样,这个地道的链儿就“为我所用”,彻底变成我的了。相信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同样的英语句子你自己“编”出来可要“土”多了,而且还可能有选词、语法错误。


词链儿法好不好,看疗效


说了半天,神乎其神的,词链儿这东西到底好不好?


当我第一次把词链儿用到课堂上的时候,孩子们忽然发现“原来我也会说英语!”,参与度提高了70%。 每次直播带着大家练习词链儿,大家都会在评论区疯狂输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