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2008年,陈天桥已经手握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等几个网络小说平台,在他看来,盛大文化的摊子这么大,得找一个既懂内容、又懂资源整合的人来管理,“诸侯“吴文辉多少有些草莽出身。
主管新浪博客的侯小强,是在陈天桥意图收购新浪的突袭中进入后者视线的。
三顾茅庐之后,侯小强来了
,陈天桥在迎接唐骏的酒店召开了盛大的发布会,欢迎规格甚至大过唐骏。“他是主人,他是首席执行官“,陈天桥就此宣布,把盛大文学交给侯小强。
事实上,吴文辉当时是盛大文学总裁,他也曾经是盛大文学CEO的候选人之一。关于他最终落选的理由坊间猜测诸多,有说法称,他过于在意起点的发展,而把盛大收购的其他子公司当做竞争对手。
当然,心里再不痛快,面子上的和气总是要维护的。于是,吴文辉曾经这样评价侯小强的到来——
“我不擅长对外、公关、媒体、主流化这些东西。当时内容是走向主流化、大众化的过程,《鬼吹灯》作为标杆。集团说要找个人帮我,我就欣然接受,觉得很好。”
但一山难容二虎。
一个很微妙的局面出现了
:对外吴文辉仍是盛大文学的总裁,但他具体负责的主要工作还是自己创办的起点中文网,侯小强才是统管所有文学网站的老大。
可这个老大也不好当,在起点就不用说了,无人不识吴文辉,认识侯小强的人寥寥无几。而其他子公司情况也类似,它们在被收购时都保留一定的自主权,这加重了侯小强的处处受挚,后者曾经吐槽局势太复杂,“是超乎想象的”。
权斗暗流涌动。
以2010年的云中书城项目为例。文艺范的侯小强将其解读为“云中谁寄锦书来”,具体来说,就是将各个子公司的网站内容全部归拢,再花重金打造类似kindle的掌上阅读器“锦书”。
但项目推行并不算顺利。
阻力主要来自内部。比如在吴文辉看来,这个项目是将内容和销售人为割裂,并不合理。侯小强则态度强硬,要求各个网站的无线、版权销售等业务都收归至总部。
表面上这是关于权力的争夺,但说到底还是因为钱——云中书城成立后,一些网站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上百万分成需要交公。起点也面临着类似局面。
根据艾瑞数据,2011年时,盛大文学旗下网站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其中起点中文网独占43.8%。后者造血能力也很好:2012年,盛大文学营收10.8亿元,起点营收3.6亿元;盛大文学全年盈利略超1亿元,起点盈利约7000万元。
换句话说,诸侯吴文辉向盛大帝国贡献着巨大的税收,但帝国却想在收走粮食的同时,把种子也收走。
胶着之时,
盛大文学也在面临着外部挑战,两次冲击上市都以失败告终。
这对起点的创始团队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无法上市,他们手中的干股毫无意义,也就彻底沦为只拿死工资的打工者。
以上种种,都成为为吴文辉出走盛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