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制高点
汇集千人智囊团,打造陆家嘴顶级投资者生态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杉汇  ·  YUE 05即将开营,带你一睹终面现场! ·  2 天前  
创伙伴  ·  拒绝一味低价,淘宝推出“淘精选” ·  4 天前  
杨浦科技创业中心  ·  【指南】关于发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 ... ·  3 天前  
杨浦科技创业中心  ·  【指南】关于发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 ... ·  3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黄奇帆最新讲稿:新质生产力怎么做?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制高点

现在,两北京土著结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合并……

陆家嘴制高点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3-20 08:46

正文


点击陆家嘴制高点,关注中国顶尖投资者交流生态圈



后台回复“hi” 直接领取经济类最有价值电影和必看纪录片

陆家嘴制高点:汇集千人智囊团,打造陆家嘴顶级投资者生态圈


来源:牛弹琴

(一)


房价继续疯长,政府继续限购。


以至于朋友圈里,一个段子在流传:


按照现在的北京房价,两个北京土著结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合并。外地人跟北京人结婚,相当于借壳上市;外地人在北京买房,相当于IPO。要是其中一套房划片为上学区,相当于定增了。


还真别说,北京土著好歹有房,如果二环内,那至少就得千万啊,很多不争气的上市公司合并,还不一定有这个规模呢。


救股市靠楼市的做法,去年其实就上演过了。深交所上市公司*ST宁通B就层发公告称,转让北京西城区槐柏树街两套超过140平方米的房产。这两套2004年购入的房产,一转手就是1000多万,大赚了16倍,公司立刻扭亏为盈。


可怜辛辛苦苦做实业总亏钱,还不如买两套房来得更直接。这是黑色幽默吗?


但这已经是去年的事了,估计这家公司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如果两套房继续捂着,估计又多赚了几百万,这抵干多少年啊!


这个年头,最看不懂的,其实就是中国的房价了,反正全世界的所有的经济学常识,都在异常坚挺的中国房价面前,无一例外地变歪了。


记得十多年前,在美国工作,一位美国政府统计部门的经济学家,听我说当时北京上海的房价,已经比华盛顿等很多美国城市要高出许多时,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后他对我说,中国的经济增速比美国快,房价涨幅高一点是正常的,但绝对值都比美国高,太难以相信了。


太难以相信吗?那只能说美国经济学家不了解中国的风情。


不是有一个故事这么说嘛:


一个北京人,30年前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美国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后了,终于攒下100多万美元(人民币600多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二)


四年前,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折合人民币750万。巨款怎么花?莫言兴冲冲地说,定了个小目标,在北京买套大房子。

 

想得美?北京房事,是世界最难搞的事情。


莫言后来就对新华社记者感叹了人生的落差:“我当初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

 

那还是4年前的价格,你不知道最近房价又翻了跟头?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据说,潘石屹就曾提醒过莫言:“你有北京户口吗?”


而潘石屹的老朋友任志强总是说,房价还会涨的,还会涨的,反正任大炮不管怎么被骂,事实确实如他所说,一直在涨的。


对付涨价,各地政府的做法是,限购。


但不知怎的,不管怎么限,房价依然在疯涨。


听过不少中国经济学家的演讲,认为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涨价还是大趋势,原因不外乎:货币的超发,总得有个去处;一线城市吸引人,大家都要来;还有,房价低迷,就卖不出去地了……


学区房,更成了很多地方的一个游戏。这块地皮价格上不去,政府说,我会在旁边建一个名校,于是这个地段成了学区房,地皮卖个了好价钱,房价蹭蹭蹭继续向前。



(三)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这应该是中央发出的一个最明确信号了,英明!


再这么无休止地炒下去,真要毁了中国经济。连王健林都说了,中国楼市泡沫史上最大。


但炒作依然存在。或许很多人其实也不是想炒,但每一次调控的结果,都是新一轮暴涨的事实,让很多焦虑的人们选择了抢购,于是促成了暴涨。


当然,现在能够买的,估计都是真有钱人。穷人连首付都出不起,更别提几百万的房贷了。但对富人来说,这种加杠杆更刺激,1000万的房子,转眼成2000万了,干什么能迅速来1000万啊!


但这总让我想起美国的次贷危机。


2006年到华盛顿工作,一些美国朋友在聊天时,还总为没有及时买房或少买了房子懊恼不已。一位当地华人就很后悔地对我说,他买的60万-70万美元一套的别墅,已涨到了150万美元左右,如果多买一套,该多好啊!


万万没想到的是,也正是从2006年起,美国房市突然急转直下,有些房价暴跌到高峰时的一半甚至零头。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国际金融危机……


一度对金融危机不以为然的“股神”巴菲特,后来也感叹说:当时所有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房价会永无止境地上涨,“基本上,四五年前,几乎每个美国人脑袋里都有这样一个概念,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认为房价不可能大幅下跌……这是愚蠢的想法,也是从众心理使然。


他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对这一点,相信很多中国人是不以为然的,不是有这样一个说法吗:


中国房地产就像无肩带胸罩,一半人在疑惑:是什么支撑了它?另一半人则在盼着它掉下去,以抓住机会。但似乎永不可能掉下来。就算快掉下来了,提一提还是又上去了....


因为在中国,除了上面提到的货币超发、资源优势等等,人们还发明了丈母娘因素种种,总认为狂欢还会继续,中国就是奇迹,万里长城永不倒,中国楼市不得了。


希望是真的,想一想美国、日本楼市破灭的结果,确实是不寒而栗。


所以,也难怪安倍现在这么穷。虽然出身政治世家,虽然也贵为一国首辅,但2015年安倍财产申报,只有1.0528亿日元,折合算下来,550万人民币。


可怜,在北京二环内,安倍现在买一个一居室都够呛,想买个二居乃至以上,只能做日本梦了!



(四)


前两天,读到一则被网评为最佳的微小说:


“等房价降了,我买了房,我就去你家提亲。”


她心里咯噔了一下,她心想:“这大概是最委婉的分手吧”!


高房价正在吞噬年轻人,或者说,家境一般的年轻人。


现在正出现留学生回归潮,这是一件大好事。天下英才入我彀中,方才是一个大国气象。


但也听到一些留学生的苦恼。他们说,现在不是不想回去,真的想回国,国内机会那么多,但最可恨的是,在美国好歹还能买得起房,回北京上海真买不起房了啊。


看来,美国确实是衰落了。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


打车到清华,车上聊某人前几年就买房了,真是人生赢家。出租车大爷默默听了很久说:我家拆迁分了几套房子,但我就是一开车的,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你们清华北大毕业,人生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而不是思考这个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为出租车大爷点赞,拥有那么多套房,还不忘起早贪黑干出租,如此勤劳的中国人,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国家肯定是有希望的。


清华北大的,你们就想着买房,学学人家开出租车的吧。



附:清华毕业生的感悟: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费曼(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在我心中,物理不是最重要的, 爱才是!”


☀小万工,公众号:小万工


我和我的丈夫都是从湖北五线小县城考到TOP2的,他北大物理,我清华建筑。

 

我目前在北京顶尖开发商负责高端住宅;他在北京顶尖高中分校区做高中老师,物理学科带头人。我们本科毕业留京至今九年,期间搬了六次家,最近的这第七次,正在打包准备搬回武汉。近来看到我的朋友圈被好多清华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逃离回二线的文章刷屏,文章里充斥着疑问、遗憾和不满。让我特别想记录一下我们这些年的故事,同样关于房子但画风截然不同的故事。

 

我们虽然九年搬家六次,但其实每次搬家都是欢欢喜喜的。 

 

08年毕业,我从清华紫荆公寓搬到顺义的新员工宿舍。公司在朝阳区,离宿舍很远,1个半小时的车程。但刚毕业薪俸微薄,租不起附近的房子,真的很感恩公司提供宿舍。每月400不到的房租,朝北的小单间。我那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而且从学校的四人间搬到个人的小单间,反而觉得自己的人均居住面积显著提升。期间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父母带着他们俩的母亲一起来北京玩过一次,当时是夏天,父亲又执意不肯住宾馆,我们一家人就在我的小单间里打地铺,两位奶奶睡在床上,我和父母睡在地上。父母当时看到我的状况其实有些心疼,毕竟独生女,在五线小城虽然家境工薪,也是住着大房子的,觉得读了那么多的书,来了北京反而生活质量这么低。我安慰他们说,我很喜欢我在北京的工作啊,同事优秀,领导也很好,而且我一个人,睡不了两张床,小单间正好。就在顺义的这个小单间里,我做完了自己负责的第一个郊区小盘,那时北京房价刚开始起飞,400套房子一天售罄。

 

第二次搬家是在一年后,我和当时还在北大念硕士的男友结婚,为了他念书方便,我们搬到万柳——租了个小一居。房东是一对老北京夫妇,听说我们是租来做婚房的,特地粉刷了墙面,绿色的门窗、水磨石的地板都擦得屋明几净。贴上喜字,我们在亲友的见证下办了盛大而简朴的教会婚礼,特幸福地裸婚。真的是裸婚,我记得自己用那个季度的奖金交完租金和婚礼的费用,手头就只剩了两千块钱。但是特别幸福,我俩十二岁相识,中学六年同班,大学六年恋爱,终于能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真是有情饮水饱的感觉。万柳离我们的大学都很近,新婚燕尔,懒得开火就骑车去学校吃饭,周末在未名湖旁边散步,去紫操踢球,虽然住的简单,但回忆起来的都是甜蜜。那时我每天上班都路过万泉新新家园,也曾经酸酸地想过自己是不是有一天能住上这么好的小区,记得那时万泉的单价2万,但是于当时的我们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所以对于房子也只是想想,有衣有食有相爱的人同住,就很知足。住万柳那年,北京的土地市场还很活跃,负责一个郊区大盘之余,我做了30多个拿地项目,没日没夜地加班,终于通过投标拿到了自己经手的第一块土地。

 

第三次搬家是在婚后两年,我怀孕了,他也快要毕业,考虑到万柳离我上班的地方太远,而且有了孩子不够住,我们租了一个朝阳区公司附近的两居。期间,我发现单位的集体户口孩子无法落户,才把买房提上日程。2010年房价已经飞涨,我们快速地在公司当时所有的楼盘中挑了一个唯一能买的起的五环外小两居(特别巧就是我之前投标获取的那个项目:)。首付30万,双方父母各支持了一部分,交完了首付和各种手续费,卡里什么钱都没有了,当时都有点担心下个月工资发了够不够生娃产检的费用。我们在租的团结湖小两居里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宝宝。双方父母都未退休,我姨来帮我看孩子,期间她女儿大学毕业,我邀请表妹来北京找工作,住我们家。又期间我的好朋友被房东赶了出来,一时找不到房子,我又让她先住我们家。所以这个团结湖50平米的小两居,最多的时候住过6个人——闹哄哄地很拥挤,以至于我妈都说我这时候要孩子不是好时机,应该等房子妥当再要。但是我每天下班骑车回家看到可爱宝宝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幸福,只要是因爱而生的孩子,其实不拘在什么房子里,也无所谓什么好时机。就在这个团结湖的六人间里,我完成了我司第一个20万平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由于公司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接手,直到孩子生产前一天我都在工作。

 

孩子一岁多断奶,我们终于搬到了属于自己的五环外小房里,从租住的老破小搬到自家的远小新,看到整洁干净的卫生间和厨房,居住幸福感爆棚,孩子和老人也都很开心。此时丈夫已经研究生毕业,其实物理系毕业的时候还是有好多选择的,可以去搜索公司,大国企,高中老师——诸多OFFER里高中老师是收入最低的。他问我我的期待,我说看你最想做什么吧。他说他还是想当老师,也许干别的能赚的多,但始终觉得做教育是最有意义的工作。我说那好啊,反正我工作忙,这样你以后可以看孩子哈哈,于是他就真的成了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我们搬到南边的时候,他本来联系好调到家门口中学,但那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还没有高考,所以想着把他们送走再调过来,就开始了西南五环到东北五环的痛苦通勤,没办法只能周中住在学校,周末回家。我那会正负责北京第一个地铁上盖项目,在地铁车辆段上建商业综合体、普通住宅和公租房,各种规范限制,做得特别艰难,也常常不着家。这样过了小半年,虽然住的很好,但我们都觉得挺难以忍受,我和孩子一周只能见到一两次爸爸——如果家人都不能住在一起,房子再好有什么意义?

 

为了让他能安心带完那届高三,我们第五次搬家。寄居到东五环他们学校提供的宿舍里,里面所有的家具是一张床、一个衣柜、一把椅子。女儿很有意见,她很喜欢我们自己的那个房子,但是我跟她说,住这里虽然很小,你可以天天见到爸爸了啊。她想了想就说:嗯,房子不重要,还是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于是在这个小小的不足30平米的房子里,我们一家生活了十个月,每天爸爸都有时间陪孩子,尽管家里的东西少到孩子都能数清楚,这又如何——其实人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就是很少,所需的空间也不大啊。在这个小房子里,我完成了自己做地产设计师以来唯一一个不挣钱的项目——一个大型养老公寓;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小房子里,我们又有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在二宝出生之前,毕业后的第六年的第六次搬家我们终于真正搬回了南五环外的小家,丈夫也开始在家门口学校上班的幸福生活。我司的房子确实住着很舒服,地铁房、大商场、大公园、从幼儿园到中学名校贴牌全程教育。说实话看着之前在模型里、PPT里看到的方案,现在变成真正的建筑,鲜活的社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其间,是特别奇妙又有成就感的,这感觉也许只有做建筑的人才能体会。有时想到在这个我司最低装修标准的两居里住着的我,负责着北京市场上最高端的精装别墅项目,也常常自嘲“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大姨又继续来帮忙带老二,丈夫则负责接送在旁边上幼儿园的老大。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们的收入也渐渐宽裕。想着父母快退休,孩子大了需要独立房间,去年把手头的小房子卖掉作为首付,贷款买了一个四居。本来筹划着第七次搬家和父母一起住上大房子,我们却特别意外地决定回武汉。

 

跟朋友道别的时候他们都特别不理解,有房有车有户口有事业,觉得我们是最不可能“逃离”的那一类人。但其实丈夫一直想回去,回武汉也能去国内顶尖的中学,而且离父母近孩子也能得到更好的照料。恰好我们公司有一个内部调动去武汉的机会,我参与竞聘,发现这几年武汉的变化非常明显,在一线限制人口的格局下,二线城市强势崛起,大江大湖大武汉也有不逊于北京的事业空间。但是真的很纠结,毕竟在北京待了十四年,我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和丈夫商量了许久,就家庭而言,去武汉父母和孩子都能有更好的照顾,提升整体幸福感,武汉的基础教育质量也不错;就个人的职业发展而言,我们俩无论在北京或在武汉有很好的发展。最后促使我们下定决心走的,是我们俩觉得自己去武汉相比留在北京,尽管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肯定会有更大的行业影响力,能服务更多需要更好建筑,需要更好教育的人。

 

唯一不好的是,武汉也限购,回去估计还是继续租房子,继续搬家的生活。但是我现在觉得这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了。记得之前丈夫加班做物理实验的时候,我为了催他回家,就给他发微信:费曼(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在我心中,物理不是最重要的, 爱才是!” 后来我去了地产公司,一天到晚要折腾买各种房子,他就会调侃我:“老婆,在我心中,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 说来惭愧,很多人觉得房价上涨,地产行业的人至少是受益者,其实不是,家庭没有积累对谁来说都很难,08-17年,我们也错过了无数上车的机会,而且在地产公司,明明看着自己做的好多楼盘知道买了就会涨的,但就是没钱那种感觉也好纠结啊!但这又如何呢,我真的明白——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其实我们在北京14年,回忆起来确实没住过什么所谓的好房子,可能住过的唯一属于所谓上层阶级的房子就是清华和北大的宿舍。但是,在我工作的9年间,我亲手操盘设计建设了数以万套计公租房、商品房、高端别墅、老年公寓、商业综合体、幼儿园,影响和改善了千千万万北京人的生活。虽然这些项目不一定那么完美,但我真的是怀着敬畏之心,竭尽所能地认真对待我所建造的城市,以及在这城市中生活的倾尽所有购买房屋的人民。

 

看最近的好多讨论,好像大家对TOP2的人物设定就是TOP2毕业就打上了上层阶级的烙印,理所当然应该留在一线住上大房子,孩子上好学区,不然就是社会出了问题不尊重知识。可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所受的教育,从来没有承诺我们有TOP级的物质生活,更多地是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失德,都不丧志。就像先贤孟子说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就像新约圣经中保罗说的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我和丈夫都特别喜欢北京大学前身燕京大学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侍”。我们深信我们所受的教育,绝不是仅仅为了留在北京获取户口,或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物质享受,更不是仅仅为了后代能保住所谓的TOP2阶层,而是因着有立定的心志,既然通过教育晓得真理,就得以自由,不追随世俗的潮流,而是努力去服侍和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至于我们的孩子,若是始终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那他或在北京,或在武汉,或进渣小,或上牛中,或居豪宅,或居陋巷又怎样?他始终处在一个比所谓有房阶层更高的,永远不用担心滑落的被爱的阶层!



优秀公众号推荐:


戳全文获取本周最热研报、券商资料、金融书籍等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