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头条
倾力打造博物馆行业第一新媒体集群,是“中博热搜榜”系列榜单首发平台。拥有博物馆头条(视频号)及“文博头条”“美术馆头条”“文博发展大会”“馆长圈”“中华文博共享平台”等专业发布矩阵,每日速递文博艺术行业前沿动态、权威数据、独家访谈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Brain-to-Text:Meta ... ·  13 小时前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亚冬会上的法院人丨如何分辨正品亚冬会周边?法 ... ·  13 小时前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亚冬会上的法院人丨如何分辨正品亚冬会周边?法 ... ·  13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GSM8K-RLVR:用强化学习提升语言模 ... ·  昨天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科技平权:AI应用大爆发 ·  昨天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科技平权:AI应用大爆发 ·  昨天  
IPRdaily  ·  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局局长Vaishali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头条

中博热搜榜发布全国十大热门展览Vol.64

博物馆头条  · 公众号  ·  · 2024-09-30 08:04

正文


:





当前正在展出的热门展览

(请滑动查看 )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博热搜榜榜单梳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法国百年时尚⸺

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服饰与珠宝珍藏,1770–1910年


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

布达拉宫——

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展


郑州博物馆

繁花似锦·豫见红楼——

《红楼梦》数字艺术展


香港M+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广东省博物馆

罗马帝国的艺术——

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


余德耀美术馆

于无声处(Out of Silence)


苏州当代美术馆

中国新加坡当代艺术三十年


呼和浩特博物馆

盛世琳琅——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


深圳博物馆

千乘之国——战国时代的中山国


湖北省博物馆

浮金流燦——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


上海博物馆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广东省博物馆

指间栩栩——
威廉·莫里斯带领下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

四川博物院

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

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 中国精神


广东省博物馆

皮影里的中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

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


河北博物院

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


南京市博物馆

新的融合——南北朝历史文化特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


苏州博物馆

东周时期的洛阳与苏州


安徽博物院

遥望奥林匹斯—— 古希腊人的理想生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萌生:从齐白石到黄永玉


四川博物院

重返三星堆—— 古蜀王国奇幻之旅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数字分身


山东博物馆

平凡与非凡——拿破仑

与法兰西的变革时代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麦克斯·霍珀·施奈德:创生奇想


长沙博物馆

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

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


广东美术馆新馆

新时代·新跨越——

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八大展览)


更多热门展览查询:

「中博热搜榜」最新榜单查询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发布的 中博热搜榜 发布最新一期 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64 。本期监测对象为2024年9月以来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十大热门展览。



本次发布十大热门展览为全国性热门榜单,从八月份开始,中博热搜榜进行分区域按周发布该地区热门展览推介,更多展览被收录。 四大区域相关热门展览请在中博热搜榜查询。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2024年9月8日开展)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2024年是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策划了以秦始皇陵考古成果为核心内容的基本陈列:“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作为兵马俑坑遗址陈列的有益补充,以展览的形式实现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



展览以秦始皇陵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以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为主线,展示秦始皇陵的总体布局、礼制建筑、陪葬坑、陪葬墓等重要遗址和出土文物。通过这些遗址、文物反映秦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社会生产、娱乐生活、精神思想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展览以遗址见制度,以文物见文化,以文化见文明,以秦始皇地下王国的丰富埋藏体现秦帝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思想,以一座帝陵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通过对秦始皇陵及其考古出土文物的呈现与阐释,让观众深度理解秦文化、秦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品格。



展览文物共计230件(组),选择50年来秦始皇陵考古发掘成果中有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其中三分之一都是首次展出。展览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秦始皇帝、丽山为陵、宫观百官、地下军团、皇家苑囿、宫廷娱乐、侍奉如常、幽宫紫台。通过八个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呈现秦始皇陵的面貌、内涵和价值,带领观众走进盛世强秦的壮美画卷。


  • 中华艺术宫

(2024年9月20日至12月20日)

中华艺术宫


“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聚焦“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艺术、历史,以“文物+复刻经典洞窟+壁画彩塑”为形式,从敦煌研究院调集大批极具代表性、极具稀缺性的一二级珍贵文物及历代专家临本等,包括禁止出境文物,以及多件首次赴沪展出文物,并复刻莫高窟经典石窟群,是“展品类别多样,展出规模庞大,展示内容稀缺”的年度敦煌艺术代表性大展。



本次大展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聚焦“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艺术、历史,分为“丝路·敦煌”“石窟·净土”“遇见·藏经洞”“坚守·传承”4个单元,1:1复刻了敦煌莫高窟6座经典洞窟,实现观众身临其境的“在上海,看敦煌”。其中,敦煌研究院馆藏文物中体积最大的“北凉石塔”、见证敦煌文化包容互鉴的“六字真言碑”、证实记录莫高窟开凿时间的“圣历碑”、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等多件重量级“国宝”系首次亮相上海。



展览现场,“何以敦煌”艺术大展的空间设计延续了沙漠戈壁的风格。展厅多以淡黄、土黄为主色调,被打造为敦煌石窟的造型,让人在观展过程中体会到“曲径通幽”的探索感。


  •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9月14日至12月16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分“南公封国”“楚祀八百”和“惊采绝艳”三个单元,精选来自湖北地区五家重点博物馆的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一系列材质、风格迥异的曾楚文物。



被誉为“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工艺精湛华美的曾侯乙铜鉴缶、青铜鹿角立鹤、闻名天下的越王州勾剑、薄如蝉翼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等曾楚艺术瑰宝,展现了曾、楚两个诸侯王国此消彼长的历史和璀璨的艺术,体现了最新考古学术成果。



凤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圣动物之一,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图腾,是本次展览中常见的形象。展品中大量生动的凤鸟形象,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



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文物带领大家走进中国辉煌的青铜时代文化,衷心希望观众在欣赏中国古代技术与艺术智慧结晶的同时,能切身感受荆楚文化中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创新求变精神和矢志不渝、涅槃再生的奋发图强精神,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2月7日)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华文明溯源”特别展览,聚焦“探源工程”二十多年来取得丰硕成果,透过丰富的考古发现和深入的研究,展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连续性、包容性及统一性发展特征。


“中华文明溯源”展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全国多家考古和博物馆机构的大力支持,是近年最全面介绍中华文明起源的展览之一。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近110件展品为“探源工程”的珍贵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博物馆的重要藏品, 来自内地北京、甘肃、辽宁、安徽、浙江、山东、湖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多个省市和香港共 14间 文博机构,涵盖 九个考古文化 九个主要考古遗址 。展品中有 16件 为国家一级文物,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勾云形玉牌

花叶纹圜底罐


展品的时间跨度由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夏代(距今8,200–3,500年),其类型有陶器、玉器、石雕、骨器、青铜器等。




龙形玉器


展览以多媒体呈现 石峁遗址 ,沉浸式探索这座新石器时代城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是21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其规模宏大,是距今4,300至3,800年时期东亚最大的城址,改变了学术界长久以来以中原为中华文明起源地的观点。 遗址于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入选美国考古学会期刊《 考古 》世界十年(2011–2020年)十大考古发现。 本展览透过270度全景银幕,将陕西石峁遗址在香港重现,观众仿如置身遗址现场。




  • 故宫博物院

2024年8月30日至10月31日)

故宫博物院


“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该展是继前三期“庙堂仪范”“林下风雅”“众生百态”之后的新展,从故宫博物院藏人物画中遴选出83件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予以展示。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邢陆楠介绍,早期围绕女性展开的绘画多具有劝诫功能,旨在通过图画树立女子道德、行为的典范。六朝时出现的描绘贵族妇女游乐生活的题材至唐已臻成熟,在教化人伦的功用之外,仕女画成为展现女性情态、悦人心目的绘画形式。五代、两宋时期,历史、传说和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被大量描绘,并成为流行题材。明清时期,随着市民文化的勃兴,仕女画创作更趋通俗化、商业化,《西厢记》《红楼梦》等文学作品更是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



“千秋佳人”主题展分为“文本佳话”和“生活情态”两个单元。其中,“文本佳话”单元主要选取以历史、传说、文学和民俗文本为题材的绘画,借以展示历史上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形象。第二单元“生活情态”,选取表现女性日常生活及劳动的作品,分为宫廷岁时、桑织、炎戏、奏乐及休憩五部分,借以展示古代女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三星堆博物馆

(2024年9月26日开展)

三星堆博物馆


2019年以来,三星堆遗址的新一轮考古发掘震惊世界,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也借助媒体平台进入公众视野,1.7万余件珍贵文物“苏醒”。目前,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所在区域仍在持续进行考古发掘,暂时未对公众开放。这次上新的VR体验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VR体验以科普三星堆遗址重要遗迹和3-8号祭祀坑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为主,旨在让观众得到最全面、最生动、最真实的考古方舱参观体验,向公众传递文物和考古知识。VR体验时长30分钟,场景内容大致包括“青铜之路”“博物馆奇妙夜”“祭祀坑探秘”“鸟瞰三星堆遗址”四个部分。



VR体验1:1重构复原遗址区保护大棚、6个祭祀坑、考古发掘方舱等数字孪生场景,带来跨时空的虚拟体验与真实自然的“现场感”。多名观众可以在共享虚拟场景里自由移动、探索,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与旅行搭子、考古专家的虚拟传播共享,增强趣味性。该VR体验以四人小分队探险为主要线索,由考古专家的“数字人”作引导,多元化场景和故事化叙事能更好实现高品质、沉浸式的三星堆考古成果体验。



  • 中国美术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9月27日至10月24日)

中国美术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与新中国同龄,是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展览创办于 1949年,从第六届开始,已形成五年一届的常态化办展机制,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3届。展览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努力推动中国美术发展,推出了一批名家名作,为繁荣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持续聚焦出精品、出人才,推动新时代美术创作气象新、格局新、境界新。

蔡拥华《汕头开埠区》(局部)广东


展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3个分展区展出4814件作品,第二阶段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686件进京作品。 展览聚焦新时代主题,浓墨重彩抒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生动描绘百姓的幸福生活,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美术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 澳门艺术博物馆

(2024年9月6日至11月)

澳门艺术博物馆


展览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器150余件,其中,近30件是一级文物。展览分为“形具神生——青铜器的造型艺术”“铸鼎象物——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镌镂华章——青铜器的铭文书法”“陶冶熔铸——青铜器的工艺技术”“五色斑斓——青铜器的锈蚀表现”五个单元,全面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与艺术,引领观众近距离欣赏神秘瑰丽的古代青铜世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