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播出后获得良好口碑,被评为今年国产剧最高分。演员宋佳在饰演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但通过深入理解和感受张桂梅的精神,成功还原角色。宋佳通过拍摄该剧,深刻理解了张桂梅的无私精神以及教育的本质,并受到启发和感染。
宋佳在饰演张桂梅的过程中面临了多种挑战,包括与真实人物接触的压力、共情能力的考验以及拍摄过程中的情感控制等。
拍摄《山花烂漫时》让宋佳感受到了教育的本质和爱的力量,也让她受到了张桂梅高尚无私精神的影响。
今年教师节,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播出。剧播完大半个月了,口碑还在攀升,截至目前,10万人打出9.4分,拿下今年国产剧最高分。
演员宋佳,以细腻爽利的演技还原了一个张桂梅都认可的“张桂梅”。拍完这部剧整整一年之后,宋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讲起她与张桂梅交往的细节,讲起拍摄时的种种场景,还是需要平复下心情,在她,“
饰演张桂梅老师,后劲太大了
”。
最早接到这部剧邀约时,宋佳第一反应是“有点不太敢相信”。她觉得自己“高高大大的”,外形不接近不说,要去演绎一个全国人民都尊崇的“时代楷模”,心里没底。
宋佳当下就跟导演费振翔和制片人李行提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带着编剧,先围读一次剧本”,她希望主创团队一起帮她找找感觉,瞅瞅适配度。台词看不出是东北话,宋佳想到她跟张桂梅老师都是黑龙江人,
就把“东北质感的东西往里面加了一加”
。
于是,读到剧中张老师去学生家跟媒婆吵架那场戏,“你干哈呀”“你拉倒吧”一出,导演和制片人像挖到宝一样兴奋起来,“你一读出来咋就那么对味”!“对味”的宋佳来演张桂梅,就这么愉快地定下了。
戏里戏外,“东北幽默”都是打开“张桂梅”的钥匙。虽然做了扎实的功课,跟张桂梅老师初见时,宋佳还是有些紧张,聊着聊着,她发现张桂梅老师的东北口音和“爱搞气氛”的个性,跟自己一样,两人自然亲近起来。
她分享了一个趣事,初来乍到,张桂梅老师带她去上厕所,结果差点走进男厕所,着急忙慌间宋佳退了出来,就看到张桂梅老师捂嘴嘎嘎笑了起来。那一刻,宋佳觉得,
其实这个一生择一事的“楷模”,就像小孩子一样简单纯粹,她为了自己认定的事业,去“凶巴巴”,去“讨人嫌”也不肯放过自己,但生活中不拘小节,非常大条,流露出质朴可爱的一面。
受到感染的宋佳,也捂嘴笑了起来,一高一矮,一张宋佳最喜欢的幕后照诞生了。
怀着敬意和诚意,“山花”主创团队三年赴华坪采风20次,在与张桂梅老师长期接触中,他们达成共识:
讲述张桂梅事迹的“山花”,应是最大化还原真实的真诚之作,是自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热血之作,一如
张桂梅老师本身呈现的生命底色
。
对于出道二十来年的宋佳而言,按理来说,拍摄应该是渐入佳境,但在拍摄“山花”这部剧时,她遭遇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关就是,在真实的张桂梅旁边演“张桂梅”,宋佳“有点心虚”。
拍摄场地与真实的华坪女高只有一墙之隔,在华坪民族中学老校舍。拍摄三个月,从秋入冬,隔壁女高传来的喇叭声、诵读声和歌声没停过。时不时,“山花”剧组就听见张桂梅老师拿着大喇叭“训话”,用宋佳的话来讲,“中气之十足,气场之强大,瞬间就觉得张老师高大了好多”,尽管她依旧瘦弱,手上缠满胶布,有时上下楼梯不得不扶着护栏。
当
张桂梅老师的
大喇叭响起,
“山花”剧组
拿着大喇叭的“张桂梅”和“女高学生”就噤了声,他们怕干扰到真实的女高教学。
不过,每每隔墙听完张桂梅老师的训话,宋佳和剧组工作人员也被激励着,又精神抖擞地开始了眼下的拍摄。拍摄紧张密集地进行,宋佳却在这忙碌中找了她作为演员向往的东西——大家的心拧成一股绳,要做好一件事的奔头。
第二关,“不能哭,不能哭”!
演到初期为筹办女高“四处化缘”,演着演着,宋佳不由感慨“张老师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作为演员,她共情能力强,会想到自己在戏中到处求一遭都觉得难,张桂梅老师五年来寒暑假在街头“化缘”,那一元、五元、百元攒起来的一万多元,沾了多少冷面赔笑和风尘仆仆。
说多了就是泪,很多场戏,宋佳都不敢提前走戏、对词。拍到送学生们进考场,她一转身,“脑子里就跟过电影一样”“就不行了”,
想到怎么把谷雨、蔡桂芝从家里捞出来的,“不能哭”!想到这一路有多难,“不能哭”!想到这些女孩们经历了什么才站在考场上,“不能哭”!
因为真正的张桂梅会利落地对她的女孩们说,“行,考到这了,这事翻篇了,分数没那么重要,你们一路从大山沟深处走出来,站在高考考场上,就是最棒的姑娘了!”
拍摄进入后期,宋佳唯一的担心,就是怕演不足张桂梅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了。她会跟导演费振翔诉苦,“怎么越演越惭愧”,
虽然她把戏里的学生演员也当成自己的孩子,也爱他们,“但怎么跟真实的张老师比”。
“山花”制片人李行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华坪女高孩子们对张桂梅老师的态度是:怕也怕,倒不是真怕。张桂梅老师看似“凶”,嘴上说着“我再发现谁乱浪费粮食,信不信我把它团吧团吧塞你肚里?”,
但内核是爱与温暖,所以女高的学生望向她时,不是畏惧而是蓄满被爱的底气。
演完《山花烂漫时》,“生命力”“精神力量”“传承”“信仰”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宋佳这里具象化了——
她记得第一天去华坪女高时,天气非常好,十六七岁的女生们穿着红色的校服,青春而好看,阳光下一片红彤彤的,“那个瞬间你就觉得生命很美好”,宋佳看到了闪闪发光的“生命力”。
最令宋佳震撼的一场戏,就是在女高最艰难时,张桂梅老师拉着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她坦言,在那场戏开拍之前,
一时捕捉不到“那个触动我的东西”
,琢磨着“为什么张老师他们会抱头痛哭”。
技巧性的哭戏,对这位实力派演员不在话下,可她希望捕捉到这场哭戏背后传递的情感和深意。
为了让自己尽可能显得精神头足一些,上场前宋佳灌了两大杯黑咖啡。正式开拍,
张桂梅老师又成了那个带她“入戏”的人
,宋佳回想:
真实的女高在成立初期,不到两个月,17个教职工走了一大半,张老师带着剩下的党员宣誓时下定了怎样的决心
——
“抗日战争时期,阵地上有一个党员,他都不会让阵地丢失,而我们有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