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视频后感同身受,这里特别分享给大家:
“如果爷爷奶奶、父母亲是孩子的model(模范),那这孩子一定成长得的很好。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因为时代的不一样,我们的观念不太一样。最大的问题是,
家里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父母亲六个人养一个孩子,这六个人关于教养的观念都不同
。
爷爷奶奶苦过了,所以孩子要什么,给他吃。可是这样会宠坏孩子,对不对?很需要的是一个沟通,
全家只能有一套教养的方式,当然这里的决定权是在母亲身上
。因为将来这孩子长大好不好,是母亲的
责任
。
她有这个责任,她就有这个权利
。所以母亲可以跟她自己的父母亲,跟她的公公婆婆讲,孩子我希望是怎么教,大家同在一个家庭里面,
希望大家可以遵守这个母亲的规矩
。
我们看到很多的妈妈,不喜欢孩子在吃饭之前吃零食。你也看到很多的公公婆婆就这样塞。塞的时候呢,多半还讲一句话:‘不要给你妈知道’。这就是
欺骗
嘛。”
完整的视频在这里。↓↓↓
对洪教授的观点,我深以为然。
一大家人管孩子,就像管理一个公司一样,哪个公司经得起多头领导?
不过,在大多数家庭里,
“全家教育方式一致”却很难做到。
因为,沟通成本太高,沟通起来太累。
①一些长辈,容易自以为是。
如果一位妈妈因为一些育儿原则上的问题与长辈据理力争,长辈们的反应多半首先是:
“我儿子(女儿)都是这么管过来的,不也是好好的吗?”
他们会非常不屑,并固执己见。最后的结果是,长辈会
漠视孩
子爸妈定下来的原则和规矩。
比如,规定了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只要孩子一闹,老一辈就由着他们来;爸妈不让你买玩具是吧?别哭,爷爷奶奶给你买。饭前不能吃冰淇淋是吧?偷偷吃,别告诉你爸妈。反正宠一下又宠不坏的,要做规矩你们自己家里去做吧!
长此以往,孩子不仅
不会守规矩
,还学会了
“见风使舵”
,学会了
“欺骗”
,
学不会“慎独”
。
②一些长辈,不会好好说话。
一些长辈不会好好说话,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也没有好好说话的氛围。
我有一位朋友,有一次要求自己的婆婆不要追着喂饭,婆婆大发雷霆,摔东西走人。朋友不想闹僵,就去安慰婆婆说:“妈,孩子少吃点没事的,您别太焦虑。”
婆婆回答:
“我焦虑什么,我早点被你们气死算了,活不长,要我管都管不到了。
”
有一阵子,我家老刘忙着创业,我忙着管幼儿园,我妈到美国来帮我带过一阵萝卜。我发现她对孩子过度呵护和小心,就和她沟通,不要用语言去打击小朋友的探索欲,男孩子磕下碰下不要紧。
想不到我妈表示:
“
我都这么辛苦了,你不顺着我点?你也太不孝顺了!”
说完就飘走了,留我一个人在原地风中凌乱。
有时候,你跟长辈好好讲道理,他们跟你
讲伦理,
给你扣“不听话、不孝顺”的帽子;你好好跟他们讲是非,他们跟你
发泄情绪
。
一个家庭的悲剧,往往是从
不好好沟通
开始的。
③一些长辈,没有“界限感”。
一些长辈,不仅不遵守孩子父母制定的原则和规矩,孩子父母在管教的时候,长辈还要
“指手画脚”
。
比如,妈妈因为孩子玩好了玩具没有自己收起来,就惩罚了孩子。孩子大哭大闹。一些长辈会心疼不已,跳出来护着孩子说:
“孩子太可怜了,不要再说他了。”
这就是没有
“界限
感”(Sense of boundaries
)
的表现。
在“界限感”这事儿上,我朋友公公婆婆的做法值得参考。
我朋友嫁了美国设计师,儿女双全。我有一次问她:“你两个孩子就差一岁半,
你怎么做到还有时间化了妆和我出来喝茶?
我忙到连涂个保湿霜的时间都没有。”
这位朋友就开始各种夸赞他的公婆。每周末,她都会带着两个孩子在爷爷奶奶家玩,爷爷奶奶会单独和孩子相处,享受天伦之乐。
但对于第三代的教育,
公公婆婆从来尊重父母的意见
,什么时候添加辅食、如何添加,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都按照儿媳妇的意见来。孩子不吃饭也从来不会追着喂,更别提给小龄儿童把屎把尿了,一切尊重下一辈
核心家庭(core family)
的管理原则。
当然,长辈觉得后辈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会提出来,直到全家达成统一的意见为止,绝不会“阳奉阴违”。
夫妻俩的事情,公公婆婆很少多加过问,小夫妻如果有疑问来倾诉,公婆就说说过来人的经验和感想。因为他们觉得,孩子都是成年人了,长辈的教育责任已经完成了。
如果那么大了还要爸妈来干涉,孩子就是loser。
当然,这样的长辈,也仅在美国一些高知家庭中存在。翻一翻美版知乎“Quora”就会发现,美国家长在和长辈共同育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沟通问题。
最后,萝卜妈想说,
一个没有统一教养方式的家庭
,妄谈培养出什么优秀的孩子。任何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
一定有一个愿意好好说话、好好沟通的家庭。
在沟通时遇到冲突,我有一条
“锦囊”
送给大家:
及时喊“stop”。
我跟老刘、跟我父母也会有沟通不畅、情绪崩溃快要吵起来的时候,我们会喊“stop”,
立刻离开现场,或单独出去走走,直到情绪平静了,再就事论事地来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