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中华民族”:近代国人民族自觉的新概念与新符号
第一章 清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酝酿
一、延续与转换:从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说起
1.“中国”“中华”及其历史上的认同
2.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及其现代转换——兼谈作为现代国名的“中国”究竞始于何时
二、新的思想资源:现代“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形成
1.郭士立与传统汉文里“民族”一词用法的早期转化
2.清末现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主要来源
三、“大民族”观念的创发及最初的指代词
1.梁启超与“大民族”观念的创发和“中国民族”说
2.“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及其早期观念内涵——两种“中华民族”概念问世记
四、寻归“大同”:立宪运动与各民族平等融合的新自觉——以满人官员和留日旗人的民族观念为中心
1.“五族大同”:立宪运动期间的民族一体融合论
2.“同民族异种族之国民”说的发轫及其民族观依据
3.现代“国族”一词的出现、概念内涵及其他
第二章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确立与传播
一、民国建立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基本形成
1.“五族共和”论及其引发的“中华民族”观念
2.袁世凯与民初民族融合的新背景及实际效应
“中华民国”国号、早期国歌的意义与影响
4.李大钊、申悦庐与“中华民族”旗帜的高揭
二、五四运动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逐渐传播开来
1.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得以确立的诸多因素
2.孙中山的有关倡导及其深远影响
3.梁启超专研“中华民族”:思想来源及意义
4.“国家主义”派的关切和外蒙古“独立”事件的刺激
5.“中华民族”的认知进展与标志词符进一步流通
第三章“中华民族”符号认同的强化与深化
一、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华民族”一体化认同符号的强化
1.两部代表性史著之诞生及其“中华民族”观念内涵
2.国民党政府和学界精英“整合”民族的继续努力——“蒙藏宣化”、黄陵祭祖与“民族”重审
二、日本侵华与“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化——以“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为中心的透视
1.“九一八”和七七事变的巨大影响——以少数民族人士的“中华民族”认同为例
2.“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和话语的兴起
3.国共两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4.民族复兴论的高涨、内涵及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联
三、“民族英雄”“汉奸”与历史教科书的“中华民族”书写
1.抗战开始之后的“民族英雄”问题
2.“汉奸”与“华奸”之辩
3.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中华民族”书写
第四章 全面抗战前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大普及
一、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社会化与多媒介的认同表达
二、单一性民族的“中华民族”观之强烈诉说与回响
1.顾颉刚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说及其争论
2.民族一元论的由来、其他形态与黄帝子孙说的新解释——兼及吴文藻“文化多元、政治一体”之回应
3.蒋介石以“宗族说”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一体观
三、“中华国族”入宪讨论与芮逸夫的“中华国族”解
1.孙科等人与“中华国族”入宪的努力
2.芮逸夫的“中华国族”解说
四、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及其与其他各方之互动
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的变化
2.国共两党和其他各方的观念互动及其结局
结语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及其认同特征的再认识
一、Nation内涵的历史性、复合性与现代中华民族认同之特质
二、“一元”抑或“多元”?“建构”还是“演化”?
三、一点感悟
附录 情感、思想与运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检视
参考资料
后 记
新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