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段台湾的一个政论节目很有感触,说的是台湾人们对大陆的印象正在逐步转变,已经不再是一个“茶叶蛋”都买不起的地方了。很多来大陆游玩后发现:我的天啊!大陆竟然可以不用带现金出门!甚至前台北副市长李永萍还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大陆的互联网科技、金融以及所有的创新业态后发先至,不仅超越台湾、独霸亚洲,甚至超越了全世界。
嗯,想想去年小编去欧洲多国自驾游,发现那边虽然都自称是发达国家,但在互联网科技(尤其是支付系统)上确实落后一大截,微信支付宝你们赢了...当然,台湾同胞们说的是互联网的便利性,但由于政策管制,国内的信息透明度依旧包裹着厚厚的纱,就连脸书都无法登陆的我们,也只能每天看着新闻联播提升幸福感。
扯远了,之所以说这么多台湾同胞对我们观念的转变,主要还是为了引出国内汽车观念的变迁。就在前几天,小编写了一篇《这些合资车卖得这么好还减配!》的稿子引起了不小的共鸣,很多网友热心留言表达了内心的愤懑,并且也有不少网友觉得如今国产汽车已经越做越好,与其被海外车企坑骗还不如支持咱们的自主精英。这话说的还真没错,自主品牌近些年来有着相当大的转变,甚至部分车型在品质上已经不输合资品牌,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得好好掰扯几句了,究竟这些年他们都做了啥改变?
设计的自主化
设计曾经是最被诟病的地方,比亚迪模仿丰田车成为了经典案例,随后一大群车企就开始了卡卡西“血轮眼”模式,所以在早期大街上我们看到一款类似合资甚至豪车的车型都不敢随便认,就怕冷不防来个撞脸的网红脸...不过汽车发展大多由模仿开始,想当年大和民族不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但现在情况真的不同了,还是从比亚迪说起,从秦的京剧脸谱开始,再到唐宋元,之后还有明清,在外观设计上已经完全凸显了个人风格,那辨识度也是妥妥的。从模仿到自主创新,且不说车型设计是否对味,但比亚迪这种精神确实值得点赞。还有一点值得一说的是,比亚迪近期将奥迪前总设计师Wolfgang Egger挖到了手,似乎又要在设计上发大招了。
懂得自主创新的远远不止比亚迪,广汽传祺也是一个倡导原创的车企,从传祺GS4推出到热卖,再到惊艳海内外同胞的旗舰SUV--GS8,给消费者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而这两款车设计的主导者张帆,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哦。
最近风头正盛的还有宝骏510和荣威i6,这两款车型也做得相当出彩。510很好地结合了个性与实用,眯眯眼造型虽然与自由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除此之外并无二同。悬浮式的车顶与张扬时尚的内饰风格同样也达到了同级别较高的设计水准。荣威一直以来就紧随慢赶地跟着合资车型的步伐走,此次推出的i6更是集大成之作,简洁的外形不缺沉稳,还有种欧系车的大气感。这种设计很对国内消费者的胃口,在一些新车口碑的调查中,普罗大众对其设计确实抱有不错的认同感。
即便是不太擅长做SUV的东南汽车,DX3与DX7的出现仍然让人眼前一亮,外形个性又不失张力,而且两款车型在家族化新脸谱的传承做出了不错的继承。而家族化脸谱,继大众以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盛行,起亚的虎啸式、雪佛兰的“3C”等,如今自主品牌也开始了家族式风格的打造,这对确定品牌象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有正必有反,如今仍然有小部分自主品牌依旧靠着模仿而活,甚至因此大红大紫,最夸张的当属“保时泰”无疑,众泰SR9、SR7就不说了,你大众X7,阿不,大迈X7怎么还把人的概念车提前量产了?除了众泰还别忘了陆风X7这个风格突变的逗比。
品控与成本的正比例关系
曾经的自主品牌,除了外观原创度不高外,在品控上也是被消费者重点吐槽的对象,什么车内部件异响、各种不知名抖动、车架生锈等问题比比皆是,可以说是“315”的常客。
可如今此类问题已经大幅度减少,想想也是,在合资品牌不止一次压榨价格空间时,自主品牌在价格维度上已经降无可降,那该怎么办?提升产品质量硬扛呗!因此我们能看到不管是比亚迪、传祺还是长安汽车,在品控的投入研发上花了更大的功夫。反观合资品牌近两年来为了节省成本而进行减配或者使用不靠谱零件的原因,断轴、烧机油事件那可是越来越夸张。
不厌其烦地还得说宝骏510,一款不到7万块的车型,在各部分的做工你能看到相当高的诚意,无论是内饰用料、按键的手感亦或者隔音水平都让人感到惊讶。秉着上汽通用五菱这个庞大的销售网络,宝骏如同杀红了眼的战士,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成本投入来刷新存在感,而他们觉得,车只要卖得出就不怕没钱赚。
这句话是真理,但本身也存在巨大的问题,车卖得多了,问题自然就更为凸显。宝骏哪来的自信?还好有那么几个榜样那就是销量神话哈弗H6与宝骏560,常年热卖的它们在口碑基础上确实正面压过了负面,尽管长城的发动机较为落后、宝骏的自动挡变速箱始终难产,但出色的质量基础下,消费者却也给予了充足的包容心,皮实耐用其实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重点。
技术的发展性
在过去缺乏技术底气的时代,大多数自主品牌车型的三大件都来自国外,比如运用得最广泛的三菱发动机,4G13、4G18、4G64等一系列发动机几乎涵盖了初期的一线自主车企。即便三菱在造车领域每况日下,但单靠卖发动机技术就能让它持续挥霍。
而现如今,大部分车企已然开始投入自主技术研究中,尽管还处于初步阶段但也算是个好的开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汽的CA4GC系列发动机,而上汽荣威上的1.5T、1.8T、2.0T发动机虽然技术来自于通用,但却是自主研发的产品。广汽传祺1.3T、1.5T发动机同样是自主研发,只不过涡轮增压器仍需日本IHI公司提供。
同样比较经典的还有长安自主研发的“BlueCore”系列发动机(包含1.6L、2.0L、1.5T、1.8T等),吉利目前使用的1.3T、1.8T也类似如此。它们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哪怕发动机机体自主研发,但核心部件仍需采购--这种生产模式即便是海外大厂也不能避免。
当然,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多,最典型还是比亚迪,它与戴姆勒合作捣鼓出了腾势,还在旗下多款车型搭载混动或者纯电动技术,并且在技术完整度上还相当超前。此外传祺GA5 PHEV、荣威e550、长安逸动EV等等都在新能源领域上都有着较为出众的表现。
除了动力等方面的革新,在互联网这块也是越走越远,比如荣威与马云合作后推出了“互联网汽车”概念,将现今年轻群体依赖互联网的习惯全数投射到汽车上。当你看到RX5或i6中控台上那个比孔女神脸还大的屏幕时,你也会忍不住感慨:迟早有一天可以在车上做任何想做的事...
总结
叨嗑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说明现今国产汽车确实正在往一个好的方向走,外观设计原创性越来越高,而品控上也是有了质的飞跃,再加上不吝成本地技术投入,近期推出的新车都让人感觉到了相当高的诚意。当然,在技术实力上与那些汽车大国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不可否认海外部分车企也陷入了为了打价格战不断减配的怪圈,或许这也是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