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151—230)
曹魏时期的钟繇是早期专注于楷、行书这两种书体在民间日常书写中逐渐形成的新书体的代表性书家。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初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即位,改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转平阳乡侯。明帝时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卒谥成侯。
西晋卫恒《四体书势》指出了钟繇专注于新书体:“魏初有鈡、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巧,今大行于世。”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更具体说明了钟繇所擅长的书体:“颍州钟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二子俱学刘德升,而胡书肥,钟书瘦。钟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传闻也。三法皆世人所善。”
宋拓还示表 传为王羲之临钟繇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因此在他的真书中也带有浓厚的隶意。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贺捷表 郁冈斋帖本
钟繇在书法上是下过苦功的,尝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可见其矢志专一的学习态度。有一次,他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力命表
钟繇的书法,尤其是楷书流传后世,影响极大,被后世尊为楷书之祖,又与东晋时的王羲之并称为“钟、王”。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云:“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虞世南云:“钟太傅师资德昇,驰骛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妍。其传世书作真迹已无存。《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墓田丙舍帖
唐张怀瓘《书断》云:“太傅虽习曹、蔡隶法,艺过于师,青出于蓝,独探神妙。”又云:“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于人心,未足多也。草书则卫索之下,隶行入神品,八分草书入妙品。”郑元祜云:“元常《荐季直表》,其法度与《戎辂表》无少异,汉季楷法全是隶,其古雅可见,于后二王为翰墨宗匠,顾岂能外此哉!”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临摹。
《宣示表》 故宫博物院藏 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作品欣赏:
《宣示表》单字放大欣赏:
《荐季直表》作品欣赏:
日本宇野雪村氏藏宋拓本
钟繇书于魏黄初二年(221),楷书,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传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
此帖或为唐人根据原本所摹,或为伪托,但应属“伪好物”。由于它具有钟书的基本特征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故得到书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如陆行直说:“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王世贞认为,在此帖显世之后,“天下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指《淳化阁》所载钟繇诸刻帖)。此帖笔画、结字都极其自然,章法错落。梁武帝等所说“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以及“行间茂密”等于此帖表现最为鲜明。钟繇所创造的“钟体”,同王羲之的“王体”是我国书法史上两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典型,影响极其深远。
————————END————————
将书法进万家置顶后,您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书法进万家的信息和文章
更多名家书画特卖
南京画廊拍卖有限公司诚招代理,月纯收入3-5万!
重磅!中美协、中书协理事作品再降价,这样的价格再难遇到。
这33幅精美书法,笔端透出别样诗情。
他是国展常客,清华美院高研班的导师,笔下的写意花鸟内蕴十足!
————————END————————
将画廊置顶后,您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画廊的信息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