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曾在采访中提到 “内容产业包括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智慧。出版业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智慧层面。”这是出版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坚持到今天,没有和其它集中在资讯的行业一起经历迅速变革的原因,也应当成为出版转型中坚持不变的核心。
因此,相比于革新技术手段与优化模式,充分挖掘知识社交平台这一富矿,适应新世代下大众获取知识的习惯,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年,转型成为出版行业的核心命题之一,传统出版社们逐渐结合各渠道的大数据而不再凭经验选题,挖掘作者,运营版权,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发行渠道。然而,以上手段也存在着最重要的两个屏障:用以分析的数据来源无法真实反应读者需要,产品的发行仍然更多是单向沟通的过程。而知识社交平台的产品特性,恰巧能天然解决以上的问题。
大数据应用是出版行业转型的命题之一,近几年出版行业借助大数据分析进行读者画像、理解阅读行为、评估市场潜力,以此指导图书项目的编辑出版已逐渐成为常规做法。
然而,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是来自电子书阅读平台、销售渠道等来自销售环节的大数据,受营销手段、读者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干扰过大,只能一定程度反映读者的阅读倾向,无法代表读者真实的内容需求。更不用说,各类垂直APP、内容平台已替代部分类型的图书成为大众获取知识的方式,下游数据甚至存在折背离读者需求的可能。
相反,从内容产生上游获取的数据,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读者的需要。以知识社交平台知乎为例,从社区基本产品形态来看,小到单篇回答的讨论情况、问题的参与关注、大到话题的关注、讨论和分布情况等不同纬度的数据,足以为选题的开发提供多样化的参考。与此同时,积累超过6千万职业用户的知乎,在话题覆盖度上也具有一定的保证,从中观察用户在不同领域内的不同点知识需求,相对而言也更加直观。而知乎作为互联网公司,相信后续还能进一步从搜索、讨论等用户行为数据中挖掘出更深度的内容,提供更切实的参考。
随着数字出版的行业比重逐渐增加,出版项目未来的市场占有率、版权经营收入与个性化服务等收入将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在此趋势下,优质作者与项目的挖掘,将极大影响出版社的发展空间。而在优质作者与项目的挖掘与验证上,除了参考市场数据、分割出版项目,分步骤验证,始终没有一个便捷直观的渠道。
在知乎,通过其在相应领域的回答与专栏文章,甚至知乎Live,出版方能对作者的内容组织与转告能力、风格特点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每一位用户在知乎积累的关注与认可,往往与其分享的知识、经验与见解密切相关。从其关注者的人群特征中,对类型作者的市场接受度有相应的预估。
除了深度挖掘用户,出版方还能根据社区内现有的内容与电子书产品,更加直观地了解知乎用户与市场对不同产品的反应,无疑能及其直观地发现各类项目的市场潜力。而据业内消息,中信出版社此前也通过观察不同知乎电子书产品在社区内的受欢迎程度,签约了多位电子书作者进行新项目开发。在这方面,影视圈甚至已经有所尝试。知名导演娄烨正在拍摄的新作《地狱恋人》,据报道故事原型即来自于知乎社区内的故事。
过去,图书的发行更多是一个单向沟通的过程,即使在目前应用大数据分析的电子阅读平台,也大多由作者此前购买浏览记录,推荐相似主题的电子书产品。而知乎新上线的知乎书店,将电子书的信息通过社区内基于知识交流建立的社交关系网进行传播,让用户在浏览相关话题,了解所关注用户动态的过程中,接触到其它用户对电子书产品的信息。让电子书产品真正抵达感兴趣的人群。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知乎搭建的知识服务市场系列产品,作者能更多维地参与到与潜在读者的沟通中,而不在受限于过去线下签售,或通过网络电台等离作品销售较远的渠道。极大增加读者对作品与作者的了解,开发潜在消费者。从知乎推出电子书以来,许多作者便在社区围绕电子书相关的内容与用户互动,当时知乎尚未上线了知乎书店,电子书的购买需要几经跳转,从用户的反馈来看,已经起到了一定引导作用。而知乎书店上线后,彻底打通用户在站内讨论与购买电子书等多个场景,这一多维度交流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放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版面临的挑战早已不仅仅是出版手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资讯APP、语音、视频类内容平台、已经瓜分掉了读者过去花在阅读的时间,成为用户获取知识的来源,未来的挑战更多是不同渠道间的争夺。因此,充分挖掘知识社交平台的资源,利用其独特的产品机制,从而保持自身产品在“知识与智慧”方面的优势,为读者带来切实有意义的指导,或许是出版在这场浩大的转型中,发现新机会的一个方式。
10个小鲜肉编辑 + 15个大叔记者
1800余篇人物专访、2000余篇公司专访
最新鲜的互联网资讯
最真实的创业故事
最有用的实战干货
还偶尔吐槽下创投圈那些事儿
黑马学吧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