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世界很大很精彩,值得好好度过。读书写字、理财投资、健身运动、旅行美食,一个都不能落下,请努力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道无形我有型  ·  回复@走在大道的大道上: ... ·  23 小时前  
BioArt  ·  专家点评 ... ·  1 周前  
复利复利  ·  复盘240927:疯牛行情!仓位第1!大干快上!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 公众号  ·  · 2017-06-07 10:58

正文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sangongzi0906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从5月开始,我走了很多地方,最南到深圳,最北至北京,这次跟外面世界的接触,收获非常多,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我原本固守的那套生存理念。


这篇文章算是我自己的一个总结和反思吧。


01


在投资理财的摸索过程中,我们大多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


投资,看起来是在买产品,我们从市面上获取关于平台或者公司的海量信息,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清晰的投资图案,想让自己的钱既百分百安全,又可以享受高收益。然而,这几乎是痴人说梦的事情。


互联网时代,信息是海量的,但大多数的信息本身就是断章取义,是基于他人主观判断而下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有多少接近事实,无可证明,可能连传播信息的作者本身都不知道。


仔细再看那些信息和数据,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笼统的表述,比如说某产品风险较大,那么“较大”是如何体现的,参照对比的标准是什么,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所谓的“较大”对应的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者未来。


我们其实都只能看到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信息,也只能读懂理解范围内的文章,其他的信息,即便含金量超级高,但超过了我们的理解范畴,那么这些信息就无法被我们所用。这会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如果我们的认知从一开始就错了,那么一而再地吸收同类型的信息,只能让我们一错再错。


02


第二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总认为自己可以轻易地透过网络获取的信息,看透一家公司或者一个平台,甚至敢于下一个确切的结论。


但问题是,没有一家公司或者平台是可以被人轻易看透的。我们是投资者的视野,运营人是创业者的视野,不同的角色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自己并不非常熟悉,彻底了解的领域妄下结论,会显得很肤浅,企业管理或者资本运作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如果我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亲自参与过资本运作,没有自己创业开过公司,那么我又有什么样的底气去给这样的行为下定论呢?


这几天有人问我怎么看团贷网的18亿的融资,非要我说出个什么结论才行。可是,我们作为一个投资者,并不可能接触到整个融资来龙去脉,也并不参与到后期的资本运作中,谁能精准地预测未来的发展。我觉得只有不成熟的人,才非要别人对一个未来的投资给明确答案。


真正成熟的人,会辩证地看问题,更会带着长期跟踪的态度去关注平台的走向,分析每一个阶段平台呈现出来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个变化做出一个针对当前投资的决定。


民生资本领投的18亿融资,从事情本身来说,资本方愿意做这么大一笔的融资,就说明他们对网贷这个行业是认可的,这个是正向的态度,而且民生资本背后隐隐能看到“泛海系”的身影,大家完全可以去查一下这个泛海系的实力。


在风险问题上,对于平台而言,短期的风险会下降,毕竟有这么一大笔钱在手,平台资金会得到充实。长期风险则取决于平台未来的运营,看CEO是否从激进的行事风格慢慢向稳健转化。


金融说到底,最终还是要落到风控这个核心环节的。


那么这笔钱融到手之后,到底需要做什么,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比如有可能是其他业务的拓展、业务层面的并购,购买相关的金融牌照,以及考虑上市等等,这些事情的布局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


以上事情都需要持续跟踪,不可能从此时此刻的消息中看到全貌,毕竟整个布局都是动态进行中。



03


除了投资上的反思外,我近期还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并不算特别讨人喜欢的人。追求过于清晰的好坏界定,性格上偏强势,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喜欢强调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以个人世界为中心。


在原来的社交环境中,我是拿着自身优势衡量着自己跟别人的差异,这直接导致,在我擅长的领域中,无对手。这种优越感渐渐就影响了我和身边朋友的社交。


比如,我越来越不愿意倾听别人的故事,却喜欢讲述自己的精彩;再比如,评论很多事情的时候,我的视角不再周全,态度不再谦逊,而更倾向以自己的立场去让对方信服。


这种时刻“强调自己存在感”的行为,都在无形中,为我树了不少敌人。


这次5月到处溜达,接触的高层次的人越多,就越能够发现,所谓“优势”在别人的世界里不过尔尔,我并没有什么资本谈“优越感”。更可笑的是,在一个高手面前,我如果真的不知天高地厚去展现“优势”,反而会暴露更多的劣势和不足,从而错过从这个高手身上学真本事的机会。


这应该是巨大的损失吧。


“自以为是”这种毛病,会毁掉我的反思力,也会让更多本来可以帮助我的人远离我,那么我会继续陷入到这个“自以为是”的怪圈中,永远出不来,直到众叛亲离。


小长假期间,我冷静回想了过去职场上那些“自我感觉特别好”的同事,这些年来,他们就一直陷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中,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再有人愿意跟他们讨论问题,或者提出建议,渐渐都变成固步自封的独行侠。他们或许都不知道,自己在这几年错过了很多次升迁机会,身边的明眼人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告诉他们。


他们就是我最好的镜子,我以局外人的身份,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倘若我不能很好地改变自己的态度,那么未来也会走上同样的一条路。


04


我的第二个毛病是,不会很自然地跟陌生人相处,也不会很好地拓展人脉圈,对于维系圈子这事情,非常抵触。


过去我是温室里的花朵,父母宠着,朋友礼让着,副业上的小成绩让我在现实朋友圈中一枝独秀,这让我变得任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失去了交流上的平等感。


有两个特点:一是只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喜欢就事争论个高下,证明自己的聪明。


其实我弄错了一件事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为了共享信息,而不是非要在琐碎的事件上分出观念的高下。试想,即便分出了高下,也并不能证明什么,我赢了,我难道就高人一等,亦或者长命百岁吗?


然而,任何人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争论本身会让双方从共享的朋友关系,变成争论的敌对关系,谁赢了,都是输家。


其次,证明自己需要他人,其实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也是肯定对方能力的一种表现。人的价值,有时候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我想,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朋友圈有一个总是洋洋得意的家伙,也没有人希望朋友将自己定义为没有能力的人吧。



05


絮絮叨叨这么多,做点整理:


1、首先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认知圈的范畴中思考,需要更多地去听不同意见的声音,接触不同的信息内容。当发现自相矛盾的地方,就要思考矛盾点各自的立场是什么,事实依据是什么,是否过于主观和模糊,如果是,如果去找到真相。这种思维持续进行下去,我们才能获得发掘真相的能力。


2、其次我们要时长变化观察公司和平台的视角,而不是从单一的投资者角度出发。就像一家公司中,职工能够看到的企业发展,只局限自己业务范畴内,但公司老板的视野则广阔而复杂。职工的评价会带有强烈的主观因素,比如待遇好的职工会更多地看好的一面,他是利益获得者,待遇不好或者离职的老员工会更多地吐槽糟糕的一面,他是利益损害者。


换不同的立场来思考一个平台或者企业的发展,就不太容易被别人的思维误导。比如网贷平台是依靠息差来获利,如果尝试去了解借贷方的利息,对比自己从平台拿到的利息,就容易推算出平台的盈利空间。怎么了解借贷这一面的信息呢,可以自己模拟一两次网络借贷,了解玩一个流程,就能推算出很多信息。亦或者也可以从身边有这方面经历的朋友入手,听听他们的感受。


这种思维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很多方便,我们去评价一些事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己做一遍,这样立场就不在是吃瓜群众的立场,而变成做事者的立场,很多猫腻会看得更清楚,艰辛也更能体会。有些人说做自媒体赚钱多,有些人说做自媒体很辛苦,想知道真相,那就自己做几个月的自媒体,这时候下评价,就不是键盘侠了。


3、最后就是我自己的问题,必须把“自我中心主义”的问题改掉,人成长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交流和共享,这才会带来视野和思维的拓展,如果一直陷在自说自话的世界观中,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估计朋友都得罪光了,代价太大。


总之,我很感谢这一个半月从南到北的溜达之行,也许在投资的上面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步,但思维上能看到自身的盲区,这应该是非常好的收获了。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跟更多不一样的人交流,去发现自己的盲区,只有找到不足,才有进步的空间,否则一直陷在“盲目自得”的状态,未来会有非常大的损失。


PS:文章中提到了团贷融资的事情,为了不影响头条文章阅读,我把关于融资的具体信息,几位网贷行业资深老师和我对此事的理解,都放在次条中,次条文末还有一个长期有效的小福利,要投资的朋友会有惊喜。


PSS:苹果用户赞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