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古史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中古史領域相關學術資訊,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识产权界  ·  国知局依法驳回抢注“DEEPSEEK”等相关 ... ·  18 小时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协商交流 共促知识产权保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古史

東晉次《東漢時代的政治與社會》(付晨晨、薛夢瀟、劉瑩/譯)出版

中古史  · 公众号  ·  · 2023-12-17 19:32

正文

新书推荐 丨《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出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12-15 16:01


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

[日]东晋次著  付晨晨 薛梦潇 刘莹译

2023年11月出版

98.00元

978-7-5732-0871-2




作者简介

东晋次先生1944年出生于日本三重县北牟娄郡纪伊长岛町,1968年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文学部史学科,1974年于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期满退学。在学期间,东晋次先生师从日本著名东洋史学家森正夫,同时参加了谷川道雄先生主持的专题研讨,其研究取向及问题意识深受当时的著名史学家西嶋定生、增渊龙夫、宇都宫清吉,以及谷川道雄、川胜义雄等学者影响。

1976年,东晋次先生入职日本爱媛大学教育学部,担任讲师。1978年,升为副教授。1987年,转任日本三重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并于1991年升为教授。2009年于三重大学退休,在职期间,曾担任三重大学理事、副校长等职务。

从研究生阶段开始,东晋次先生便专注于东汉史研究。1993年,向名古屋大学提交博士学位论文《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後漢時代の政治と社会》),1994年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由名古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学界好评,是东晋次先生的代表作。本书出版后,东晋次先生的研究围绕东汉时期的社会、官僚群体(知识群体)以及人际关系继续展开。据悉,其遗稿题为《汉、三国时期的社会与人》(《漢・三國の社会と人間》),或将在以后出版。

2003年,东晋次先生另一部专著《王莽——儒家理想的信徒》(《王莽——儒学の理想に憑かれた男》)在白帝舍出版。本书兼具普及型与研究性,是一部深入王莽内在与人性的传记,也是日本史学界关于王莽及王莽政权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已于202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

除学术研究外,东晋次先生在教育事业中也投入了大量精力。2009年,在三重大学退休后,以三重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客座教授的身份,前往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从事日语教学工作,直至2016年,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中日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八年的经历,被东晋次先生详细记录在《退休老人的日语教育——日中共同教育in天津》(《退職老人の日本語教育——日中共同教育in天津》)一书中,并于2017年在白帝舍出版。

2021年10月25日,东晋次先生逝世。


译者简介

付晨晨、薛梦潇、刘莹三位译者本科及硕士研究生阶段皆就读于武汉大学,为同班同学。博士阶段,薛梦潇、刘莹二人继续在武汉大学进行秦汉史与魏晋南北朝史的学习,并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付晨晨则远赴东洋,于东京大学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目前,三人分别在日本、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东洋史学者东晋次先生(1944-2021)多年研究东汉史的成果结晶。书中涉及皇帝统治形态、共同体、贵族制等多个日本东洋史研究的重要议题,细致描述了东汉时期贵戚政治的确立及衰亡,深刻剖析了贵戚、宦官、儒家官僚协作、对立以及斗争的复杂局面,以及在这一背景中,“清流”如何集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势力的过程。与中央政治的进程相呼应,随着儒学的普及,全国性的知识阶层逐渐形成,士大夫豪族利用“察举体制”把控选举,使得地方社会中出现了阶层分化,乡里社会的结构、共同体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地方社会的发展,又转而促使东汉国家由皇帝的一元统治转变为豪族的联合政权,成为魏晋贵族制国家的母体。东晋次先生用一种“多线”并进的方式阐述了东汉的历史,并以此为基础,探寻东汉历史的意义。书中对国家统治与地方社会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尤其引人入胜。原著甫一出版,便被评价为“当下学界东汉史研究的最高点”(大手纯),“不仅是社会经济史、政治史等硬领域,思想、人际关系等软层面也被包含在内,展现了一幅综合性的时代画像”(下仓涉等)。即使在汉代史研究呈现新局面的今天,仍不失为东汉史研究之标杆。


目录

“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总序

中译本序

前  言

序  章  东汉史的研究状况与课题

引  言

第一节   东汉社会的结构与豪族论

第二节   东汉的皇帝统治与地方社会

第三节   六朝贵族制社会形成过程论

第四节   本书课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