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剂在现代日常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人们对其来源
、组成、利用和处置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在传统的水基粘合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复杂或能源密集型的制造过程,可持续性问题经常产生。针对这一问题,浙江大学洪逸、欧阳宏伟教授团队通过在环境友好的条件下策略性地调节两个多肽分子ɛ-PLL(ɛ-聚赖氨酸)、𝛾-PGA(聚谷氨酸)的静电相互作用以及分子缠结,设计了一种基于凝聚体的仿蜗牛的无溶剂粘合剂(SFA)。SFA在陶瓷上的粘接强度达到了28 MPa,在150-300 ℃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强大的粘附性能,并可在不影响粘附性能的情况下重复使用。
首先,研究者展示了可持续的、以蜗牛为灵感的生物基粘合剂SFA的制备过程、粘附特点及其应用。SFA是通过在调控条件下混合𝛾-PGA与ɛ-PLL溶液而生产的,对环境友好,两种多肽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改变了它们的二级结构,并产生了液-液相分离,注射用SFA与粘附物之间的氢键和机械锁定机制在脱水后产生强大的粘附。SFA在多孔表面上展示了28 MPa的粘合强度,从-150到300 °C的广泛温度范围内都具有强大的性能,并且可以重复使用而不会降低粘附质量。这种可再生的SFA适用于工业应用、文物修复,甚至宇宙飞船加工(图1)。
接着,研究者对粘合剂进行制备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相分离的方法,在没有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即可制备出SFA,该过程不涉及有机溶剂的使用,具有环境友好的特性(图2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观察等量干燥的ɛ-PLL、𝛾-PGA和SFA在陶瓷上的情况, 发现SFA能够在陶瓷表面形成致密的胶状层(图2B)。SFA的产量同时受𝛾-PGA和ɛ-PLL质量比的影响以及反应pH值的影响,当质量比为1:1时、pH在4-8范围内的产率最高(图2C-D)。SFA的形成机制研究显示,随着多肽的浓度增加,复合物表现出从稀溶液到更粘稠的凝胶状物质的相态变化,说明在特定浓度下,𝛾-PGA和ɛ-PLL的混合物可能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凝聚物或沉淀(图2E-F)。FTIR光谱显示两种多肽的酰胺I带发生红移,表明了肽链二级结构的改变,证明了较强的双键特征(如酰胺I带的较高波数)向较松弛的结构转变(图2G)。
研究者又测试了SFA的粘合特性。流变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多肽浓度的增加,SFA的粘度增加,而含水量并无明显变化(图3A)。在恒应变作用下,不同浓度SFA的损耗模量(G″)和储存模量(G′)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在相同G″和G′条件下,低浓度的SFA在玻璃上呈现最高的黏附强度(图3B-C)。随着SFA中水分的蒸发或干燥,SFA薄层呈现与蜗牛粘液相似的黏附特性,其剪切模量可从1700 Pa剧烈提高到约55 MPa(图3D)。该效应可能源于SFA与玻璃基材之间的紧密粘接(图3E)。研究者又测试了SFA粘附在不同材料(陶瓷、玻璃、木材、钢铁和硅)上的拉伸剪切强度,发现其在玻璃、木材上的拉伸剪切强度接近4 MPa,在陶瓷上的平均拉伸剪切强度高达27.8 MPa,该强度是已报道的氰基丙烯酸酯基强力胶(13 MPa)的两倍,比之前记录的任何其他生物基粘合剂都要高,进一步证实了SFA优异的粘附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图3F–H)。
随后研究者将SFA与已报道的生物基粘合剂和水基合成粘合剂在粘合陶瓷、玻璃、木材和钢铁方面进行比较,展示了SFA强大的粘附性能(图4)。使用SFA粘合的陶瓷能够承受75公斤成年男性的重量,使用SFA粘合的断裂牛股骨能够提起20公斤重的桶,表明SFA可在各类含粗糙表面的物体之间形成强粘附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后,研究者测试了SFA的耐用性和可持续性,包括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粘接强度和可重复使用性。加速老化测试结果表明SFA在长期使用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图5A)。高温暴露测试结果表明SFA粘合的陶瓷样品在不同高温(如25、100、200°C)下仍具有较好的粘附性(图5B)。低温测试结果表明SFA极端低温条件(液氮处理)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粘接性能(图5C)。SFA在经过多次粘合-分离循环后剪切强度未发生变化,表明SFA具有长期粘接性能(图5D)。对SFA键合的陶瓷进行了10次破碎固化循环,每个周期后的搭接剪切试验结果显示,重复使用SFA并没有降低其粘附强度(图5E)。
综上所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受蜗牛粘液启发的生物基无溶剂粘合剂,它在陶瓷表面上展现出比现有超能胶更强的粘合力,并且在-150至300 °C的极端温度范围内具有出色的耐受性。SFA通过模仿蜗牛粘液,利用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生物聚合物(ɛ-PLL和𝛾-PGA)的静电相互作用和分子纠缠形成凝聚物结构。SFA的制备过程无需有机溶剂,且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能够在至少10个应用周期中保持其粘合强度。此外,SFA的非共价凝聚物特性使其在使用后更容易分离和回收,通过应用适度碱性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pH > 10)即可实现从基材上的脱离,且无需使用有毒溶剂。SFA在生产、应用到最终移除的整个周期中均表现出节能和环境友好性,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为传统溶剂型粘合剂提供了一种环保的替代方案。
该研究由
浙江大学洪逸、欧阳宏伟教授团队完成,于2024年4月29日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论文信息
:Qiuwen Zhu, Rui Li, Yiyang
Yan, Yuxuan Huang, Hang Su, Yutian Dong, Xihao Pan, Wei Sun, XiaoZhao Wang,
Hongxu Meng, Rong Wang, Hongwei Ouyang*, Yi Hong*, Sustainable
snail‐inspired bio‐based adhesives with ultra‐high adhesion.
Adv Funct Mater 2024, 2402734.
供稿:
陈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