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汽车报
中国汽车社会舆论领袖。每天推送多篇优质原创稿件,有料有趣有观点,让您轻松知晓汽车圈里那些事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法治报  ·  车停服务区遭恶意割胎?警方:王某,已刑拘! ·  23 小时前  
贵州法治报  ·  车停服务区遭恶意割胎?警方:王某,已刑拘! ·  23 小时前  
大家车言论  ·  你没有搭错线,这期是特别放送! ·  2 天前  
电动车公社  ·  比亚迪1月销量约30万台!哪吒融资40亿!多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汽车报

顺丰巨亏背后:快递业深陷内卷之战 | 中国汽车报

中国汽车报  · 公众号  · 汽车  · 2021-04-25 17:00

正文



近日,“顺丰跌停”、“王卫致歉”的话题持续霸占微博热搜。


原因无他,4月8日晚间,顺丰控股发布公告称,预计2021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9亿~1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达9.1亿元。


受此公司业绩下滑影响,4月9日开盘,顺丰股价直线跌停,股价较年前高点相比,已缩水超40%,总市值累计蒸发超2000亿元。


事实上,顺丰素有“快递业茅台”之称,公司营收和利润总体持续向好,其发布的2020年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73.26亿元。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时隔仅2个月,顺丰便迎来历史上“首亏”。那么,一向业绩表现良好的顺丰,为何突然“翻车”?对于快递行业而言,顺丰的“爆雷”又意味着什么?




亏损超9亿元 顺丰到底怎么了?


作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龙头企业,顺丰近年来的业绩稳步提升,即便是在艰难的2020年,公司营收和利润仍保持快速增长。去年,顺丰实现营收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远高于行业17.3%的增长率。


“年报如此亮眼,一季度怎么就亏损了?”、“顺丰到底怎么了?”顺丰“爆雷”使得不少投资者和股民心生疑惑。对于此次出现的亏损情况,顺丰在发布的公告中,给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公司正处于新业务拓展关键期,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打造长期核心竞争力,公司继续加大新业务的前置投入,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二是疫情延缓了资本性开支投入节奏,加之业务量增长迅猛,导致多个运营环节出现产能瓶颈;三是公司在整合业务线,初期存在资源投放重叠;四是公司在一季度给予春节一二线在岗人员的补贴创了历史新高;五是同行在部分区域春节不打烊的安排,分化了部分散单业务,时效件中散单业务增长低于预期;存量客户中的经济型业务增长较快,公司电商件毛利承压。


其实,顺丰一季度的亏损并非毫无预兆。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2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1.1亿件,同比增长100.3%;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83.3亿元,同比增长59.9%,增速创造了历史新高。


具体到企业的业务量来看,1~2月,韵达、圆通、申通的业务量均实现超过100%的增长,业务收入增速同样高于行业水平。相较之下,顺丰累计速运物流及供应链收入合计为275.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72%;累计速运物流业务量合计为16.02亿票,较去年同期增长53.89%,均跑输了行业的平均增速。


“春节期间历来是一年中的消费旺季,特别是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国内快递行业掀起了‘春节不打烊’的热潮。” 物流行业专家刘畅 介绍说,按照往年惯例,春节期间“通达系”的绝大多数网点都会早早地对外发布休假歇业通知,而顺丰、邮政、京东等直营快递企业则会依旧保持着较高的运转效率。得益于对“春节不打烊”的坚持,让顺丰在2020年疫情期间走在了快递企业复苏的前列。不过,随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向“网购年货、就地过年”转变,在2021年春节期间,“通达系”、德邦以及极兔速运等快递企业均开启全年“服务不停休”模式。因此,顺丰的市场份额也在新老玩家的围剿中被挤压。


缺乏护城河 身陷低价“内卷战争”



今年一季度的业绩竞争中,顺丰“掉队”了。尽管王卫在股东大会上保证,这样的情况今后不会再次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顺丰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已相当严峻。


众所周知,时效件(商务件、对于时效和服务有极高要求的快件)是顺丰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其有别于“通达系”的盈利之道。一直以来,顺丰稳坐营业收入第一把交椅,获得了行业高端赛道的红利。


不过,随着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商快递逐渐成为中国快递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分支。在阿里巴巴的助力下,“通达系”不仅快速崛起,还通过数据化、技术化升级,大幅提升配送时效,在部分城市实现24小时送达,甚至做到了“分钟级”送达,这使顺丰的时效优势被进一步削弱。同时,菜鸟物流、“通达系”以及京东物流还在加速布局高端市场,顺丰最为核心的盈利领域也遭到了瓜分。


面对市场优势地位的松动,顺丰开始下沉布局利润较低的电商快件市场,并新增了“冷运特惠”服务,以首重13元/kg、续重2元/kg起的价格,吸引不同体量的果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网点下沉驻扎至农产品的“第一公里”,更是以“特惠专配”切入中低端电商市场。


然而,在电商快件领域,由于难以形成竞争壁垒,企业需要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去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相较于商务件市场,该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因此,在进入电商快件市场后,顺丰反而深陷“价格战”的泥沼。


据了解,为了保障电商件业务量的增长,顺丰选择在单件毛利上做出牺牲,单票价格从7~8元降至5~6元,与“通达系”的价格已相当接近,目前其单票价格还在持续下调中。而低价产品的推出,势必会拉低单票收入并压缩利润空间。


“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布局业务,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证券行业分析师赵腾 表示,无论是被迫布局下沉市场,依靠低价策略撬动需求端,还是投入科研拔高自己的高端服务,顺丰都免不了“烧钱”。在薄利与产能瓶颈的限制下,顺丰短期之内业绩承压。


此外,顺丰多年来一直坚持只做第三方,通过保持业务的独立性,快速盘活各类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这也是其稳坐行业金字塔的重要支撑。不过,在电商领域,电商巨头具有极强的控制力,同行内卷和价格竞争肆意,快递企业依靠单打独斗的经营策略,很难站稳脚跟。目前来看,京东物流和“通达系”有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传统电商巨头作背书,极兔速运积极拥抱拼多多,获得源源不断的订单。而相较之下,没有电商平台捆绑、缺乏“护城河”的顺丰,其派件数量增长很难持续,市场或将被全面挤压。


快递行业硝烟四起 “烧钱”战略能否持续?


目前,顺丰正处于关键发展期,现阶段也是公司在坚持长期战略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期。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此次顺丰业绩“爆雷”,也反映出快递行业竞争残酷的现实。


近几年,以抢占市场为目的而掀起的快递市场“价格战”此起彼伏,整个行业呈现出微利化、无利化态势,这也导致部分快递加盟网点出现罢工、倒闭的情况,严重影响快递服务质量。虽然“通达系”已经认识到“价格战”的危害,并采取限制降价的措施,但在极兔速运等新兵的搅局下,“价格战”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


极兔速运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日包裹量已达到2000件,季度发送包裹量接近18亿件,与“通达系”的业务量已相差不大。近日有消息称,在河南、安徽和陕西等地区,极兔速运将快递收件价格降至2元,义乌收件的最低价格甚至降至1元以下,远低于业内成本价。


对此,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徐勇 认为,近年来,快递行业的派件速度越来越快,但服务质量却没有明显提升。在快递企业服务同质化、整体水平难以拉开差距的情况下,“价格战”依然是最直接抢占份额的手段,但这也导致行业陷入无序发展的恶性循环。


随着“价格战”的持续深入,各家快递企业的单票价格和盈利能力明显下降,申通和百世甚至出现亏损,市场占有率同比下滑幅度均超过1%。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快递行业的内卷不可避免,在行业出清前,“价格战”大概率会持续,行业内玩家将逐步分化,业务整体向头部集中。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预计,未来8~10个月,行业“价格战”将迎来临界点。当“无论单票价格有多低,业务量增速都低于三成”时,“价格战”策略就会失效。


对此, 中通创始人赖梅松 认为,“价格战”过后,快递行业将进入寡头垄断时代,那些缺乏规模、基础设施、营运资本的物流服务企业将越来越难以与行业巨头竞争。


“‘价格战’的升级,加快了快递企业之间的并购融合,淘汰掉部分实力不足的企业,能够孕育出真正的行业‘巨无霸’。”在 物流行业专家孔震 看来,快递市场现阶段的竞争空前激烈,各快递企业在较量中已经尽显疲态,但越是在行业逆风的阶段,有实力的公司越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扩大自己的份额,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壁垒,有望在“价格战”平息时迎来更高的利润回弹。


破除业务困局 回归服务本质



在顺丰亏损引发热议的同时,市场对于“价格战”持续时间以及企业表现的担忧也在不断加据。那么,快递企业该如何在残酷的厮杀中突出重围,打破“以价换量”的怪圈?


在业内人士看来,快递行业具备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当规模效应发挥到极致时,单价成本会持续被摊薄,即使继续降价,企业仍能实现盈利。目前来看,“通达系”等快递企业正在加大资本支出,利用规模效应以降低单票成本,为持续争夺市场排兵布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