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酷炫呢?连小淙这种只用摄像头扫二维码的人,都忍不住想拍成小视频分享给大家。
具体性效果就类似下面这张图。
就是因为拍了那个小视频,让我手机的摄像头直接暴毙!
录下那段小视频后,回家才发现,相机上出现了几个挥之不去的光斑,类似下图的效果。
图源网络
具体原因是
CMOS 传感器
损坏
,无法
修复。
CMOS 传感器
是现在大部分相机(数码相机或手机相机),使用的
核心成像部件。
可以把 CMOS
传感
器
看作
是人类的眼
睛
,
它
把环境
光
记录并转换
成电信号
。
然后再传输给CPU(大脑)处理,最后呈现在显示器中。
虽说 CMOS 不会近视,但如果用 CMOS过度,还是会造成
永久性损伤。
下图是一位歌迷在演唱会拍摄的照片。注意图片中水平线和垂直线,意味着传感器的整个行或列中的数据,都无法再正确读取。
其原理是,当光线太亮,超过 CMOD 中光电二极管的
光饱和阈值。
光电二极管不能将,多余的入射光功率转换为光电流,这些能量将转化为热量被吸收。
当热量累计到一定程度,会造成
光电二极管被烧毁,
产生永久性不可逆的损伤。
不止激光会伤害相机,就连刺眼的太阳光,也可能永久损伤 CMOS,
可能是光斑,也可能是十字架,总之都是「死像素区域」。
所以最好
不要用相机对着烈日直接拍。
关于激光对人眼的伤害,国际上有明确的标准,规定了
「最大允许曝光」
级别。
但目前还没有用于保护相机的相关规定。
(机器人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
所以激光损坏相机时,表演方通常不会负责,这也不在手机厂商的保修范围内(属于使用不当)。
例如 iPhone 12 Pro Max 的相机,更换需要 4500 元左右,可以再买一部旗舰了。
当然相机还是能拍激光的,但需要找到
合适的角度和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照片不太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单张照片曝光时间很短,还不足以烧坏 CMOS。
录制
射到空中的光束或显示屏上的图像,
通常是也安全的。
如果光束直接进入摄像头中(或者玻璃、
水面反射),相机损坏的概率就非常非常大。
自动驾驶汽车为了更好的建立环境模型,往往会使用「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通过不断发射,不可见的红外光获取物体距离,创建 3D 模型。
2019 年 1 月上旬,一位参加拉斯维加斯 CES 技术展的吃瓜群众,他的 Sony A7RII 相机的就被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上的激光雷达烧坏。
其实用灯光烘托气氛已经非常普遍,以至于到我们都不会留意到身边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