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道消息
互联网冷知识、故事会、黑话大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少数派  ·  iOS、Android、PC ... ·  21 小时前  
西藏举报  ·  点击了解,刷单是怎么把你的钱“刷”没的? ·  22 小时前  
西藏举报  ·  点击了解,刷单是怎么把你的钱“刷”没的? ·  22 小时前  
笔记侠  ·  2024,8大行业破局的故事,在这里 ·  昨天  
宝鸡市场监管  ·  我国牵头!7项国际标准项目立项 ·  3 天前  
宝鸡市场监管  ·  我国牵头!7项国际标准项目立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道消息

不要让老崔跑了

老道消息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6-02 00:18

正文


没揍过大张伟就不是北京人,没被崔人予借过钱就不是干音乐的。


崔人予是国内独立音乐圈最出名的创业者。从 2003 年口碑还不错的地下音乐杂志《口袋音乐》,到这几年把海外小众艺人带到国内做演出,他做过很多不同的事情,只有两个坚持恒久不变: 一是坚持推广独立音乐,二是坚持借钱。


业务失败靠借钱支撑,对老崔来说是家常便饭。大部分借款他都还不上,但他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些年他的借钱对象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同行,再到只见过一面的人,最夸张的一次是直接微信群发借钱,能搞一点是一点。


被借了钱要不回来的人很多,但大部分情况,也没人去拆台,毕竟为独立音乐做事的人本来就很少了。直到 去年,他一个员工在微博上公开要债,整个业界对他的讨伐才被彻底引爆了。


崔人予一下成为众矢之的。 这时碰巧一家圈外公司愿意接过他手里的巡演项目,他就顺势入职,从老板变成一打工的。彼时正是资本进入音乐行业的热潮,外行老板尤其需要业内老炮带路,所以老板还愿意带着他出来做做 PR,洗白洗白。


有记者写到,坐在媒体对面的崔人予,并没有表现出愧疚或不安,语速快而稳。估计和现在贾跃亭“每天乐呵呵的,还挺有精神”的状态挺像的。


崔人予当时承诺“不再参与经营,并且会用工资偿还欠款”,但乐迷并不相信他会改过自新。果不其然,刚领了三个月工资,崔人予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公司,又一次开始创业了。


他又一次给自己的所有社交账号改了名,这次叫 Stanley。



01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重新出发”了。 刚进入音乐行业的时候,他用的还是本名,崔忠鹏。


从在西工大读航天航空专业开始, 忠鹏就在课余时间 摆地摊卖打口磁带,初衷只是想赚点钱买更多磁带听。那时候他只是一个亚文化青年,读凯鲁亚克,听实验电子和后摇,梦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90 年代卖打口带的人很多。崔忠鹏看到城市间打口带的差价,利用互联网开始做跨城市生意。后来他还建了个网站,搞了个域名 dakou.net ,把自己从校园门口卖磁带的,翻身变成中文互联网上最大的打口售卖、批发商。


毕业了,毕设全班倒数第一的崔忠鹏来到北京追逐自由生活。他继续 做打口带生意,也顺便干点刻录国外小众电影的事情。 这几年他干了不少事,但其他都是次要的,如果说有一点什么成绩,那就是办了 《口袋音乐》。


这本杂志给 崔忠鹏实力圈了一大波粉。当时市面上的摇滚杂志,大多非常情绪化, 刺激的图片配 吸引眼球的标题,和今天的 自媒体没什么两样,专门关注民谣、后摇等小众音乐的更是几乎没有。 凭借 老崔 独特的音乐审美, 《口袋音乐》 一下就在音乐爱好者中火 起来。


这本从来没有过出版号的杂志成为他之后做许多事的背书。


在做媒体不赚钱、百度 MP3 开始碾压一切唱片的日子里,演出是音乐行业里唯一有饭吃的一环。到北京几年后, 老崔义无反顾地踏进了演出圈, 04 年他办了野孩子乐队的专场演出,第二年就成立了“声演坊”。 也就是从踏进演出市场开始,老崔逐渐陷入亏钱和借钱的死循环里。


有人说老崔的失败 和他没进过公司工作、没和社会大众接触有关。这话并不成立。 现在行业里的老炮有几个不是直接干音乐出来的? 很长时间里中国音乐几乎没有产业可言, 为了宣传自己的乐队才建了公司,为了哥几个喝酒方便才建了演出场地的,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反倒是因为一开始就在行业里摸爬滚打,才锤炼出老崔一身黑人式 hustle 的功夫。


最早, 同学找他帮忙卖唱片,他就能提出“帮卖但不给钱,用同等价值的唱片跟你结账”的主意。后来他 做港台小众艺人唱片非官方代理时,唱片被海关扣货,他硬着头皮不退钱。再到现在做声演坊,演出艺人没谈妥却先卖票,最后出事了,也打死不退票。


所谓要实现梦想先得活着。 这些街头商业智慧帮助他 的公司支撑了下去,只是可怜了乐迷。无奈 那时候国内没几个人做小众音乐,所以乐迷只能一边骂一边掏钱。


活久见风口。老崔熬到 2013 年,中国音乐节市场突然爆发了。 音乐公司,房地产公司,各种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商,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音乐节,随便找个商演的执行公司就能给你攒出个音乐节来了。


老崔这样的小公司要不来什么钱,但也想扎到市场里分一杯羹。在没找到赞助的情况下,他硬着头皮做了 “梦象音乐节”。


结果那成了老崔的噩梦。 现场的体验差、不专业是其次,不能忍的是亚洲的李志罢演了。


先演后结,是中国特色的演出行规。但李志是个刺头,坚持要按合同先付定金后演出。崔忠鹏公司没钱了,跟他商量,还说不行的话我个人跟你借 20 万块钱。李志没搭理, 罢演了,转身到麻雀瓦舍免费演了 2 小时,算是回馈给乐迷,还把事情经过对外讲得清清楚楚,这就搞得 崔忠鹏很尴尬了。


某程度上崔忠鹏是李志的伯乐。当年他做杂志的时候,还没有人认识李志。他花了几千块买下李志前两张专辑十年的版权,帮他放到自己的渠道上销售,把他和周云蓬和野孩子同等对待,结果现在李志火了就反倒不讲情义,多可恶呀。


但李志是谁?那个对契约精神坚持到几乎偏执,“只有崔健和罗大佑可以免费看我的演出”的逼哥,跟你讲人情?


这档子事之后,崔忠鹏的名声算是臭到谷底。加上前一年办音乐节没成亏掉的上百万,他实在撑不下去了。于是他 在豆瓣上发了篇文章,标题叫《最后一次求助。梦象过后,要脚踏实地的经营公司,不大跃进,不冒险》。 文章里有一些反思,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求助”。


还真有不少人被他打动。老崔陆陆续续收到很多人给他打的借款,其中有不少是当年《口袋音乐》杂志的忠实读者。 很多人为了大家共同的“音乐梦”,一万两万地借,支撑着他前进。“不管老崔人怎么样,但这么多年他一直热爱音乐,就很不容易。”


可惜 Kickstarter 是在 2014 年才火的,而国内效仿的众筹平台起来得更晚。众筹平台哪怕再早出现两年,老崔也犯不着担着一个借钱不还的骂名。


做音乐的钱,怎么能叫借呢?



02



老崔很感动,拿着大家支持的钱, 重新出发。他顺便 改了名,叫崔人予,不知道是不是寓意“他人的给予”。


从那之后他比过去低调了,没再上过媒体。他做着海外艺人的国内演出,如果赶上票房不错,就和人家谈谈国内版权的代理;如果票房不行,艺人尾款也别要了,咱就不再联系了。 据说有的尾款一拖就是三年,什么时候能结谁都不知道。


其实老崔其实也有他的 苦衷。在国内做小型演出确实挺难的。


从 2013、2014 年开始,音乐节的爆发式增长,商业巨头们开始把 眼光放到文化娱乐行业,双创下许多做独立音乐方面的创业公司拿到融资,BAT 动不动就打版权战和扬言 “重塑音乐产业”……行当里的人不自觉变得乐观起来了。


但过了两年,大家回头一看,钱和流量都还是被头部艺人和头部平台赚走了。扎根线下、承载培育新人作用的小型演出市场并没有变得更好。那段时间麻雀瓦舍和 Mao 接连传出的停业和搬址,结结实实泼了盆冷水。


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小型演出里,一直坚持做小众音乐的老崔算是一股清流了。但是小众意味着市场和商业的不稳定,要一直靠求新求异来讨好自己的受众。这要求本就很高,再加上这两年他一直群发邀请函,能做的乐队基本都做了,接下来内容获取越来越难。


到现在为止,中国 Livehouse 演出的平均票价还是远低于我们邻国日本的。如果你把演出质量提高了顺便涨涨价,那观众又不买账了,“又不是开演唱会,凭什么卖那么贵”。


唯一的好消息是,海外艺人对中国这片神奇的市场充满好奇。 所以这些做海外乐队的演出公司,每年努力 攒个几十场——达到这个数量级是必要的,因为很难肯定哪场亏哪场赚,必须尽量多做,把亏了的补回来。


因此一些眼看能卖好票的演出,崔人予得力求不失。 2015年,他让手下的某位巡演经理用私人钱垫支给乐队,因为公司没钱了,“今天必须给乐队钱,不然乐队就不来演了”。


这位巡演经理此时还没有拿到上个月的工资,但眼看着准备许久的演出因为没钱而取消,很是不甘心,所以她没想太久就掏了钱。 后来为了演出顺利,巡演经理又垫了乐队差旅费,是崔人予出主意用的花呗。自然,这些钱有去无回。


崔人予的手下基本分两类。一类是这个巡演经理这样,尽量负责的,还有一类是不想负责的,项目做到一半,突然拿着钱跑了。


这样的事很多,也不是崔人予一个人会碰到。老崔也曾满处叫惨,但发生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公司拖欠了工资。后来只好音乐公司的老板们惺惺相惜,喝着酒说句“我懂你”。


所以后来当 崔人予总结,说自己在公司管理上有欠缺时,我想问,一个需要大量现金流公司却靠着借钱、垫钱和预售票维持的公司,到底该怎么管?


2016年底,崔人予被法院强制执行了还款,直接从他名下银行存款里划走了8万块钱,就这样也还欠着曾经合作方8万块本金以及5万违约金,而需要还款的判决崔人予至少还欠着2、3个。如果他三年前没买比特币或者腾讯股票,接下来几年应该是隔段时间就要被法院强制还款了。


至于像个人欠个几万块的债务这种,属于虱子多了不痒。听说那个垫钱的巡演经理和另外三个同伴,一起找到劳动局寻求权益保障,想讨回9万块钱,结果开庭现场公司这方没人露面,时间过去快两年,钱依然没要回来。


期间他们找过黑社会。暴力执行倒真管用,一人要来了1000块。再后来委托清欠公司要债,清欠公司收了他们3万服务费,却没能把钱讨回来,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老崔啊老崔,你还凶过黑社会啊。



03



经过那 3 个月的蛰伏,老崔把所有社交账号都更名为 Stanley 之后,现在又重新出发了。


现在的 Stanley 又是做版权代理,又是搞音乐移民,开始筹备明年系列音乐节的计划。他还说要做一个电影,在微博上找合作伙伴:


找合作伙伴呀!在明年的两个音乐节和巡演的时候,拍摄一部青春电影!开始是相识在看后摇音乐节期间,女生个矮,看不到,男生看到了,就让她骑在他的肩上,但没要联系方式,后来在豆瓣发帖寻人。没找到,后来在巡演现场偶遇。后来相约看清新音乐节。找编剧,导演!


微博底下唯一一条评论是里能看到 著名作词人崔恕留的言。2015 年 Stanley 众筹做口袋音乐咖啡馆的时候,崔恕曾给他站过台,还给过他两万块钱。


那时候崔恕是愿意掏钱支持 Stanley 的。虽然 Stanley 想法多而杂,时而想整个音乐主题公园,时而想来个后摇麻辣烫,但说不准就压中了未来。比如当时众筹的咖啡馆虽然经营不善关了,可现在不少人把音乐生活空间做的有声有色。


现在 崔恕不敢掏钱给 Stanley 了,却也还是在那条微博下真诚地建议,“你把故事都讲出来了,想拍的还会找你吗?兄弟,做生意不是这样做的”。


最近 Stanley 之所以 重新回到圈内人眼里的,是因为他做的一 个巡演突然被停掉了几站。一些生气的乐迷在微博表示“再买崔人予办的演出我是狗”,而 圈内人都知道,这是被举报了。


被举报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主办工作人员惹到了乐迷,乐迷一气之下就举报了;也有说是竞争对手火上浇油的。


这事影响还不小。这次巡演牵扯到的场地方,有交了罚金的。巡演结束了之后,也有因为对 Stanley 恨得彻骨,又接着举报了某场地下一场毫不相关的演出,让该场地老板哭笑不得。


除了朝阳明星之外,还有两类人对举报这个词特别敏感。一是做微信公众号的,二就是做 L ivehouse 的。


小场地办小型演出几乎鲜有批文,大多数是到当地的公安报备一下就演了。因为如果按审批标准的话,国内目前大部分小型演出场地,都不具备办演出的资质。有心人要搞你,一举一个准。


这本质上是审批标准没跟上市场需求。政策上,并没有一个专门为 Livehouse 场所制定的标准,很多条件都要向夜店、夜总会等其他娱乐场所看齐。但 Livehouse 毕竟不是夜店。要知道有的地方规定夜店每三平方米只能站一个人,这还怎么办演出?


所以当年东北一个场地方知道主办要去报批,气急败坏,说“你要报批就别在我这办!” 如果有人把场地报上去了,演出办不了事小,连带场子因为不符标准而被查封事大。这事儿经常发生,去年西安的光圈就因为消防设施不规范被关门了。


每个城市每个场地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于是很多本身具备 主办演出资质的公司,也没法标准化地办演出。


这次 Stanley 被举报以后,宣称公司未来所有演出都会报批,也引来一些人背后的不满,“要不是他惹了人被举报,我们现在用每场演出都去报批吗?那些没有演出资质的小场地要怎么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宝鸡市场监管  ·  我国牵头!7项国际标准项目立项
3 天前
宝鸡市场监管  ·  我国牵头!7项国际标准项目立项
3 天前
星座不求人  ·  嘿!嘿!嘿!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7 年前
美美耶  ·  你凭什么说我胖了???
7 年前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  【IBE】消防验收找问题,一般就是这些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