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正式开启,高温已经成了最近有关天气的高频词。这几天,温州不少医院的急诊科和门诊就诊量也暴增,其中不少人就是中了“中暑”的招,这里面不仅有生理上的中暑,还有心理上的情绪中暑。
医院急诊科,中暑的患者除了在户外高温作业的工人,较容易高发的群体居然是平时呆空调房里的办公一族。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周文介绍,每年盛夏,急诊科总会接收到不少一迈出空调房就中暑的患者,大多是办公族,而且男性不在少数。原因就是他们长期呆空调房里,对温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差,一旦走出空调房,往往很难适应户外的高温,马上引起中暑。
此外,在车里中暑的也不在少数。由于白天汽车经过暴晒,车里气温高、湿度大、空间狭小,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引发中暑;还有锻炼中暑的中青年群体,由于大量出汗,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导致中暑。
周文建议,白天在烈日下开车时,应先让车内环境快速降温、通风,等到车内气温与户外差不多时,才能坐进去;平时呆在空调房里的人群,如果要去户外,应先让身体提前适应户外高温天气,如在没有空调的走廊、门口先过渡一下;运动时,可随身携带淡盐水或者淡糖水,及时补充体内水分。
除了“生理中暑”外,炎热的环境也会使人的心理产生变化,情绪同样可能“中暑”。
今年41岁的李女士性格温柔,为人和善,但最近一段时间,她总是突发无名火,烦躁易怒,没有耐心,睡眠也不好,胃口差,去医院就诊才发现,李女士是“情绪中暑”了。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心身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程朗朗介绍,每年的盛夏,门诊患者就激增,最近几天门诊中患者比平时增加近两成,有不少属于情绪中暑,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什么是情绪中暑?
这是由于大脑下丘脑有个情绪调节系统,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深秋、酷暑往往是高发期。在夏季,人们一般会有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寝食不安、行为异常等各种情绪反常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出汗多、睡眠时间不足加之胃口不佳,人的情感容易发生障碍。根据临床数据显示,炎热的夏季,大约有16%的人会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
除了气温变化之外,不良情绪还与人出汗较多、睡眠缺乏和饮食不足有关。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外因则是在封闭的房间里待得过久,室内环境不通风,缺氧,以至于影响到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程朗朗介绍,对付情绪中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走到户外去,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出一身汗。她建议大家平时可在傍晚时去公园里散步纳凉,走出密闭的环境,呼吸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跟过去一样在户外乘凉,也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情绪中暑的方法。
来源:温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