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还有另一个听起来很高级的名字——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可以让人秒懂这个病症的属性。
表明它不会持续性眩晕。一般来说,每次眩晕时间不会超过60秒,但可能多次、反复发作。
指的是它发病讲究“位置”,这跟耳石掉落的半规管
(人的左右耳各有3个半规管)
以及在半规管内的位置差异有关,
比如有些人起床、躺下会眩晕,而有些人仅仅在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就会诱发眩晕。
此“晕”不简单,会让人有一种全世界在眼前一秒转一圈的空间错乱感,还容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恶心、呕吐、走路不稳等症状。
耳石症大部分原因不明(占50~97%),但有过其它耳科疾病如美尼尔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头部外伤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继发耳石症。
其次,耳石症与偏头痛、高血压、高脂血症和中风独立相关,这暗示着某些耳石症具有潜在的血管机制。
医生:“是滴!一般来说,
耳石症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
。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长时间熬夜、低头玩手机和工作等,耳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
年发病率高达10.7-600/10万,终身患病率约为2.4%
,尤其是年轻人也变成高发群体之一,这可能就跟潜在的血管机制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睡眠不好、过度疲劳,可能正因为这些不良生活状态,
使内耳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
再加上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
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万一要是得了耳石症怎么办?
自然是去医院看了,
最对口的科室是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
。
当然,诊断过程中即便考虑耳石症,也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眩晕的疾病,比如王俊凯工作室发布的消息中就提到“前庭神经元炎不能排除”。
如果确诊是耳石症,其实不用太担心,“良性位置性眩晕”,听名字就不用害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效果非常好
。前提是医生正确判断了耳石所在的位置,医生通过各种激发试验来推导石头目前处于三根半规管的哪个地方。如果判断正确,采取相应的复位手法,就可以让石头慢慢地倒回前庭去。
医生会通过特定手法帮助耳石复位 | doi.org/10.1155/2011/835671
有时一次倒不完,要进行好几次重复的复位操作才能一点点倒干净。有时石头分开在好几个地方,就需要用不同的手法分次将石头倒回前庭。
但很多时候耳石还是会有一定的残余,临床上存在耳石症残余症状。这些残余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定的药物来治疗,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家庭自我训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