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发布
生活在这座梦幻的城市,与TA共同成长。我们提供上海的资讯,更希望成为您又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里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微信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发布

【记忆】穿越时空,看上海地图中的轨道交通30年发展印迹

上海发布  · 公众号  · 上海  · 2025-02-22 11:37

正文



随着市域机场线的开通运营,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增至896公里,运营线路共21条,车站517座,其中市域线1条,车站7座。从1993年地铁1号线南段通车试运营,标志着上海进入地铁时代,到如今取得如此成就仅仅过去了三十多年。市测绘院将通过一些不同时期的老地图,带大家共同回顾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详见↓

从蓝图到现实:

轨道交通的初步构想与实现

1956年,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编制《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及一期工程建设计划,规划有3条直径线及1条环形线。这4条铁道组成的路网计划将当时城市主要工业区、居民区、交通大集散点以及军政首脑机关连结起来。总长约103公里,共设91座车站。

1958年《上海市地下铁道规划图》(浅埋方案)

在后续的《1986年上海市快速有轨交通系统规划图》中,规划升级成为了5条直径线以及1条半径线、1条环线、1条半环线,总长增至176公里,共设137座车站。相比于《1958年上海市地下铁道规划图》,新规划图配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发展南北两翼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市中心至闵行、吴淞以及浦东地区的客运交通联系。

1986年《上海市快速有轨交通系统规划图》

1990年1月19日,上海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并作为上海十大工程之一,紧张而有序地展开。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徐家汇站至锦江乐园站)双线开通进入观光试运营阶段。是年,上海轨道交通全年客流量共计106万人次。这是上海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开启了后续上海轨道交通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序幕。

1994年《上海市区交通图》(局部)

1994年《上海市区交通图》图例

伴随着1995年上海地铁1号线一期北段(徐家汇站至上海火车站站)开通试运营、1996年上海地铁1号线南延伸段(莘庄站至锦江乐园站)建成通车运营,1997年上海地铁1号线莘庄站至上海火车站站实现全线联通运营,上海轨道交通全年客流量也首次突破1亿人次。

在《1986年上海市快速有轨交通系统规划图》中,上海地铁2号线原先规划通往杨浦区殷行路,用以解决杨浦区居民到市区的交通问题。1992年,国家提出了浦东开发开放,设立了浦东新区,为了浦东地区的发展需要,最终2号线改道通往浦东。1999年,上海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至龙阳路站)试通车。2号线成为了首条联通黄浦江两岸的轨交线路,为浦东的开发注入了活力。次年,上海地铁3号线(明珠线,上海南站站至江湾镇站)开通运营,这是中国首条城市高架地铁线。同期,如今的上海地铁4号线纳入了规划建设范围,不过那时的初步规划命名为明珠线二期。

2001年《上海城市交通图》(局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世博契机: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与网络成型

2002年,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试运营通车,连通龙阳路和浦东国际机场,线路全长共29公里,单程行驶仅8分钟,并于2006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是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磁浮列车示范线。同年,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为了保证世博会的正常运行,上海明确了要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2004年,上海明确了“世博会前建成4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的目标,而截止到2003年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仅为80多公里,包括1号线(莘庄站至上海火车站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至张江高科站)、3号线(上海南站站至江湾镇站)、5号线(莘庄站至闵行开发区站)。

在目标确定后,上海开始大规模同时建造多条轨道交通新线:

2004年

1号线北延伸段(上海火车站站-共富新村站)通车;

2005年

4号线“C”字型(蓝村路站-大木桥路站)通车;

2006年

3号线北延伸段(江湾镇站-江杨北路站)和2号线西延伸段(中山公园站-淞虹路站)通车;

2007年

6号线(港城路站至灵岩南路站)、8号线一期(市光路站至耀华路站)、9号线一期(松江新城站至桂林路站)、1号线北北延伸段(共富新村站-富锦路站)、4号线环通建成通车;

2008年

9号线一期(桂林路站至宜山路站)开通运营;

2009年

7号线(上海大学站至花木路站)、8号线二期(耀华路站至航天博物馆站(现沈杜公路站))、9号线二期(宜山路站至世纪大道站)、11号线(嘉定北站至江苏路站)建成通车;

2010年世博会前

轨道交通2号线西西延伸段(淞虹路站至徐泾东站(现国家会展中心站))、2号线东延伸段(广兰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站(现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9号线(世纪大道站至杨高中路站)、10号线(航中路站至新江湾城站)、11号线支线段(安亭站至嘉定新城站)、13号线世博段(马当路站、卢浦大桥站(现世博会博物馆站)和世博大道站)建成通车。

总运营里程达到420多公里,成功实现了“世博会前建成4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的目标,也成为了全国首个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的城市。其中13号线世博段是专为世博游客服务的专线,具有直接连接世博园区与园外、浦西与浦东的功能。2013年年末,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到567公里,第一次成为世界第一。

2010年《上海城市交通图》(局部)




智慧引领:

从线到网的数字化转型与未来展望

在上海轨道交通经历了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的大发展时机后,上海轨道交通迈入了网络化运营管理阶段,即从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从单一线路向网络化运营管理转变。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张,上海轨道交通于2018年进一步提出了“三个转型”的重要发展战略,即:从建设运营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转型;从运营地铁向经营地铁转型。


上海轨道交通在这些年间着重加速数字化转型。在全自动驾驶方面,2010年运营通车的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是中国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路,也是全球首条客流超百万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开启了上海发展全自动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路的纪元。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轨道交通共拥有5条全自动驾驶线路,分别为10号线、14号线、15号线、18号线以及浦江线,全自动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路总运营里程达到167公里;在数字化运营方面,上海轨道交通建成地铁云、大数据中心及智能运维平台,实时监控列车状态(每列车超万个传感点),并推出“Metro大都会”App,集成乘车码、车厢满载率查询等功能,既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又方便了乘客的出行。


在对上海轨道交通的未来规划方面,2017年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上海市域线将形成“九射十三联”的线网结构,总里程达1157公里,覆盖上海全域并衔接长三角城市群。该网络旨在实现“中心城与新城45分钟通达、近沪城市60分钟互达”的“30-45-60”综合交通目标,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此外,市域线与地铁、高铁、城际铁路形成“四网融合”,通过互联互通提升交通效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