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建楠
编辑 | 袁畅
本文首发于
“见闻VIP”APP
,欢迎下载
“见闻VIP”
,即时见证历史。
12月9日,百亿私募凯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高滨线上路演,主题为《2021年三大转换下的市场展望》。
高滨指出,明年的投资从宏观背景下,要关注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的转换,虚拟到商品的转换,以及资产到策略的转换。
他判断,2020年代,美国股票债券皆存在矛盾,商品与新兴市场机会回归,未来会出现货币驱动商品价格上涨,股票将结束“躺赢”的时代。未来发达市场特别是美国将进入一个滞胀的年代:美元弱、股震、债弱、商品牛。
01
宏观分析框架
高滨指出,宏观分析主要从经济周期入手。
宏观经济周期是宏观研究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宏观不仅仅是经济周期,政治才是最大的宏观,政策是宏观的直接推动。帝国衰落都是财政问题,货币作为财政的补充失效。高速发展通常伴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快速变化,法律是利益划分的手段,国际关系更出现文明地“耍流氓”。
举个例子:
2013年以后中国政治与政策主题对市场影响至关重要
。2008年-2013年,螺纹钢价格走势与沪深300有着顺周期走势。但2013年之后,沪深300走势经常处于逆周期,受制于政策的冲击,包括2013年杀影子银行、2014年反腐资本外流、2015年汇改人民币承压、2016年供给侧改革黑色大涨、2017年三大攻坚战。可以看出,市场遭到主题性的非周期性的冲击。
高滨提出凯丰投资的一个TRACE策略框架:以
经济(Economy)
周期的资产配置为起点,发现
主题(Theme)
冲击带来的新扰动与趋势,主动寻找并紧密跟踪
资金(Capital)
相关。据此在
资产(Asset)
上进行策略表达,通过合理的资产组合与先期预案防范
风险(Risk)
的冲击。
主题:
改变了现有经济周期的趋势性冲击,陌生、研究价值大,潜在机会多。(政治、地缘政治、政策的调整,比如供给侧改革;货币与财政的失衡,比如1992年索罗斯做空英镑就是依靠英国财政释放的主题性机会;社会、文化、科技的代际跃迁与范式创新,比如电商文化)
风险:
投资仓位的意外冲击,比如疫情、地震等,需要作出预案调整组合
资产:
收益的表达手段,投资的核心决策,比如风险分配
资金:
个体的资产价格的直接驱动,需要高频跟踪,比如北上资金流入
02
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的转换
展望2021年,高滨提出三个转换: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的转换,虚拟到商品的转换,以及资产到策略的转换。
第一个转换是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的转换。
今年出现比较意外的情况,疫情冲击下,发达国家的表现不如新兴市场。年初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速3.3%,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增速分别为1.6%和4.4%,到了6月份,预测发达国家增速是-8%,新兴市场为-3%。可以看出,新兴市场的经济更“抗跌”,
中国更成为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此外,发达国家的主导能力弱化,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占比由此前的70%,降至目前不及50%,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只有三分之一。2008年以来,中国贡献了全球每年新增量的30%左右,亚太地区与其他新兴市场对全球影响力越来越高,全球人均GDP持续回归。
未来新兴市场将主导全球通胀预期。
新兴市场通常是高增速、高通胀,未来新兴市场主导全球力量越来越强,高通胀就会转嫁到发达国家,特别是货币超发速度较快的国家。这种背景下,发达国家有可能陷入一种低增长、高通胀的环境,最后引发滞胀风险。
发达国家的滞胀风险来源于三大因素:解决低潜在增速与社会矛盾的努力、新兴市场驱动的通胀、全球化到区域化的摩擦。比如:一些国家,今年发钱给老百姓增加购买能力,或者搞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通胀因子。
要看到,美国的财政问题尤为严重,最初宣布减税政策时,市场比较兴奋并推动美股上涨,但这并未解决美国财政问题,赤字越来越大。美元指数跟着美国财政走,赤字严重,利率走低,美元贬值,这是减税理论的破产,并带来美元信用第二次破产。
03
虚拟经济转换到商品经济
据亚开行估算,亚洲基础设施需求每年1.3万亿美元,新兴市场消费对商品需求边际贡献高。
谈到东南亚未来机会,这一区域的公路网远远弱于中国,未来该区域公路网建设会提振商品的需求;该地区人均收入上升后,民众会去购买洗衣机、电冰箱、汽车,类似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发展路径,因此也会对商品资源有需求。
此外,发达国家还有一个财政刺激的再平衡:基建,这也会提升商品的需求。
从国家竞争大环境看,中国有着一带一路倡议、美国的印太战略,另有欧亚联通,都会辐射到基建,这里存在着需求意愿。
提到资金,这属于“不差钱”的阶段。央行量化宽松,四大央行总资产从2002年3万亿美元扩至2020年中的25万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2020年总资产2968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2019年财政年度资产为2219亿美元;有趣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9年财政年度资本为200亿美元,潜在资本1000亿美元,资产却仅为226亿美元,有巨大的扩展空间。
但要看到货币之“水”拌不出好吃的基本“面”。美联储使用印钞创造伪财富的魔术,出现以下现象:美联储推升利率债;企业与基金推升信用债;企业、基金与散户推升股票价格;大规模存量边际定价推升财富。
最后美国出现用法律文明地“耍流氓”,通过平均通胀框架削弱购买力,更多其他海外国家公司资产“文明”地劫掠。
因此,
虚拟财富最终出路是落在实物上面,比如铜、铝等商品资产,并落实在高增长的新兴资产。
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估算,中国高速增长时期GDP对金属的消费弹性远高于能源,隐含未来新兴市场增长同样形成更好的金属支撑,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低基数情况下,一旦经济增长起来对金属需求会剧烈上升。
纯金融属性的商品将最先受益,这里存在对黄金的历史记忆,美元信用变差的时候,投资者立刻寻找潜在保值的东西;白银铂金具有潜在工业价值,也会跟着涨。
第二波上涨的将是有色金属,在
新货币环境
里会自然上涨,背后有着高价值密度、自融资、容易存储的特点。同时具有
新兴市场属性
,即基建、房地产和消费属性,还涉及电动车与相关基础设施的
新能源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