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钜策股
专注资本市场中小市值/中小盘股的挖掘和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交易员策略  ·  2025.2.6(先恭喜,都是肉,明日目标) ·  18 小时前  
淘股吧  ·  为什么行情好反而亏钱? ·  昨天  
爱股君2020  ·  突发大消息。。 ·  4 天前  
交易员策略  ·  2025.2.4(开工,明日目标) ·  2 天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别怕啊,咱这把也不是2018那会儿没打过,这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钜策股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常态化退市”写入“十四五”规划(2020批次42、43)】开源中小盘|次新股说

金钜策股  · 公众号  · 股市  · 2020-11-08 20:53

正文

任浪、孙金钜、丁旺


摘要

本批核发新股5家,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8家,蚂蚁集团IPO暂缓

证监会本批核发新股5家(上批2家),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8家(上批7家),核发速度与注册速度均加快。主板和中小板: 健之佳、明新旭腾 、宸展光电、东亚药业、立方制药。科创板: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兰剑智能、新致软件。创业板: 仲景食品、亿田股份 、康平科技、汇创达、瑞丰新材。

2020年11月3日,上交所公告称暂缓蚂蚁集团上市,因其“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随后,蚂蚁集团公告将暂缓A+H股IPO。所谓的监管环境发生变化,主要指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对开展网络小贷业务可动用的杠杆率作出严格限制,例如在单笔联合贷款中,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而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目前蚂蚁在联合贷款业务中出资比例低于5%,上述办法的施行将对蚂蚁小贷业务和公司估值造成实质性冲击。2020年11月6日开始,蚂蚁集团已启动新股认购资金退款程序。


2020年11月2日,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指出要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退市监管,完善常态化退出机制。而在11月3日公布的《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本期科创板和创业板上会31家,主板和中小板上会14家,其中周六福被否

本期科创板和创业板上会31家,较上期21家显著增加,过会率为100%。主板和中小板上会14家,较上期11家有所增加,过会率为93%(周六福被否)。剔除金融股后,本期科创板与创业板招股公司平均募资约9.42亿元,高于上期的8.82亿元。本期主板和中小板招股公司平均募资约8.2亿元,高于上期的5.84亿元。本期科创板上市首日平均涨幅65.9%,低于上期的109.2%。本期创业板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61.0%,低于上期的271.2%。主板和中小板本期开板新股9只,开板平均涨幅为63.2%,低于上期289.1%。


开源中小盘次新股重点跟踪组合

三只松鼠 (电商渠道休闲零食龙头,向全国化、全品类、全渠道的综合平台迈进)、 良品铺子 (国内唯一实现全渠道均衡融合发展的休闲零食龙头)、 万泰生物 (首个本土二价HPV疫苗,化学发光试剂高速放量)、 新产业 (化学发光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体外诊断领域国产替代)、 康华生物 (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优势明显,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青鸟消防 (消防电子龙头,新技术、新市场、新产品三轮驱动快速成长)、 豪悦护理 (个人卫生护理用品ODM龙头,客户资源优质)。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风险、新股发行制度变化。


1

深次新股指数本期上涨0.29%,表现弱于沪市


本期(2020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下同)深证次新股指数上涨0.29%,表现弱于上证指数(1.04%)、沪深300指数(3.54%)以及创业板指(5.08%)。新股开板涨幅方面,主板和中小板本期开板新股9只,开板平均涨幅为63.2%,低于上期的289.1%。本期科创板共有4家公司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65.9%,低于上期的109.2%。本期创业板共有6家公司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61.0%,低于上期的271.2%。


2

健之佳(A17087.SH)


2.1、西南地区领先的医药连锁零售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药品、保健食品、个人护理品、家庭健康用品、便利食品、日用消耗品等健康产品的连锁零售业务,主营业务包括医药门店零售、体检服务、便利门店零售、网络平台,2019年收入分别为28.0、0.1、3.1、2.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9.4%、0.3%、8.9%、5.6%。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5、27.7、35.3亿元,CAGR为22.6%,对应归母净利分别为0.9、1.3、1.7亿元,CAGR为33.2%。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7.1%、37.8%、35.1%,净利率分别为4.0%、4.8%、4.7%,ROE分别为32.2%、33.7%、31.9%。


2.2、公司亮点:综合健康服务能力专业,社区健康服务生态圈多元化,直营门店数量领先

综合健康服务能力专业。 为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积极探索从单一的药品销售向专业化的健康综合服务拓展。根据我国社会老龄化、慢性病规模化与年轻化的趋势,公司建立了专业的慢性病管理体系。依托专业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公司为每位慢性病会员建立独立的慢病档案,记录疾病诊断、处方审核和调剂、用药监测、用药评估与干预、不良反应警戒、健康指导以及回访情况,并配备药师、咨询师、营养师体系化、专业化、规范化地为慢性病会员提供个性化的慢性病检查与分析、生活方式改良建议、长期跟踪治疗等专业健康服务。


社区健康服务生态圈多元化。 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多元化社区健康服务生态圈已显现其在店型、商品和服务方面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且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店型设置方面:目前,公司已构建成以社区专业便利药房为主,中医诊所、社区诊所、体检中心、便利店为辅的多元业务结构,能够满足消费者在健康领域多样化、一站式需求。产品结构方面:公司实施差异化的产品组合策略,为消费者提供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材、保健品、个人护理品、家庭健康用品、日用消耗品、便利食品及促销品等九大类商品,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需求。陈列布局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营商品品类达到2.9万余种。公司结合每家门店所处区域消费者年龄结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因素,从在营商品品类中构建适宜区域客群需求的供应商品组合,努力打造“千店千面”的门店差异化陈列布局,更好地满足不同区域的客群需求。服务方式方面:公司坚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构建以会员为核心的全渠道营销模式。通过打造全渠道订单处理能力,及时判断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及互联互通。


直营门店数量领先,会员消费金额占比高。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539家直营社区专业便利药房、4家直营中医诊所、2家直营社区诊所、1家直营体检中心、206家直营便利店和20家加盟便利店,直营门店总经营面积为25.34万平方米,会员人数超过1000万人。直营门店数量方面,在《中国药店》杂志公布的“2018-2019年度中国药店直营连锁100强”中,公司排名第10位;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18年中国便利店百强”榜单中,按门店数量排名,之佳便利排在全国第68位。


2.3、行业大观:医药零售行业市场规模达千亿,医药零售药店连锁率进一步提升

产业链全景:上游行业规模较大,品牌类药品受上游牵制较大。 医药零售行业处于药品流通行业终端,受消费者需求影响较大。 医药制造业是药品流通行业的上游,行业规模较大。医药制造企业与医药零售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对于普通药物,医药零售企业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采购议价能力较强;对于品牌类药品,医药零售企业则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医药制造企业的牵制。另一方面,医药零售企业熟悉消费者需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消费习惯。医药零售企业能够及时掌握药品销售的趋势及潜在的质量问题,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上游医药制造企业,从而影响其产品规划、研发与生产。公司所处的医药零售行业是药品流通行业的终端,直接面向广大个人消费者。随着社会经济与居民收入不断提升、百姓对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及新医改提倡“预防”为主等多重因素影响,消费者在药品选购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发生调整,消费者对药店专业服务能力与便利性因素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对价格因素的关注程度开始下降。


行业趋势:医药零售药店连锁化率与集中度稳步提升。 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药店零售连锁企业5,671家,同比增长4.8%,下辖门店25.55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3.36万家,全国零售门店总数为48.91万家。零售药店连锁化率(零售连锁企业下辖门店数占全国零售门店总数的比例)达到52.24%。2018年,销售额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73,91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5,558家,比上年增长26.66%;销售总额1,440亿元,占零售市场总额的33.4%,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我国药品零售连锁率逐年提升趋势较为明显,有利于提升医药零售市场集中度和企业市场信誉度,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和企业的经营成本。


市场容量:医药零售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零售药店终端占药品销售总额的比例较小,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国家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公布的《2018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为4317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0%,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药品销售主体可分为三大终端,分别为公立医院终端(包括城市公立医院及县级公立医院两大市场),零售药店终端(包括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大市场)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包括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及乡镇卫生院两大市场),2018年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最大,占比为67.4%,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占比为22.9%,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占比为9.7%。未来,随着“处方外流”和“医药分开”等医改政策的落地,药品销售预计逐步流向院外市场,三大销售终端占比将面临调整,零售药店终端占比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医药零售行业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3

仲景食品(A19238.SZ)


3.1、复合调味料制造商,业绩稳健增长

公司主营产品包括调味配料和调味食品,其中调味配料以花椒、辣椒等香辛植物提取物为代表,调味食品以仲景香菇酱、劲道牛肉酱、仲景调味油为代表。2019年公司调味配料和调味食品收入分别为3.3、3.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8%、48.0%。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5.3、6.3亿元,CAGR为10.3%,对应归母净利分别为0.8、0.8、0.9亿元,CAGR为7.5%。近年来公司业绩整体保持稳健增长。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5.6%、43.9%、42.0%,净利率分别为15.3%、15.3%、14.6%,ROE分别为21.5%、19.2%、20.0%。


3.2、公司亮点:风味技术不断创新,品牌优势凸显

风味技术不断创新,研发多品类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公司拥有96人的研发团队,建立了以研发中心为核心,生产、质检等多部门联动的研发体系。公司在调味配料生产过程中,使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分子蒸馏技术,可萃取具有原始特征风味的油状提取物,公司结合“风味指标数字化技术”、“风险物质检测技术”等技术,实现了调味配料的风味标准化,克服了传统上使用感观判断调味配料风味的问题,也为下游食品制造企业控制产品风味带来了便捷性。多年来,公司研发团队基于对消费者口味偏好及变化趋势的深刻理解,不断推陈出新,研发生产出不同风味的调味酱类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调味配料主要以直销模式销售,客户包括调味料、方便食品、肉制品、休闲食品领域知名的制造企业:今麦郎、康师傅、海底捞、联合利华、奇华顿、芬美意、双汇、安琪、白象、有友、味好美、金锣等。


利用产地原材料优势,打造仲景香菇酱优质品牌。 公司所在地河南省西峡县为“中国香菇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等称号,“西峡香菇”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产品”。当地的香菇资源优势是公司生态、优质原材料的重要保障。公司致力于健康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调味配料领域,仲景品牌是风味稳定化的代表,在食品制造业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调味食品领域,仲景香菇酱已形成区域及细分行业强势品牌,并通过加大品牌宣传谋求更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3.3、 行业大观:调味品行业规模大,呈现出高端化、多元化、健康化的趋势

行业趋势:调味品整体呈现出升级化、多元化、健康化的趋势。 调味品呈现出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调味品品牌、质量、应用场景日益重视,愿意支付更多去获得风味更好的调味品,由此带来了高端调味品消费数量逐年增加,调味品行业内部呈现出产品结构向高端方向升级的趋势。调味品品类多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丰富,消费者对美食多样性及烹饪便利性的追求带来对通用型产品的认同逐渐降低,进而催生出调味品的功能细分及品类多元化,消费者通常会选用不同品类的调味品用于烹饪或调制特定风味的食品。人民对健康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促使大家越来越关注食品本身的健康安全,国家亦从法律层面规范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调味品企业顺应市场健康化的消费理念,不断开发出具有健康概念的产品。


市场容量:调味配料行业受益于火锅、川菜等行业,规模快速增长;调味食品行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调味品市场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我国调味品、发酵制品行业收入从2011年的1917.8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3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59%。 调味配料:(1)火锅底料:火锅行业规模达千亿,火锅底料最先受益。 火锅底料是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近年来,顺应大众消费者喜爱川味食品的趋势,火锅凭借菜品标准化、多样化及饮食便捷化的特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川味火锅开遍全国,火锅行业典型代表有海底捞、呷哺呷哺、德庄等等。根据统计数据,火锅行业的规模从2013年的2813亿元增至2017年的43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9%,预计到2022年火锅行业收入将达7077亿元。根据市场数据,2013-2018年我国火锅底料市场规模从94亿元增长至1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59%,预计到2020、2021年将分别达到255亿元、293亿元;火锅底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上游调味配料行业的迅速发展。 (2)川味调味料:川菜规模破千亿,带动川味调味料发展。 川味调味料主要用于川菜烹饪及川味休闲方便食品的制造。在中式菜品中,2017年川菜收入占有12.4%的份额,仅次于火锅。近年来,川菜以四川及重庆为中心不断向外推广,2018年川菜行业收入规模突破5000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8098.44亿元,随着川菜行业收入增长,川味调味料将获得快速发展。 调味食品行业:(1)调味酱:优质企业产量逐渐增加,行业规模呈增长趋势。 根据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100强数据统计,2013年-2019年,主要调味酱生产企业的产量持续上升,调味酱产业2013年(32家)的总产量为70.7万吨、2014年(30家)的总产量为75.0万吨,2015年(30家)的总产量为80.0万吨,2017年(29家)的总产量为82万吨,2019年(34家)的总产量为91.49万吨。调味酱行业规模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优质企业品牌效应也逐渐显现。 (2)调味油:需求日益旺盛,发展较为迅速。 调味油是调味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日常生活中,相比于将香辛类植物原物直接用于餐饮制造,使用制成后的调味油具有风味醇厚、高效便捷、清洁卫生的特点,更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调味油的数量和品种的需求日益旺盛,调味油的发展较为迅速。


4

亿田股份(A19444.SZ)


4.1、现代新型厨房电器研发生产商,盈利能力较强

公司专业从事集成灶等现代新型厨房电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较早以自主品牌生产和销售侧吸下排式集成灶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产品为集成灶、吸油烟机和燃气灶,2019年收入分别为5.85、0.11、0.1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0.54%、1.65%、1.49%。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6.1、6.5亿元,CAGR为16.9%,对应归母净利分别为0.5、0.8、1.0亿元,CAGR为40.3%。公司高端产品S系列销售量不断上升,成为公司销售占比最高的集成灶系列,推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0.4%、38.1%、43.1%,净利率分别为10.5%、12.4%、15.0%,ROE分别为44.9%、43.5%、43.4%。


4.2、公司亮点: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营销网络覆盖面广

产品研发能力较强,高端化趋势明确。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创新机制,根据消费者和市场需求开展产品的研发创新工作,并且致力于推动厨房环境由“无烟厨房”向“无害厨房”转变。截止2019年,公司已掌握侧吸下派技术、油烟分离技术、燃烧器节能技术、风机下置技术、远程检测技术等,拥有专利130项。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公司的高端产品系列销售占比逐年提高,如高端款S系列集成灶2017-2019年销售收入占集成灶销售收入的比例从4.49%增长到32.10%,成为公司目前销售占比最大的产品系列。同时S系列中于2019年推出了售价较高的新款S8系列,截止2020年6月销售占S系列比例已经由2019年度的13.75%提高至35.88%,可见高端产品的销售增长迅速。


公司建立了覆盖面广、响应速度快的多元营销网络。 公司以市县为单位招募经销商,采取下沉管理策略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截止2019年,公司共有经销商1383家,分布于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经销网络。为了提升经销体系效率,公司从从业经验、资金实力、店面选址和对公司品牌认同等方面对经销商进行严格筛选,保证经销商队伍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公司积极布局发展电商渠道,KA渠道和工程渠道,形成了完善的多渠道销售网络,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销售区域,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效率。


4.3、 行业大观:厨房电器市场保有量较低,行业蕴含广阔空间

产业链全景:上游原材料波动较小,下游通过经销渠道面向终端家庭消费者。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不锈钢等各种板材,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原材料波动影响小。下游需求方面,公司主营的集成灶等厨房电器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终端销售门店向家庭消费者进行销售,终端需求主要受新房装修以及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影响。


行业趋势:消费升级推动中高端新型厨房电器渗透。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者购买厨房电器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对中高端厨房电器的整体需求与购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厨电消费主力逐渐向年轻一代消费者群体转移,“集成厨房”、“开放式厨房”、“厨房电器一体化”等概念开始普及,消费者更加重视厨房生活体验,对厨房电器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集成灶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厨房电器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基础需求,还能提供更加智能、环保的消费感受,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渗透空间。


市场容量:集成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厨房电器市场保有量低,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2019年我国集成灶产品零售规模已达到162亿元,较2018年度增长25.58%,2016年至2018年我国集成灶零售规模同比分别增长24.49%、47.54%和43.33%,增幅均明显高于同期吸油烟机和燃气灶等传统烟灶产品的增速。从占比来看,2016年至2018年集成灶产品零售规模占传统烟灶产品的比例分别为9.84%、12.91%和20.03%,处于稳步提升的趋势,但目前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广阔。另外,2018年我国城镇和农村每百户家庭的吸油烟机保有量分别为79.1台和26.0台,厨电保有量显著低于白色家电且城乡市场差距大。随着城镇化的继续推进,我国厨电市场尤其是农村厨电市场的保有量将持续提升。


5

明新旭腾(A19376.SH)


5.1、汽车内饰真皮供应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内饰皮革的生产,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汽车的座椅、扶手、头枕、方向盘、仪表盘、门板等汽车内饰件。公司生产的皮革可分为整皮产品和裁片产品,2019年收入分别为5.4、0.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6.31%、13.69%。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5.7、6.6亿元,GAGR为9.3%,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1、1.8亿元,GAGR为37.1%。2017年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4.7%、37.9%、45.3%,净利率分别为17.3%、19.0%、27.2%,ROE分别为36.4%、26.1%、34.2%。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上升。


5.2、 公司亮点: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成功开拓国际整车市场

汽车皮革生产技术领先,产品符合环保趋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与国内外主流整车厂的技术交流积累了大量研发经验和成果,已成功掌握了汽车内饰真皮制造的核心技术,成为国内技术领先的汽车内饰真皮制造企业。制革行业存在着较高的环保壁垒,而公司积极致力于提升天然皮革绿色制造技术,推进建立生产过程清洁化体系,已成功掌握无铬鞣制、低VOC排放等汽车革行业前沿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产品生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