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刘禹
美编 | 毛毛大徒弟
11月1日上午,2015-2016年度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本次奖励大会共表彰了2015和2016年度共268个项目。2015年度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共授奖132项,其中创新成就奖35项,科技进步奖97项;科技进步奖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62项。2016年度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共授奖136项,其中创新成就奖52项,科技进步奖84项;科技进步奖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4项。
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分为创新成就奖和科技进步奖。创新成就奖是对国家和上海市科技奖获得者的配套奖励,作为对获得当年国家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的配套奖励,不设等级。科技进步奖是由浦东新区各企事业单位申报,新区组织评审,经前期动员、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由区政府核准后,评选出的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成效显著的科技项目,设三个等级。
2015-2016年度获奖项目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科技创新成果覆盖融合了多行业多领域。项目共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先进重大装备、新能源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并包括了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是在浦东具有优势、创新成果较为丰硕的生物医药领域,多个项目获奖,比如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完成的“建立国际认可的生物大分子药物PK/PD和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平台和应用”项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的“基于胃肠转运规律的含黄酮类成分中药制剂技术平台构建及应用”项目等。
二是充分体现了技术发明创造在创新驱动中的关键作用。获奖项目累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59项,授权473项,累计申请国外发明专利172项,授权182项,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成果获奖。比如,由沙伯基础(中国)研发有限公司完成的“激光直接成型(LDS)材料与工艺的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率先掌握了一系列激光直接成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和产业化创新技术,为国际智能终端巨头三星、夏普、亚马逊等提供了材料解决方案。
三是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获奖项目在过去三年里累计新增产值612.17亿元,新增利润68.93亿元,新增税收37.62亿元,形成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6年10月,沪东中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超级冷冻车”——双艉鳍推进零货损型17.2 万方LNG运输船,该项目荣获2016浦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填补了我国LNG船自主设计和出口海外的空白,对转型升级中的中国造船工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为保障和推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7年8月,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与外高桥造船和沪东中华签署了近百亿元的订单,包括9艘2.2万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进一步缩短了与韩国的差距。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韩国造船产业的竞争力最多再有2至3年,就会被中国完全赶超。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和引擎。唯有抓住人才,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