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华为徐直军谈鸿蒙生态是什么#】11月23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拼多多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拼多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Steam季票规则更新##Steam要求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上海也不发展“共享电动车”了,这门刚兴起的生意还能做吗?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04 22:59

正文


一边是非标私家电单车盛行,一边是“合规”共享电单车不被“鼓励”。




文 | 克里斯唐



想搭上“共享单车”的风口,“共享电动车”可能还要先过监管这个“难关”。

近日,上海市交委发布“本市不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意见,认为共享电动车“不利于城市交通和市民人身安全”,对共享电动车明确表示了不鼓励的态度,加上近期北京和杭州陆续发布的《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共享电动车”的监管难关,比预想中更难跨跃。

在《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上海市交委认为不利于城市交通和市民人身安全的主要原因在于:共享电动自行车产权不属于个人,存在骑行对象不确定、不固定,车速较快,影响人身安全。每次使用后缺少安全性能检查和操作交接,驾驶操作不当极易发交通安全事故。

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电动车的电池——电动车充电过程和露天停放对电池的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北京市4月24日发布的《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中,交通部门也表明了同样的意见。

也就是说,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速度过快和电池安全”的问题,是导致两种商业模式的天壤之别的主要原因。

共享电动车企业对监管风险早有预判。上海市最大的共享电单车品牌“享骑”表示:对于车速,公司的电单车车速低于20公里/小时,整车车重不超过40公斤,并配置了脚踏骑行功能。而在电池上,享骑电单车配备了相应的锂电池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上海西游电单、北京的7号电单车、电斑马等都按照“国标”,在电动车的硬件上做了优化。甚至早先各家共享电单车品牌,都改名共享“电单车”,以规避监管风险。

享骑电单车

值的注意的是,享骑目前在上海市累计投放上牌共享电单车6万余辆,注册用户100万+,日均单量达到30万,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不少共享单车。并且,享骑已经获得了7万块电单车牌照,指导意见的落地,可能让这些“合法牌照”无法“合规”。

对此,享骑运营总监钱赟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靠最后一公里需求解决不了市民出行的大部分问题,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并不存在重复覆盖的竞争关系,二者互为补充。”享骑希望通过运维上定点还车,硬件上符合“国标”,以寻求监管的认可。

社会共享电动车的指导意见,暂时未涉及校园共享电动车。萌小明电单车联合创始人黄家源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电动车的社会短租暂时确实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这和校园区域的共享电动车是两个概念。上海校园共享电单车筋斗云出行创始人毛乾锟向36氪表示,社会开放空间的管理是预料的事。

一个可能性是,如果社会区域“共享电动车”商业模式受到监管挑战,未来电单车出行的新区域,会在半封闭区域的校园、景区、产业园等。

共享电动车本身被认为是一门比共享单车,更能实现单车盈利的生意。电单车背后依靠大型电动车企业,形成供应链的一定壁垒。单个城市的批量化投放,比共享单车更能形成单边市场。也就是说,在共享单车相对充分发展后,共享电单车能满足用户共享出行在“速度和效率”的新痛点。

当然,和自行车相对成熟的供应链相比,电动车本身的供应链发展并不算成熟。关于车辆的车架结构、制动和充电方案,都存在诸多安全方面的因素。而中国1999年出台的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早已落后于目前的实际需求,市面上不少通行的私家电动车,本身都属于“非标车”,安全问题同样严重。

一边是非标私家电单车盛行,一边是“合规”共享电单车不被“鼓励”。共享电单车这门生意可能不会那么快爆发,但厌倦了共享单车的用户们,会支持共享电动车发展吗?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再次逃离北上广,新世相也许找到了“潮水的方向” | 36氪纪录片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订阅「开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