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界面文化
界面文化频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蔡崇信确认阿里与苹果合作 ·  10 小时前  
阑夕  ·  屌//@白城以北:啥?//@伯偶然://@d ... ·  12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市值缩水超80%!曾经的“纸茅”中顺洁柔是怎 ... ·  16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苏州终于要有机场了!2026年底建成投运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文化

当一位失落的妈妈迷上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专访

界面文化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07-23 10:00

正文



采写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当一位妈妈决定追星,会发生什么?2012年至2014年,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通过剧集《神探夏洛克》走红,“康伯巴奇热”成为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对澳大利亚作家塔比瑟·卡万(Tabitha Carvan)来说,那也是她的两个孩子出生的年份,但是与本尼享有的关注不同,塔比瑟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止境的停滞,她不再写作,被怀孕和哺乳持续榨取。然而,这一切在她迷上本尼迪克特后发生了改变,也成为了她写下《我要快乐!当妈妈们开始追星》的契机。


作者塔比瑟·卡万近照(图片经本人授权)


这本书看似是一位妈妈迷上本尼的追星之路,实际上讲的是女性如何夺回追星、读同人小说/言情小说、喜爱流行文化等“内疚的快乐”(guilty pleasure)的权利。在与“康伯婊”(本尼的粉丝昵称)、同人小说作者深入交谈后,卡万提出了诸多深具当下性的议题:为何女性会在当上母亲后陷入对名人的迷恋?为何女性总为自己的痴迷自责,无法像男人那样尽兴玩耍?她惊讶地发现,成为母亲如同进入第二次青春期,而这是因为,女性会在这个更看重理性、独立思考等价值的社会系统中贬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斥之为“黑历史”并与年少的自我渐行渐远;男性则可以抓住自己的爱好,把它变成终生的激情,甚至是一份事业。


《我要快乐!当妈妈们开始追星》
[澳] 塔比瑟·卡万 著 左蓝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野spring 2024-6


在本书中文版推出之际,界面文化连线专访了塔比瑟·卡万,一起聊了聊追星妈妈的生活以及她对母职、女性的玩耍等问题的看法,以及我们对时下最流行的偶像泰勒·斯威夫特共同的痴迷。在她看来,一切归根结底都与爱有关,而爱无差等,正如她在书中所写:“只要我们被打动了,打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还重要吗?”


初为人母与青春期相似

都不太确定自己是谁


界面文化:是什么促使你写了这本书?在大多数人看来,追星是一件私人且无需多加解释的事情,你却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并完成了这本书。


塔比瑟·卡万: 起初,我就是想写写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我有许多创作灵感,所以开始写些小短文,投稿给网站。后来,我写了一篇关于母职以及我对本尼迪克特的感情的文章,这篇文章被一家美国育儿网站发表,反响非常热烈,很多人写信告诉我她们有过相似经历。这让我意识到,我以为那些非常私人和特殊的经历,实际是一个人们平时不会讨论的重要现象,这使我想努力去揭示它。


界面文化:《神探夏洛克》播出时的热潮至今还历历在目,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这个痴迷对象也很有意思,他有点“怪”,极具魅力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魅力男性,比如他谦逊并尊重女性——你还很喜欢的哈里·斯泰尔斯(Harry Styles)也是同样。他的魅力到底是什么?这种痴迷偏好的变化是不是也说明了女性意识的变迁?


塔比瑟·卡万: 我觉得本尼迪克特的特点是,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这一点让他更有魅力了,如果你能看到他的魅力所在,他(在你眼中)就会变得更精致和特别。他是一个敏感、心思缜密的人,善良又聪明,所有这些都与他的外表形成了互动,这令他成为了一个非常立体的偶像。至于女性意识的变化,可能有吧,但以前也有大卫·鲍伊这样的偶像。我认为偶像需要是一个丰富、可供充分探索的对象,仅仅是长得美还不够,我们需要有趣的经历、出色的人格,比如本尼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夏洛克·福尔摩斯,他非常难相处,但是本尼这个演员却和蔼可亲、彬彬有礼,这之间的张力为粉丝的幻想注入了许多活力。


哈里是另一个这样的例子,他有相似的敏感和女性特质,他也对穿着女装丝毫不感到尴尬。有意思的是,女性通常被认为喜欢阳刚的男人,但是哈里证明了,一个能与女性气质和谐共处的男人是很有吸引力的。


哈里·斯泰尔斯。图片来源:豆瓣


不过我必须说,属于本尼迪克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仍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演员,但不再是特别受欢迎的偶像了。我倒不会特别难过,他结婚成家后想要保护自己的私生活,这样也很好,他已经闪耀过了,现在该轮到下一个了。


界面文化:你是在母亲这个身份的压抑和迷失下开始痴迷于本尼迪克特的。在你看来,痴迷为何会在这时发生?青春期和成为母亲后的“痴迷”又有怎样的不同?我记得你曾在《卫报》的文章中写过:“中年是新的青春期,曾经的轻微羞愧记忆,现在变成了非常令人担忧的生活现实。”


塔比瑟·卡万: 我总是忙于照顾孩子,没有自己的时间,好像完全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一个只会喂奶、打扫卫生的渺小之人。有些东西迫使我必须找到一个出口,在那个极其有限的世界里表达自己 。期间我能做的就是在家看电视,但是那也足够了,足以成为一种触动内心的刺激,唤醒那些无法在其他地方表达的火花。我很喜欢带孩子,也喜欢做母亲,但这只是我生活的一个方面。就在我需要一个出口来表达身份的其他面向时,他(本尼迪克特)出现了。


这和青春期很相似,那也是一个你不太确定自己是谁的时期,表达自我的方式也同样有限。我认为,“母亲”这一身份带走了我自青春期以来形成的所有复杂性,它缩小了我所关注事情的范围,让我回到青少年时期那个本真的自己。当然,作为母亲和青少年的追星体验是不同的,毕竟身处不同的生活和环境,但是对我来说,内心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完全沉浸在迷恋与喜悦之中,并受到极大鼓舞。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觉得尴尬,因为我唯一熟悉这种感觉的时期就是青少年,而现在我是一名母亲,这让我担心自己的情感在向后倒退。但实际上,只是这种感觉在青少年之后消失,现在重新回来了而已。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神探夏洛克》拍摄现场。图片来源:豆瓣


整个系统是为了

保护男人的闲暇和快乐


界面文化:你在书中写到了其他“康伯婊”妈妈们,她们也经历着同样的尴尬感受,比如匿名参加本尼的网络论坛,不倾向于公之于众。为什么会这样?在澳大利亚,追星妈妈们又会遭受怎样的误解和偏见?


塔比瑟·卡万: 当你还是青少年时,显然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少的责任,所以痴迷于明星是没问题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所有的空闲时间都会指向照顾责任:照顾自己的外表、照顾父母、孩子和工作,根本没时间给自己找点乐子。如果你想为自己腾出时间,那可就是一件大事了——你必须从家庭中抽出时间,然后人们会说你没有好好利用时间,你不是个好母亲。


因此,当一名母亲想为自己做点事情,她几乎不可能不为此感到抱歉。但问题是,男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且每天都有,当他们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时,那就不算“占用家庭时间”。澳大利亚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从事全职工作的男性更倾向于锻炼身体,他们希望在一天中做更多运动,那么方法就是向妻子“借时间”。于是,男人花在运动上的时间越多,妻子做其他事的时间就越少。男人的时间像弹簧一样可以变化,而女性的时间是固定的。


界面文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正如你在书中描述的那样——你的丈夫已经比许多已婚男士做得要好了,而你在结婚前也以为自己可以选择夫妻共同育儿。


塔比瑟·卡万: 但是这并不现实。尽管我的丈夫很支持我,但我还是会被在家喂孩子、请假这样的事困住,你赚的钱就会变少——因为工作变少了。这样一来丈夫的工作就变得更有意义,你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少……这些小事加起来形成恶性循环。并且,即使丈夫认为自己做的家务和妻子一样多,妻子也要为了经营生活做更多脑力工作,这些是丈夫不会考虑的。


我认为,如果母亲们想要找回快乐,第一步就是不要强求时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必须在这里腾出些空间(指了指自己的大脑),拥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因为它如此丰富,你才会感到自己有能力采取接下来的措施,比如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并让别人明白你需要更多时间。


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个让你觉得自己比“母亲”这个角色更大的东西。拿泰勒·斯威夫特举例,泰勒的粉丝会花很多时间思考她,你可能坐在火车上、直直地盯着前方,内心却波澜壮阔。这个方法对母亲来说也再好不过,她可以一边陪孩子或做饭一边这样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文化:这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是“内疚的快乐”(guilty pleasure)。如你所说:女性没有说出口的,恰恰是女性情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你是怎样逐渐意识到自己无需为快乐感到内疚的?你如今又怎样看待这个说法本身?


塔比瑟·卡万: 这个转变过程与我作为母亲的意识转变是同样的。母亲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令她内疚,因为那意味着占用家庭时间。即使是慢跑这样对健康有益的活动,也是在浪费时间。不管是喜欢本尼迪克特、刷Instagram还是跟朋友聊天,它们都是一样的。


所以,你根本就赢不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保护男人的闲暇时间和快乐,并让女性承担更多照顾责任,让她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事实上,根本没有理由说足球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更有价值——拜托,足球是虚构出来的游戏,然后人们跑来跑去。但是我们已经接受了这项运动,认为它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资金和新闻关注投入其中,人们从未为此感到羞耻过。


有名女性给我写过一封信,她是泰勒·斯威夫特的粉丝,在一家职员大部分是男性的工程公司工作。两年前,泰勒的专辑《午夜》(Midnights)发行时,她说“我需要请一天假,因为我想花一天时间听这张专辑”,办公室的每个人都在取笑她,说她像个小女孩,问她的枕头上不会绣着独角兽吧?但是她指出,在棒球赛季,这些男性会幻想着这个围着球跑的游戏,假装那支球队真的存在,他们也会请假看棒球,好像没什么比棒球更“成熟”了。


界面文化:泰勒正是以前会被轻视的那类歌手,因为她唱的都是“肤浅”的感情生活,但是这种观点如今已经被扭转了。


塔比瑟·卡万: 是的,我在书中引用了那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的观点 (记者注:女性主义心理学家,她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男性视角的伦理观,不是强调独立与分离,而是互相联系和关心他人,也包括关心过往的自己而不至于与真实的自己失去联系) 。几百年来,男人一直在说客观、权威、强大、独立才是好的,但那只是他们的想法。数以百万计的女孩和妇女正在表明,我们的体系——真实、脆弱、诚实、快乐、热衷于谈论情感——同样价值连城,而这就是泰勒所展示的一切。


《不同的声音》
[美]卡罗尔·吉利根 著 肖巍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2


说粉丝行为既危险又值得担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