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是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8日,是全省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党报,在反映时代变革、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国计民生、反映人民意愿、贴近百姓生活,以其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成为贵州的主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贵州日报

“我全程做讲解员,总书记听得专注,问得仔细”

贵州日报  · 公众号  · 贵州  · 2025-03-19 17:4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


寨门前,一幅田园画卷渐次展开,农田里满是蓬勃的生机,油菜花田仿若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总书记很关心粮食生产。”作为负责为总书记解说的“ 90后 ”基层干部,肇兴镇党委书记杨秀智怀着感恩与感动,向总书记汇报:“咱们这儿粮食亩产约1200斤,村寨里人均拥有0.6亩农田,足以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之需。”总书记听闻,点头称好。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民生最根本需求——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这份深切的牵挂,恰似春日暖阳,温暖地照进每一位侗寨群众的心田。”杨秀智感慨地说道。


当日,身着绚丽多彩民族盛装的村民们满怀热忱,用悠扬的侗族大歌迎接总书记的到来。


当经典曲目《布谷催春》那美妙的旋律悠然响起,歌声伴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在侗寨的上空回荡,总书记停下脚步,静静聆听。“总书记关心演唱侗族大歌的是不是寨里的青年,我回应道,此刻演唱的是周边村寨的青年。总书记称赞他们唱得出色,很专业。”这一称赞,极大地鼓舞了现场的表演者们。


走进肇兴侗寨,习近平总书记对侗族文化的浓厚兴趣愈发凸显。“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我介绍‘三鱼共首’纹样时,总书记询问图案的含义和历史渊源。”杨秀智介绍,在侗族文化里,“三”代表数量众多,鲤鱼象征着多子多福。在“三鱼共首”纹样中,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三条鱼共用一个鱼头,却各自呈现出完整形态,这充分体现了侗族求同存异、团结一心的民族文化内涵。



展示中心的音乐厅,摆放着芦笙、琵琶、牛腿琴等具有侗族特色的乐器。杨秀智感慨地说:“总书记走到每一件乐器跟前,都仔细端详,深入了解,这般细致入微的探究,让我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珍视。”


当来到热闹的侗寨主街,总书记亲切地与游客们交流。“他微笑着询问游客们来自哪里,游玩的感受如何。总书记还发出诚挚邀请:肇兴侗寨很好,欢迎大家在这里多玩几天。看着总书记与游客们互动的场景,我心中充满了自豪,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总书记对侗寨旅游发展的关心,希望侗寨能够凭借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成为大家向往的旅游胜地。”杨秀智说。


在信团鼓楼,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亲切交流。大家争相向总书记讲述近年来村寨发生的可喜变化。


“总书记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位代表的发言,不时点头。在听完大家的汇报后,总书记对侗寨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总书记说,要保护利用好民族文化这一独特性,把乡村旅游跟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确保民族地区村寨的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特点,吸引更多游客。”杨秀智说,总书记还着重强调要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抓好景区和社区的治理工作,规范秩序,整治好景区环境,为游客营造更优质的旅游环境。“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满怀信心与期待。”


临别之际,乡亲们齐声高唱《侗歌声声唱给党》,表达对总书记的依依不舍与感恩之情。悠扬的歌声,在村寨久久萦绕。



“那一刻,我看到不少村民们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大家都被总书记的关怀深深打动。我也在心中默默许下承诺,一定会铭记总书记的嘱托,带领好侗寨村民,加大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力度,优化旅游服务质量,让侗寨的明天更加美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侗寨力量。”杨秀智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丹 陈江南 贾智
视频制作:刘义鹏 赵哲铭 郭睆秋 贺琰竹
编辑:王帅 刘诗雅
统筹: 晏海艳 胡莹
编审:覃淋
更多新闻

· 在肇兴侗寨,总书记对乡亲们说

· 我为总书记唱了侗族大歌

· 我向总书记介绍了侗族蜡染

分享热点,请 点击 👇 “在看”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