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Weekly周末画报
遇见美好,洞见未来,我们的新闻不会太联播,生活必须很风尚;星座不会差太多,福利必须送到位。iWeekly App官方号,世界公民的行动读本,时刻保持与世界连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许昕,确实太全面了 ·  昨天  
北京发布  ·  直播预告 | 北京深秋玩什么——璀璨灯火 ... ·  2 天前  
浪潮工作室  ·  预制菜,全面占领中国商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Weekly周末画报

遇到了互联网后,美食这个小妖精就没消停过

iWeekly周末画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0-18 08:26

正文

自从互联网开始迅猛发展,便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人们对于生活分享的热情,而美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其中的热门元素。如今,随着线上至线下的分享互通,美食分享亦正式进入2.0阶段。那么,你在享受美食的时候,打算怎样和胖友们分享呢?

从线上到线下,美食分享的升级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一起来用筷子”


Suzie是一位东北女孩,几年前在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结交了许多朋友,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发现,如果要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餐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当她回到上海,却发现身边一些在中国生活了很久的法国人和家庭,依旧还是去进口超市采购,很少去逛本地菜场,更对应季的本地蔬果知之甚少。于是,她便在自己的全职工作之余,开启了名为“Baguettons 拾箸知味”的,针对外国人的中餐烹饪班。



Baguettons是Suzie自己发明的单词。将法语中Baguettes(筷子)一词动词化,之后加上我们做主语的变位,Baguettons 便有了“我们一起来用筷子”的意思。



“ Baguettons 拾箸知味”的创始人Suzie 


“我一直坚信本地时令食材才是最健康的,这让我最终下定决心,要通过逛菜市场、做家常菜的方式,让更多在中国的外国人爱上厨房。” Suzie说,她更愿意把自己的课程定义为以烹饪课的形式出现的,文化交流的平台。她的课程不定期在上海举行,目前只接受预定,私人授课。如果想上课的人多了,就组织4~6人的烹饪课程。通过Suzie的课程,身边的法国朋友基本上都学会了包饺子、包包子;而下一步,她正在计划把这样的活动搬到国外去。




“因为我比较了解法国的饮食文化,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中国蔬菜和什么法国家常菜相似。”在她看来,能让周围的人走进厨房,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菜,那些对于中国人来说“家的味道”,就是外国人眼中地道的中国市井味儿。


众筹一家餐厅




“目前我们大概做了30到40个与食材、与餐厅有关的众筹,基本上每个都成功了。平均每个项目募资大概在100万左右。其中有体验类的,也有权益类的。”作为国内第一家以生活方式、生活风格为主题的众筹平台“开始众筹”的创始人徐建军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道。众筹一家餐厅,这个在以往看来可行度并不怎么高的行为,却在当下成为了不少期待进入餐饮业界的年轻人,或热爱分享美食的吃货们的一种参与方式。 “内容创业时代,所有的餐饮店全部都变成了内容。其实所有的餐饮企业也都是自媒体。你的装修、你的菜品、你的流程、你的主人等都是媒体的输出内容,所有媒体都是自带光环和流量的。


开始众筹在上海举办的“美食新风格”活动,众筹已成为启动餐饮项目的新方式


当你在社交平台上跑的时候,你的用户自然会跟你产生链接。”按照前媒体人徐建军的话说,众筹一家餐厅更大的好处,是餐厅主在一开始就找到了和他兴趣相同的受众群,也通过众筹的过程验证了想法的可施行性,比单打独斗的创业行为更加理智。



海归创业者叶海波的 RawPlus 源+轻食,经过众筹后下一步将从实体店扩张为餐车制


Raw Plus源+轻食的餐厅创始人之一叶海波就是其中之一。在洛杉矶留学的时候,海波开过一间果汁吧,当时“众筹”这个想法就在他脑中冒了出来。 “通过更多的人,搜集更多的力量,资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资源。”




2014年回到国内,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在放弃了原本的冷压榨技术后,开设了如今的轻食餐厅,并在第二家店筹备的过程中,将设想许久的众筹计划拿了出来。在他看来,经营众筹餐厅和传统餐厅最大的区别,在于明确责任主体的情况下,有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来具化细节。 “有一个责任主体,然后更多的人是以辅助的蕨类参与进来,能把自己的资源贡献出来,大家可以分取利润,分工明确也更为良性运作。”这位毕业于交通工程系的年轻人说,众筹的份额远远超出了他和团队的预期,他的下一步计划,便是挑战移动互联餐车。

是公共厨房,也是社交游乐场



在上海,摩登现代的厨房展厅已不是一件新鲜事。早有桃江路8号的方太生活馆,于餐具展厅之余加入了烹饪课堂甚至是艺术家厨房展;后有低调奢华的House of Madison在市中心操持着各种 "cool-art" 艺术展。厨房,早已经走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定义,拥有了一个新的属性:社交游乐场。




“你研究过235升的冰箱可以比226升的冰箱多放几个保鲜盒吗?”“你知道蔬菜一生的决定性瞬间是什么?通心粉为什么有孔洞?”“ Serenity Norwegian Based 牛排刀和Adam Gold Matte 的差别究竟在哪?”这些每天可能发生在厨房里的问题,组成了人与人、人与食物的对话,而这也是发生在厨房,这座社交游乐场里最精彩的瞬间。



集生活方式和社交厨房于一体的COOK&BOOK


在城市北边的中成智谷创意园区,有一间名为“ COOK & BOOK ”的厨房空间,用跨场景的体验感和高科技的融入,既扩张了厨房的社交性,又实现了一个空间希望营造的生活态度。走进COOK&BOOK ,先看到的是陶艺、瓷器展区,接着是一个可供休憩的阅读空间,其中摆放着各种与生活美学和食物有关的书籍。




而另一边,不仅有轻食、饮品和乐活风格的杂货区,更可以亲自动手进行烹调。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厨房用品展示空间,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间理想的会客室;你可以把自己当作一名大厨,也可以轻松地做一位享受烹饪和食物乐趣的食客。或许这样没有边界的无线连接,将会成为公共厨房今后的新模样。

编辑、撰文、采访:飯飯

主图摄影:Rasmus Flindt Pedersen

以上内容来自:

《周末画报》全新美食&美酒公众平台“iTaste"

微信ID:mwicity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全球吃喝指南&互动福利尽在i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