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结了六篇关于不同领域的研究文章,包括便秘与慢性肾病的关系、我国城市的房屋利用效率、电影语言中的暴力成分、钙调神经磷酸酶对睡眠的调节、眼底药物递送的新途径以及运动表现的调节因子等。
韩国仁荷大学医学院Joon Ho Song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118020名志愿者的健康数据,发现便秘与慢性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服用泻药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没有调节作用。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团队提出了住房利用效率的概念,并发现我国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整体住房利用效率逐年降低,且不同城市类型存在差异。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院Brad J. Bushman团队发现,电影语言中的暴力成分呈现上升趋势,且这种趋势在所有类型的影片中均有所显示,犯罪类型影片最为显著。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饶毅团队阐明了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过去磷酸化盐诱导激酶3调节睡眠的机制。降低小鼠CaN的表达会使动物每天的睡眠时间减少。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孙旭辉团队开发出一种可穿戴的电极驱动开关(WES),能改善大分子向眼底的输送。WES系统利用电刺激增强药物通过巩膜-脉络膜-视网膜通路的渗透。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一国团队发现细胞Feimin能通过抑制身体活动期间的肌肉产热来提高运动表现。AMP活化蛋白激酶在运动过程中磷酸化cFeimin,促进其发挥作用。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便秘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研究表明,便秘与慢性肾病(CKD)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有些人在得知自己便秘后会服用一些通便药物,也就是泻药。那么,服用泻药对CKD的发生又有什么影响呢?近日,韩国仁荷大学医学院Joon Ho Song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118020名志愿者的健康数据(随访时间约7.4年),重新解析了便秘和CKD的关系。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便秘定义为医院确诊便秘或定期服用泻药便秘两种类型。结果显示,医院确诊型便秘与CKD发生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风险增加51%),医院确诊或定期服用泻药便秘使CKD发生风险提高34%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医院确诊的便秘患者,即使服用泻药,也比没有便秘的志愿者的CKD发生风险高42%左右。换句话说,服用泻药对便秘和CKD之间的关联没有调节作用。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83855-w
近些年,我国人民亲身经历了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一些小区、城区、小城市甚至因为入住率为零而被称为“鬼城”。其实,城市生活空间利用不足远比完全空置更为常见。近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团队提出了住房利用效率(HUE)的概念,并经研究发现,我国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整体HUE从2010年的84%下降到2020年的78%,中心老城区的HUE普遍低于城市外层,且从2010年到2020年下降幅度更大。该团队还根据城市人口流动、城市住房增长和城市内部HUE变化的不同模式将我国城市类型分为四类,分别为内陆地区城市、沿海地区城市、小型城市和华东地区城市。这些发现全面揭示了我国城市住房供需之间的差异,并强调了它们与我国特定的城市化特征和政策的联系,对未来的住房发展和规划至关重要。相关论文于1月2日发表在《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84-024-00177-8
看电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休闲活动之一。春节即将来临,又有很多新片即将上映。电影所展示的内容对观影者的语言和行为,甚至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或多或少存在影响。近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院Brad J. Bushman团队通过分析1970年至2020年上映的166534部英文影片后发现,6.97%的影片中使用了“凶杀”、“杀害”、“杀死”等暴力类型的词语,并且近五十年来,电影语言中的暴力成分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趋势在所有类型的影片中均有所显示,而犯罪类型影片最为显著。研究人员认为,父母、政策制定者和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易受电影影响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儿童。相关数据于2024年12月30日发表在《JAMA·儿科学》(JAMA Pediatric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1/jamapediatrics.2024.5741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充足的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迄今为止,人们对睡眠这一重要生理过程的分子和细胞调节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科学家试图利用遗传学手段在果蝇和小鼠寻找睡眠所需的基因。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饶毅团队率先应用生化和化学生物学方法阐明了睡眠调节的机制。该团队发现,一种名为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蛋白能够去磷酸化盐诱导激酶3(Salt-Inducible Kinase 3,SIK3)的两个调节位点,但这两个位点并不是SIK3发挥酶活性所需的位点。通过遗传工程技术降低小鼠CaN的表达会使动物每天的睡眠时间减少5小时以上,这也是在小鼠中观察到的最显著的睡眠表型。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睡眠调节中的磷酸酶激酶途径,也验证了生化和化学生物学方法用于研究大脑功能的可行性。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hembiol.2024.12.003
目前临床采用的眼底疾病治疗方法,如玻璃体内注射,存在感染和视网膜脱落等风险,并且其通过血液-视网膜屏障输送大分子药物的效力有限。近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孙旭辉团队开发出一种可穿戴的电极驱动开关(WES),能改善大分子向眼底的无创输送。WES系统将电驱动药物输送透镜与方波发生器集成在一起,利用电刺激增强药物通过巩膜-脉络膜-视网膜通路的渗透。实验结果显示,WES对免疫球蛋白G的递送效率为14%,与玻璃体内注射的递送效率(16%)相当。此外,WES增强的抗VEGF给药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率为86%,抗PDL1递送比静脉注射更有效地抑制了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生长,且对眼部健康没有不良影响。相关论文于1月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5336-1
众所周知,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但运动会迅速提高身体核心温度,逐渐导致机体疲劳。然而,运动期间调节肌肉产热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一国团队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细胞Feimin(cFeimin)能通过抑制身体活动期间的肌肉产热来提高运动表现。从机制上讲,该团队发现,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运动过程中磷酸化cFeimin,并促进其转运到细胞核中。在细胞核内,cFeimin与FOXC2蛋白结合,导致肌脂蛋白(Sln)的表达受到抑制,而Sln是肌肉产热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人员进一步表明,短期AMPK激动剂治疗可以通过激活AMPK-cFeimin信号通路来提高小鼠的运动表现。相关论文于1月2日发表在《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4-01176-8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知识分子》公众号,会错过每日科学新知!星标《知识分子》,紧跟前沿科学,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请戳上图卡片添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