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又到一年除夕时,我们即将迎来
乙巳蛇年
。
在悠悠中华历史中,蛇不只是十二生肖之一,更是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从古至今,诸多蛇仙传说口口相传。像女娲、伏羲,皆是人首蛇身,被视作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伏羲教民渔猎、始创八卦 ,他们的故事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序章;还有《白蛇传》里的白素贞,为了和许仙的爱情,水漫金山,勇敢对抗命运……这些传说,无一不体现着蛇在古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那么,蛇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咱们中国人,虽然总爱自称“龙的传人”,但你知道吗?威风凛凛、神奇无比的龙,其实最开始就是咱们老祖宗共同崇拜的“蛇”意识的大集合与华丽变身!
▲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sì)升升。其形象设计巧妙融合了天干地支、甲骨文、如意纹、青铜蛇纹等中华文化元素。(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古人
“蛇崇拜”
的表现之一,就是创造出了全新的蛇形象,
人首蛇身
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说“伏羲”与“女娲”以兄妹为夫妻,他们的“天定姻缘”孕育了中华民族。当代学者收集苗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伏羲女娲”传说,发现大部分传说除增加“洪水”情节外,与汉族所传大致相同,都是说伏羲和女娲原本是兄妹(或姐弟),洪水过后,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俩,然后就结婚生子,繁衍了人类。
那么,这对天选CP的“蛇子”血脉又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华胥氏踩了他的脚印,就怀上了伏羲;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说,有个神母在雷泽游玩,有条青蛇绕着她转了好久才消失,然后她就怀孕了,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
女娲“人面蛇身”的形象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为,“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此外,盘古、烛九阴、共工,在古书里也都是“人面蛇身”的形象。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烛九阴”。(图片来源:《山海经画册》全彩典藏版)
▲高诱注《淮南子》中记载:“共工,天神,人面蛇身”。(图片来源:《山海经异兽图》)
▲《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上古凶神相柳)蛇身九头,食人无数”。(图片来源:《山海经异兽图》)
虽然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中,蛇一直是让人畏惧的动物。但从古代中国起,“蛇”却慢慢变成了守护神的组成部分之一。
“四灵”中龟蛇合一构成的玄武,就是北方的守护神。
▲商代青铜蛇形器·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图片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在四川、新疆、河南、山东等地的考古工作中也有发现诸多伏羲、女娲“蛇身人面”的遗迹。
▲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砖》,民国时期四川省崇州市出土。(图片来源:四川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唐代《伏羲女娲图》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藏于新疆博物馆。(图片来源:《国家宝藏》第2季)
其实,不只在中国,其他文明古国也都超级喜欢“人首蛇身”的设定!印度蛇神“那伽”就是人首蛇身;古埃及的丰收女神Ren-enutet和命运男神Shai,也被描绘得跟中国的伏羲女娲有相似之处;还有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
为何中西方文化都对人首蛇身如此崇拜?
有学者认为,蛇的蜕皮象征着生命的再生和更新,蛇在生命力、繁殖力等方面具备的强特性,让原始人类惊奇和敬畏。因此,古时候人类便将自身与蛇结合创造出“人首蛇身”的神祇外形,寄托其
对于永恒生命的美好向往
。
“炎帝”和“黄帝”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国语》的记载中,这两位始祖的爸爸是“少典”,妈妈是“有蟜氏”。
按照《春秋世谱》的说法,“少典”是“伏羲”和“女娲”的儿子,而“有蟜氏”就是“蛇氏族”。如此说来,炎帝、黄帝也就成了“蛇的传人”。
▲中华三祖:蚩尤(左一)、黄帝(中)、炎帝(右一)。(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而“蚩尤”部落也是“蛇的传人”。《说文解字》中记录,“蚩,虫也”。虽然蚩尤在涿鹿之战中败给了黄帝,但他统领的部族后来不断与周边部族融合,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传说中,也有着许多关于“蛇的传人”和“蛇图腾”的有趣故事。如白族、怒族、傈僳族的《蛇氏族》传说。
▲蛇蛙纹青铜尊,1971年广西恭城出土。这件铜尊的形制具有中原特色,但纹饰有着明显的岭南地方色彩,表现出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南方百越文化青铜器的典型之作。(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和广西龙胜县的一些地区,也有与蛇相关的传说,海南黎族的《黎母山传说》、《勾花的传说》、《五妹与蝻蛇》等创世神话,都说蛇与本民族有密切关系。
在两广、福建、海南地区,世代耕海为生的“疍家人”仍继承其远祖闽越人的遗存信仰,以蛇为图腾。2005年,崇蛇的民俗还被列为了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樟湖,人们至今还保留着蛇王庙,有游蛇灯、赛蛇神等民间活动。
▲游蛇灯。游蛇灯是福建人对蛇原始崇拜的遗风,“闽”字中的“虫”就是代表蛇。(图片来源:福建警院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闽北樟湖,蛇王庙祭祀活动。(图片来源:福州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