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青海工业经济信息网(http://gxt.qinghai.gov.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青海省一光伏储能与减碳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2025-04-02 09:04

主要观点总结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牵头完成的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大规模光伏储能发电与生态减碳和增汇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青海省科技厅验收并完成成果评价。该项目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碳汇监测体系,提出配套的技术方案与标准,并成功应用于黄河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项目背景与成果

该项目是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牵头,联合国家电投集团青海光伏产业创新中心、西安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构建了光储电站天空地一体化碳汇监测体系,提出配套的技术方案与标准,并通过青海省科技厅验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观点2: 碳汇监测体系的功能

项目所构建的碳汇监测体系可实现对光储电站生态系统碳汇的高精度、动态化监测和分析,以及电站运行过程中生态效应的系统评估。此外,融合过程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光储电站生态系统碳通量及碳储量精准预测的模拟方法。

关键观点3: 项目的实际应用与效益

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黄河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区,实现了电站碳汇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实时监测。通过建设大规模光伏储能综合能源智慧利用系统,指导了生态友好型建设模式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能源产出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效益,并具备在其他生态敏感区广泛推广应用的潜力。

关键观点4: 项目的创新点与影响

项目依托卫星定量遥感、多光谱无人机等多种先进观测技术,创新性地构建了碳汇监测体系。此外,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发表相关论文17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7篇,主导制定了4项相关技术标准,对光储电站的生态系统保护和碳汇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 1



4月1日,来自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的消息,由黄河公司牵头承担,国家电投集团青海光伏产业创新中心、西安理工大学参与完成的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大规模光伏储能发电与生态减碳和增汇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青海省科技厅验收并完成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的基础上,经过质询和讨论,同意项目通过验收,并一致认为这一成果的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此项目依托卫星定量遥感、多光谱无人机、涡度相关法、自动箱式法等多种先进观测技术,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光储电站的天空地一体化碳汇监测体系,提出了配套的技术方案与标准,并针对性地建立了专业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可实现对光储电站生态系统碳汇的高精度、动态化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电站运行过程中生态效应的系统评估。同时,项目融合了过程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光储电站生态系统碳通量及碳储量精准预测的模拟方法,能够定量揭示碳汇的长期演变趋势。
“验证结果表明,光储电站的生态和碳汇效益十分显著。电站内土壤有机碳储量相比本底值增加了8.6%,植被碳密度相比增加了28.5%,每年碳汇强度在每平方米60克碳以上。多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光储电站仍具有较强的碳汇潜力。”项目技术负责人、黄河公司高原生态研究中心的马鸿元表示。
目前,此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黄河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区。通过建设大规模光伏储能综合能源智慧利用系统,实现了电站碳汇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实时监测,指导了生态友好型建设模式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能源产出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效益,并具备在其他生态敏感区广泛推广应用的巨大潜力。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发表相关论文17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7篇,主导制定了4项相关技术标准。
来源:西海都市报












长按识别   二维码

关注青海工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