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把通货膨胀分成需求推动和成本拉动。
如果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那么厂商会涨价提升利润。但是2017年的智能手机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总体来看,中国的智能手机早就过了高速增长期。去年全球增长只有2%。在中国只有OPPO,vivo存在大幅增长,大多数品牌的销量都是下跌的,此次涨价的小米更是销量下跌36%。根本就不存在需求拉动的涨价因素。
所以这一轮智能手机的涨价主要是上游元器件涨价推动造成的。
小米《关于红米4/4A价格调整公告》中提到:“由于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红米4和4A成本剧增,之前制定的零售价已严重低于产品成本。为保证正常供应,我们决定红米4系列价格均上调100元。”
无独有偶,魅族也称:“由于产品元器件价格不断上涨和汇率因素的影响,魅蓝Note5的BOM成本已超出了当初产品定义时的范围……综合成本压力和缓和市场溢价等考虑,我们决定调整产品售价。”
智能手机的核心元件包括SOC、内存、闪存、显示屏、摄像头和一些林林总总的配套小元器件。而这些上游元件大多都是大陆之外的厂商供货。
SOC主要是高通和MTK,设计在美国、台湾,制造在台湾、韩国。
内存、闪存的主要供货商是日本、韩国的厂商。
显示屏的主要供货商也是日韩台,由于近年来OLED的流行,韩国供应商占相当大的优势。
摄像头模组大陆已经能够生产,但是核心的CMOS和镜头马达依然是日韩厂商的天下。
诸多元器件都依赖进口,就会因为关税政策变化、人力成本上涨、美元汇率波动以及供需关系变化等综合原因出现价格上涨。
过去两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直接导致国产手机厂商在引进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元器件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进入2017年仅1个月,4GB DDR4存储芯片的协议价已经上升到了3.347美元,比去年底涨了18%,而在2016年下半年,存储芯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了20%。
涨的更狠的是RCD。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RCD元器件价格更是上涨了3倍。
高昂的元器件成本,再加上最近国内的人工工资、物流成本上涨和税收改革。厂商的成本压力巨大,这些成本导向消费端,最终推动了智能手机的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