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TCL中环发布公告称,29日,其召开了董事会会议和监事会议决定终止其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债券事宜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资料显示,2023年4月,TCL中环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及相关事项。其拟募资138亿元(含)用于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以及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
不过,TCL中环的可转换债券募资终在历经了一年多之后,于今年5月无奈选择减少了此次募资金额,从138亿元直接降至49亿元,缩水了64.5%。
与募资金额一同缩水的还有其募投项目规划建设。
其中N型TOPCon电池项目不仅拟投入募资金额由最初的103亿元降至了19亿元,项目产能规模也直接砍半变成12.5GW,项目总投资也降至了46.24亿元。
没成想在募资缩水仅半年之后,TCL中环还是选择了终止此次募资,并透露募投项目中太阳能电池相关项目暂不推进。
对于募资项目的突然终止,TCL中环在公告中解释是鉴于当前市场环境、行业发展态势及需要、公司战略定位和相应的业务规划等因素。
这或许也是TCL中环的在此次行业周期中的又一次破局调整。
“硅片大王”日子难熬,主动破局以谋生路
“今年TCL中环的业绩表现是这么多年来——TCL中环进入光伏产业之后表现最差的(一年)。”TCL中环董事长李东生在今年10月央视栏目《对话》中坦言,“所以看到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我自己担任中环的代理CEO,跳到一线来。”
回望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哪怕在欧美双反的至暗时刻,TCL中环也不过是出现单季度亏损,但截至目前,TCL中环已经连续4个季度出现亏损,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共亏了60多亿。
可见,此轮的光伏周期虐杀更加凶残、更加残忍,哪怕是TCL中环这样的老牌光伏龙头企业也是在拼命咬牙强撑。
而除了外因之外,TCL中环日子如此难过也离不开其自身的原因。
在此前的《
战略大调整?盘点TCL中环的三大“失策”!
》文章中,数字新能源DataBM.com分析了TCL中环在此前一些关键时刻选择中的战略“失策”——错失一体化良机、不合时宜的满产策略以及执意控股Maxeon。
面对这些问题,TCL中环或许意识到了漫漫冬夜,熬可能是熬不过去了,与其被动“等死”不如主动出击。
除了终止上述募资事宜和暂停电池项目的推进之外,TCL中环还进行了一系列“破局”行动。
国内:退居二线的“灵魂”人物&
“出局”的满产策略
首先是国内方面,行业内广受关注的就是TCL中环的灵魂人物沈浩平不再担任该公司CEO职务,退居二线,李东生在接替该职位一段时间后,便落到80后技术骨干王彦君肩上。
与沈浩平一起“退下来”的还有其激进的“满产策略。
“换帅”之后,TCL中环积极改变此前的“满产策略”,逐步减低开工率。据媒体有关报道,9月份时,TCL中环的开工率已降至55%左右。
另一边,TCL中环积极带头涨价,推动行业走出低价竞争泥沼,归回健康发展轨迹。
8月下旬,TCL中环带头宣布上调硅片报价,其中N-G10为1.15元/片,N-G12R为 1.3元/片,G12N 为1.5元/片。
国外:“心腹”上任,海外布局大调整
在国内领导层换帅的同时,TCL中环海外控股子公司也迎来了新帅。
10月16日,Maxeon宣布,其首席执行官(CEO)Bill Mulligan将于2025年1月退休,TCL集团前董事长顾问、TCL通信技术前首席执行官的郭爱平(George Guo)由2024年10月开始担任CEO。
在郭爱平上任一个多月之后,11月27日,TCL中环宣布与Maxeon签署了Term Sheet(条款清单)。
据公告内容具体来看,交易详情如下:
1、Maxeon将SPML100%股权转让给TCL中环或其子公司,包含SPML已持有的合同及资产,也包括经特别指定的任何Maxeon或其子公司持有的与菲律宾境内业务活动相关的合同、资产;
2、Maxeon在欧洲(不含法国)、澳洲、美洲(不含美国)、亚洲销售的子公司100%股权;包括美国外的Sunpower商标、与Maxeon的非美国“世界其他地区”分布式发电业务相关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合同和业务关系以及可转让的基础设施、合同和业务关系;Maxeon 法国子公司SunPower Energy Solutions France SAS 及其间接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