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治疗相关肺炎可以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器官化性肺炎(OP)、过敏性肺炎(HP)、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其中,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占多数,其次是器官化性肺炎,而弥漫性肺泡损伤(DAD)较为罕见但病情严重。
• NSIP通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主要特征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持续性咳嗽、缺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约50%的NSIP患者还会出现体重下降。病理表现为慢性间质性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而肺泡结构通常能够被保留,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蜂窝状纤维化不同。
• NSIP的治疗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抗纤维化药物(如尼达尼布),但这些治疗可能带来感染风险增加或恶性肿瘤发展等副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联合治疗中会加重NSIP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因此医生通常会首先中断免疫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
• 器官化性肺炎(OP)通常病程较短但发展迅速,患者可能表现为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等多种程度不一的症状。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多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和胸膜下区域,可能呈现反向晕环征,并且病灶位置具有漂移性。
• OP的确诊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如经支气管肺活检。大多数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恢复,但部分患者在减量或终止治疗后会复发,约1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纤维化。
• 过敏性肺炎(HP)由淋巴细胞浸润引起,伴有形成非坏死性肉芽肿和多核巨细胞,主要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毛玻璃样阴影。治疗多使用糖皮质激素,但病程特点及症状与NSIP有许多相似之处。
•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是肺部对感染、有害物质吸入、外伤或严重系统性疾病等损伤因子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肺水肿、炎症、出血及肺泡上皮细胞损伤。DAD的病程发展迅速,可能在数日内恶化,死亡率较高。
• DAD的病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48小时内出现肺泡水肿)、亚急性期(3-7天内形成透明膜)及增生期(2-3周后纤维母细胞增殖)。尽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但效果有限。
• DAD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特征之一,但只有约一半的DAD患者被临床确诊为ARDS。这种肺部炎症病变比NSIP等其他类型的间质性肺炎进展更快,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