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T第一次与中国结缘是在2011年。那年年中,米尔纳把DST的总部从莫斯科迁到了香港。此后不久,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接连谈成了京东、阿里巴巴和小米三笔重要的投资。
2010年12月,在华兴资本创始人兼CEO包凡的引荐下,米尔纳与刘强东进行了首次会面。见面之后,米尔纳迅速决定向京东注资5亿美元,领衔其C1轮融资。
2012年,DST再次向京东投入2.5亿美元;2013年2月,DST又投入了3200万美元,三次投资总额达到7.82亿美元,持股比例达8.9%。
DST投资快速、大手笔的风格与刘强东“快速发展、宏大布局”的经营理念非常相近,这也是二人一拍即合的原因。
据《福布斯》报道,在投资京东后,米尔纳曾专程从北京飞了趟乌鲁木齐,又一路开车颠簸到京东在当地一个配送站点,就为亲眼看看这位京东创始人如何跟自己的一线员工进行互动。
当时,他和刘强东在一个靠近配送站的、只有五张桌子的苍蝇馆子共进了晚餐,接受快递员一波一波的白酒致敬。米尔纳平日不喝酒,但为让刘强东尽兴,那晚喝下了不少白酒。
“你需要通过这何方式接近公司的创始人,以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米尔纳日后说。
在入股京东后,DST又投资了阿里巴巴,依靠与马云不错的私交(二人在2005年就已经认识),DST在阿里IPO前抢下了其个位数比例的股份。
DST入股小米,尤其是米尔纳与雷军友情,则是另一段佳话。
2011年9月,小米刚刚发布自己的首款智能手机,在苹果和三星雄霸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时,毫无名气的小米并不被人看好,但米尔纳却不这么认为。
在与雷军见面的当天,米尔纳就做出了投资决定。此后,DST更是连续领投了小米的三轮融资,算起来共计投入资金5亿美元,获得小米7%的股份。
之所以选择小米,米尔纳后来解释称,是雷军整合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的“铁三角”系统击中了他。对于DST的认可,雷军后来也表示,自己从未想到。
值得注意的是,负责帮米尔纳牵头认识雷军的,正是现在小米集团的CFO周受资。这位哈佛的毕业生,在加入小米前是DST的中国合伙人,帮助DST打开了中国市场。
投资了小米后,米尔纳和雷军几乎每年都要见上几面,除了企业运营的细节,宏观战略甚至“中国企业的出海”问题都是二人经常聊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