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新浪等转发了一条来自彭博的新闻。如果属实,将对楼市短期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彭博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因信贷增长过快,中国央行近日明确提出
商业银行必须严格控制一季度新增贷款。原则上第一季度新增住房贷款的总量及增速要低于
2016
年四季度
,信贷增速过快的银行,可能面临基于
MPA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处罚。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还可能面临差别存款保险费率的惩罚。
这个消息有待央行证实。不过,央行这样做的可能性非常大。
去年二三季度,中国楼市曾出现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局部牛市,很多热点城市房价接近翻番,房地产信贷大增。即便是到了
2016
年四季度,市场仍在不断升级的调控之下,顽强向上。
为了便于理解“第一季度新增住房贷款的总量及增速要低于
2016
年四季度”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先看一下去年的数据:
2016
年全国贷款增加情况
|
新增人民币贷款
|
新增住户贷款
|
住户贷款占比
|
一季度
|
4.60
|
1.20
|
26%
|
二季度
|
2.93
|
1.75
|
60%
|
三季度
|
2.63
|
1.77
|
67%
|
四季度
|
2.49
|
1.61
|
65%
|
注:
表格里的单位为“万亿人民币”,数据来自央行官方网站。住户贷款,其中绝大多数是房贷。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房贷总量、占新增贷款比例等指标的大幅飙升,发生在
2016
年二季度之后。
即便到了四季度,仍然只是略有下降而已。房地产的热度,仍然非常高。这也告诉我们,
2016
年的
GDP
主要是靠房地产“局部牛市”支撑的,去产能带来的国企利润大幅反弹,只是次要原因。
一季度历来是银行信贷投放高峰期,因为中国存在贷款额度管理,下半年往往会踩刹车,信贷政策很难预期,所以银行愿意提前放款,企业愿意提前拿到钱。这跟财政资金使用正好反过来,各地政府往往到
3
月之后才开两会,确定预算,财政资金投放高峰往往出现在下半年。
2016
年
1
月,中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
2.51
万亿,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有人预计,
2017
年
1
月只会更高,很有可能逼近
3
万亿。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住户贷款仍然占比超过
60%
,则房贷规模可能达到
1.8
万亿以上,超过最疯狂的
2016
年三季度。这正是央行所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