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4楼影院
一样的电影,不一样的影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实践教学中心  ·  震撼首秀!“戏剧之城·光影织诗”——中央戏剧 ... ·  昨天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开售 | 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之四十一《杀死紫罗兰》 ·  2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开售 | 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之四十一《杀死紫罗兰》 ·  2 天前  
张小北  ·  //@来去之间://@庄时利和:看到其他网友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4楼影院

近期最好看的走心电影,细思极恐啊

24楼影院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4-18 10:34

正文

|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部楼主最近看过的,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名字叫《杰出公民》



这部电影楼主一直都很期待,因为上映之后,风评太好了。


男主拿下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在烂番茄上,影评人的新鲜度甚至达到100%



豆瓣也给出了8.6分



电影讲的是一个拿了诺贝尔奖的名作家,40年后功成名就,回到家乡小镇发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是作家获颁诺贝尔文学奖的镜头。作家的获奖感言让在场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他说:


我的作品适合你们(瑞典王室和评委)的口味和需求,但这种适合,与艺术创作该有的内在价值几乎没有关联。因此,身为艺术家而接受这样的册封我感到非常遗憾



在场的瑞典王室成员,尴尬得脸都青了。


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又拒绝了大量的颁奖与学术交流活动,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里,他踱步于自己藏书量惊人的书房中。



只有文学本身才是他的专注所在。公众以及公众给予的认可、交流,他都没有兴趣。


签售书活动,意大利共和国、大英帝国、以色列等国的功绩勋章授予仪式,与王室、总统的慈善舞会....这些活动都被他拒绝了。



但在多如牛毛的活动邀请函里,他被其中一个打动了——他的故乡阿根廷小镇萨阿斯邀请他回家,他们要颁给他“杰出公民”一奖。


他答应了。


这个小镇在他的书中经常出现。而且,他已经40年没有回去。



荣归故里,接送他的车却在半路抛锚,求救无门,夜晚他们只能烧书取暖:



好不容易到了,一向拒绝曝光的他,却被放上了一辆消防车上,与选美皇后一起接受注目礼:



小镇的居民对他趋之若鹜。有人半路围堵他,坚持要求他去他家做饭:



有人跟踪偷拍他:



有街头艺人专门等在他的酒店门前,表演一番,讨得打赏:



还有美女主动送上门来:


......


一直被助理小心保护着,同时早已归属精英圈子的作家,局促不安。


不安的背后,不仅仅是他不喜被人关注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他长大的小镇里,无论是人还是事,其价值观与审美观都与他的相反


在欢迎他的仪式上,小镇播放了一段介绍作家生平的视频,极尽吹嘘之能事:



还搬出了作家已经逝世的父母——“如果他们还在世,一定会感到无比的骄傲”——陈词滥调、煽情老土:



在接受电台采访时,所有人对作家的作品毫无兴趣,最多的时间拿来给一种汽水打广告



留下作家一人在旁边一脸懵逼。


在小镇一年一度的绘画比赛上,作为评委的作家,在众多生硬模仿的画作中,评选出优胜之后,却被落选者骚扰、侮辱。



他指责作家是小镇的叛徒:“你的作品常常讽刺我们这个小镇,你就是看不起我们!”



最后镇长也否决了作家的评选决定,把落选者的画作选为第一——诺贝尔文学奖的品味又如何?抵不过几句诽谤、几个无赖



从莫名其妙的消防车巡礼,到陈词滥调的颁奖典礼;从不被主持人重视的采访,到自己的意见被完全否决的绘画评选,世界知名的作家,在自己长大的小镇里,遭遇了他从未预想到的挑战与威胁,而且败得一塌糊涂


对于这些他所反感的价值观与做法,他不是没有反抗过。


在颁奖典礼上,他总是尝试幽默地反讽这些荣誉背后的可笑与荒谬之处(比起他在诺贝尔颁奖礼上直接的责骂,委婉太多了)



结果现场掌声寥寥,人人面面相觑。


在巡回演讲上,他谈论好的文学作品的标准,分享自己对生死的哲思:



最后来听他演讲的人,只剩下5个


在绘画比赛中,他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提醒大家要自省与反思:



背上了“背叛者”标签的作家被掷以鸡蛋,最后只能仓皇而逃



甚至到最后,他连要安全离开这个小镇也做不到了。


电影的最后,在几个猎人红外线的瞄准器下,他犹如被追杀的山猪,惊慌逃窜



如果说,电影一开始因为那些荒谬的场合、对话,是个喜剧片。到了最后,在黑夜、小镇居民恶狠狠的眼神以及作家的无助惊恐里,其实成了一个惊悚片。





在B站看这片子时,很多童鞋发弹幕感慨:穷山恶水出刁民。


且不说这说法是否有理,就这电影来说,对“刁民”的批评并非最打动楼主之处。


作家在自己的故乡里,最后失去了认可、尊严甚至生命安全,失败的人是作家


在作家的巡回讲座里,他高谈文学与苦难、艺术与历史,提出:真实的作品才最具力量。听众却问他:为什么不能写些美好的事情呢?



他的文学与观点都是真与美的,但他却无法触及一个灵魂


是因为“装睡的人无法被叫醒”吗?


在楼主看来,并非如此。


任何交流要有效发生,都是需要环境和条件的。并不是名家出来喊几句,观众就一定得听着,还都接得住。


作家说的真与美,都需要之前已经有所理解,才能够进入。但作家对听众是否有这个理解的前提、是否有兴趣,都不顾及。



自来到小镇以来,作家最常见的姿态是交叉双臂,高高在上。



就如前面所说,他只关注作品与真理,而对居民的生活、他们的兴趣毫不关心。


当他的昔日情人,告诉他自己成为了一名老师,给劳工的孩子讲授地理、音乐等等时,他嘲笑了一句:哦,为人民服务!



而小镇的居民,在作家消失的40年里,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与思维习惯。又怎么可能突然就被一个有距离感的作家改变。


对于作家和小镇来说,这都是困局。



只是对于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作家来说,更有责任和义务去破局。


这或许正是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


因为,没有一个人想要或者应该生活在电影中,那个狭隘、粗鄙的小镇里。


那该多可怕又无趣。


相关推荐


点击蓝字,阅读《脑洞大到什么程度,才会把爱情拍得这么“变态”》

如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微信chen173641687
最快提高个人观影逼格的公众号。
24楼影院movie24lu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