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赢销
专注微营销实战攻略,分享最有价值的电商干货,搜罗最新的互联网资讯,致力传播网络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微赢销

关注度即商机 另类网红店都年入能上1000万

微赢销  · 公众号  · 营销  · 2017-07-25 1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微博上,最知名的狗非王可可莫属,它的微博认证说明是“狗生赢家,思聪爱犬”,一共有234万粉丝。宠物轻易就能戳中网友们的萌点,再加上网红主人的影响力,受到高关注也是理所当然。比如,韩寒的“韩塞的马达加斯加”,“回忆专用小马甲”养的妞妞和端午等,都是微博上活跃的宠物界网红。

作为网红,王可可开直播、做慈善、开网店,一个都没少。不过,真正让网红变现走上捷径的还是电商模式。从2016年4月在淘宝开出同名的宠物用品店至今,这家店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千万,预计今年能超过3000万元。对于一家零起步的店铺来说,毫无疑问,这是网红狗才有的速度。

关注度即商机

众所周知,王思聪因“富二代”身份和特立独行的言辞而走红。他为自己的爱犬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王可可是个碧池”,这个微博账号经常会晒出王可可的照片。该账号的粉丝现在已达两百三十多万,每条微博点赞和评论均上千。

相比王思聪的微博因犀利的言辞受关注,王可可的微博更多是与宠物生活相关,宠物用品大多是定制款,一些 “王可可”周边产品在爱宠圈也活了起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淘宝网搜索“王可可”,与之相关的“同款”商品多达50多页。

Coco宠物电商联合创始人蔡镕宇是王思聪多年的朋友。去年四月,他征得王思聪同意后,以“王可可”这只网红狗为名字和卖点,开了一家卖宠物周边的淘宝店铺。在此之前,蔡镕宇从事过网红女装电商的创业。他注意到,从2015年开始就有一些KOL(关键意见领袖)通过电商变现,但是女装红人做网店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需要选款、拍照、定上新时间、订衣服的生产周期。每一次上新,周期可能在15-20天的时间。“这期间其实是很累的,有的红人还要写文案、起标题,与粉丝互动,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蔡镕宇表示。

不过,付出也有相应回报。服装作为淘宝上销售量最大的品类,由于其非标特点,溢价率往往也很高,其毛利率在50-66%之间。不过,服装领域激烈也很竞争,蔡镕宇决定进入宠物用品市场,这仍然是一片蓝海。据狗民网及亚洲宠物展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宠物行业产业及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2016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约达978亿元,按照目前年均32.8%的高速发展计算,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蔡镕宇坦言,中国80%-90%的网民都不太会养狗或养猫,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他们并不了解,怎么给宠物养成一个健康的习惯。甚至有的人买着国产狗粮,用剩菜剩饭就凑合对付了。“我们的想法不是拿可可做广告,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宠物界的KOL,本质还是想去分享好的东西和宠物生活方式给大家,引导大家以正确的方式去养狗或养猫。等于说我是一个很会养狗的人,我养了一条狗,我引导大家以正确的方式去养狗或养猫。”

注意力即经济,围观群众都是商机。2016年4月11日,王可可的微博第一次发布店铺上新链接,某品牌为其定制的一款售价为199元的保温杯,当天销量接近13万元。网红效应的影响毋庸置疑。蔡镕宇坦言,王可可作为网红所带来的网红效应,对于店铺起步阶段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店铺的导流起始阶段,比别人(普通店铺)少奋斗两到三年。同时,如果店里没有东西,顾客不满意,导流量进来也没有意义。尽管前期微博导流有很大的帮助,但后期还是要看产品本身和服务。现在的话,已经有很大一部分的用户和顾客是以关键词或产品带进来的流量。

事实上,与淘宝网上大批进行广告投放导流的同行相比,王可可的店铺UV并不算高,每天通过搜索“王可可”三个字进到店铺里的用户数约在三四百人。但是,其商品定位为中高端市场,平均客单价在240-270元之间,从而使整体销售额得到了提升。

淘宝业务平台内容社区总监靳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与一些女装红人店铺数亿的销售额相比,王可可的店铺不算大。但是对于宠物用品细分行业来说,算是一个很大的规模。“坦白来说,一个普通人开店铺,要从累计信用和销量开始,是很难的过程。红人开店,代表的是一种新的角色到生态的成长路径。”

网红市场垂直化

网红电商并不是新鲜事。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以张大奕、雪梨为首的头部电商网红,凭借微博获取了大量流量,创造了年销售额数亿乃至过十亿的惊人业绩。

去年“双十二”,全网淘宝+天猫服装排名前十的店铺中,微博合作的店铺占了8席,在微博上活跃的电商网红约1.5万个,他们的粉丝经过排重后数量达到了3亿。

艾瑞咨询和微博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显示,网红变现方式逐步多元化,电商、广告、直播打赏、付费服务以及演艺代言培训等其他变现手段都取得了可观的增长。2017年第二季度,这些网红电商累计月均交易额超过5470万元,较2016年第二季度数据大幅增长106.9%,在售商品数增长了171.4%。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前述的几种网红变现模式里最看好电商变现,“首先,电商的规模化比较容易实现,可以无限制的复制和扩充,而其他几种变现方式总体来说,量还是比较小,而且可持续性也不会很强。”

不过张毅对内容付费这种变现方式也比较看好,但相对于电商变现和其他几种变现方式而言,他认为,内容付费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也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

目前,除了淘宝网,大部分的网红电商聚集在花卷APP、蘑菇街、聚美优品等垂直平台,他们分享自己视频然后进行变现,绝大部分的网红仍然集中在阿里巴巴平台体系内。

靳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红人开店,他都是为自己覆盖的这群粉丝进行精细化运营。“大家都知道张大奕是卖服饰出身的,在过去的几年里,她也有把自己的人群做进一步的细化,推出了张大奕的口红、张大奕的包包、张大奕的饰品、张大奕的内衣。其实是把原来喜欢张大奕的人去做了细分,从一个粗放式的粉丝累积,到一个精细化运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把人分群出来。”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由于服装行业卖家相对比较成熟,对于新鲜的方法和运营模式都愿意去尝试,大部分的网红电商集中在服装、美妆领域。不过,这并不表示只这些行业才适合网红电商的运作。

李明升认为,微博对电商广告的开放度提升,以及在阿里巴巴投资后对于流量的需要,都是网红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更加全面地展示商品,本质上提高了订单转化率。”

随着更多垂直电商的细分化,网红也会更加走向垂直化和专业化。据靳科透露,从淘宝平台数据来看,母婴、运动、家居、食品、旅行等网红电商也在兴起,这种体育锻炼、兴趣爱好、钓鱼、攀岩、烘焙一些小的领域,目前已经以萌芽的方式在快速地发展。一方面是红人背后的商家群体在演变,另外一方面,红人电商其实是内容电商的雏形,它是从内容吸粉再到商业化的过程。随着内容生态或者内容电商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达人进入到这个领域。他们吸引粉丝是依靠另外一种内容创作的专业度、知识程度。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仅仅依靠美图或猎奇的内容,已经不再能快速吸引消费者。按照自己曾经运作过服装类网红的经验来看,蔡镕宇也觉得仅仅是照片或视频,在视觉上刺激用户下单的效果不大。“产品和价格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聪明,年轻人80后、90后大部分都在网上购物,今天买张大奕的衣服,明天就去买雪梨的衣服,后天再买新网红的衣服。只有真的做好产品,才能变成强关系的铁杆粉。”

或许,在未来,王可可的微博会更多分享宠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段子或奢侈体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陶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