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今日头条
汉学,也被称为域外中国学。自18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魅力便远播欧洲,让西方人为之倾倒。然而自晚清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中国逐渐被列强视为一个落后、野蛮的国度。
19世纪70年代以后,数十万华工被西方资本家诱骗到美国,充当廉价劳动力。由于中国劳工吃苦耐劳、人力成本很低,因此大大冲击了本地的劳动市场。当时美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很高,美国政府与资本家趁机将之归咎于华工,使得华人在美国几乎没有立锥之地。为此,美国政府还特意发布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排斥某特定种族的法案——排华法案。而这个法案一直持续到1943年才被废除。
就这样,自诩为自由之邦的美国,成为了华人的地狱。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和牺牲的华工,成为了过街老鼠,饱受迫害。然而就在这做黑暗的时刻,一个汉学研究的重镇却出现在全球知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汉学系,犹如一道曙光,刺破了无边的黑暗,为中国人正了名,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而汉学系的建成,却必须归功于一个小人物——义士丁龙。
丁龙,广东人,出生于1857年,18岁被卖为猪仔,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到了美国后,丁龙参与了美国大铁路的修建工作。工作中,丁龙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博得了老板卡本蒂埃先生的喜爱。
卡本蒂埃出生于纽约,本是一个狡猾、市侩的富商、冒险家。1847年,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卡本蒂埃立即前往加州,从事铁路生意,很快便发了大财。此后,卡本蒂埃还花费巨资修建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奥克兰市,成为美国西部的传奇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富商,却与一位贫穷、独身的华人仆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卡本蒂埃先生
出于对丁龙的赏识,卡本蒂埃让他告别了辛苦而危险的修路工作,任命他为自己的贴身男仆。卡本蒂埃脾气暴躁,喝完酒就会打骂仆人。一日,卡本蒂埃喝得酩酊大醉,大发脾气,竟赶走了屋内所有的仆人。
酒醒后,卡本蒂埃发现偌大的别墅内空无一人,感到不知所措。这时,丁龙却出现在了他的身旁。卡本蒂埃问:“你为何不像其他仆人那样离我而去?”丁龙回答:“我国的先贤孔子曾说,受人之托,忠人以事,一旦跟随某人,就应尽忠职守,不应随意离开”。
听了丁龙的话,卡本蒂埃十分感动,他第一次听说中国有位名叫孔子的大贤者。同时,卡本蒂埃也意识到,在孔子的熏陶下,就连丁龙这样一字不识的男仆,也能变得高贵无比。从此,卡本蒂埃不再将丁龙视为仆人,而将他提升为自己的管家。
其后,丁龙跟随卡本蒂埃多年,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89年,丁龙随卡本蒂埃回到纽约老家。当时,很少有中国女性移民美国,而美国政府又限制当地妇女嫁给华人,因此丁龙和其他华工一样,都终生未娶。生活中,丁龙生活简朴,几乎将每一颗铜板都积攒了起来。到了晚年,已经有了数目可观的财产。
数年后,丁龙决定退休,回到中国老家。临别前,丁龙突然对卡本蒂埃说:“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一个请求!”卡本蒂埃原以为丁龙会向自己要一笔退休金,而实际上他早就为这位忠实的仆人准备了一大笔钱。然而丁龙却说:“我希望将我的毕生积蓄捐给一所美国知名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丁龙的请求让卡本蒂埃吃了一惊。当时丁龙攒下了1.2万美元,在当时这是一笔巨款,按当时的官方金价,1美元可以兑换1.37克黄金。凭着这笔钱,丁龙可以在中国买田地、娶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高贵的丁龙却只想让自己祖国的文化,博得世界的了解和尊重。
前文也说到,卡本蒂埃本是个市侩的人,但丁龙的请求却激发了他的高贵本性。他欣然同意了丁龙的请求,他立即联系了自己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将丁龙的积蓄尽数捐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1.2万美元非常多,但要在知名大学营建一个系,却是杯水车薪。然而卡本蒂埃却慷慨解囊,卖掉自己在曼哈顿的房产,先后捐资37.5万美元,最终将美国汉学重镇——哥伦比亚汉学系建立了起来。
随后,丁龙的事迹漂洋过海,传到了当时执政者慈禧太后耳朵里。随后,慈禧和李鸿章分别向哥伦比亚大学捐赠了数千本图书。自哥伦比亚汉学系建立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一直是西方汉学的重镇,出了不少可贵的成果。而胡适、傅斯年等学术大家,皆在这个系留下过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