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方空间
呈现中国建筑现场,提供最佳建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方空间  ·  自然主义花园:万科的四次景观设计探索 ·  3 天前  
archrace  ·  line+ 建筑事务所 / ... ·  3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nendo|日本手牵手之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方空间

自然主义花园:万科的四次景观设计探索

有方空间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5-01-24 10:00

正文


城市中的花园始终关联着人们对自然的感知与想象。尽管“自然主义”(Naturalistic)“新自然主义”(New Naturalistic)的概念均已被广泛提及,但面对不同的、具体的场地,仍会遇到许多悬而未决的疑问与值得探讨的细节。新奇、有趣的设计思路如何关联到自然、本土的材料?宏大的“自然”框架之下,是否存在独一无二、难以被模仿和套用的风格?


以下,是万科用五年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的四次作答。下文将通过上海万科景观设计合伙人 赵欢的微观视角,还原四个不同类型、尺度、定位的设计项目,从概念到落地过程的完整脉络。


这些“命题”各异的项目,均浓缩了对“自然主义花园”学科式的研究探索。它们最终呈现的往往不属于任意一种被熟知、泛化的风格,而是形式语言尽可能简省,让位于真实存在的使用需求。植物则是细腻而舒展的,有着鲜活的性格与表情。





落成近三年的中兴路一号如今以松弛、自然的状态,在春夏秋冬的有序轮转中展现着英式花园的独特魅力。这是我最常回访的项目,也是我们花园探索的起点。


△ 中兴路一号景观鸟瞰实景  ©IAM岸木(上、中);施正(下)


2019年底,示范区施工阶段接手时,下沉庭院的林下草甸意向已经明确,需要讨论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来实现这样的场景。河桦林与散生灌木骨架营造出身处自然山野的氛围,绣球和观赏草则以极强的季节性表现力增添了花园的浪漫属性。展示区在11月开放,随后不久是漫长的湿冷冬日,这向我们抛出了关于养护的问题。


适于英国气候的冷季型观赏草有较长休眠期,无法撑起冬季景观效果;随着太阳直射角度的变化,一部分大花量的园艺品种被更适生的乡土种取代。麦冬、石菖蒲等替代观赏草给出柔和的线条感,大吴风草、胎生狗脊、山茶、瑞香等接续绣球,成为了冬季花园的主角。


△ 下沉庭院实景,2021年5月初夏(上,©娄晋南)与11月晚秋(中、下, ©赵欢)


此后,是万物复苏的春天。随着大吴风草、赤胫散、接骨木等的蓬勃生长,植物组团的疏密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整片区域在一次次修剪、间苗与补种的过程中,逐渐生发出交织过渡的色彩和进退有度的边界,带给整个项目团队关于品种、间距与搭配更为细腻的经验,也带来了应对大区超过2000平方米类花境设计的信心。


——

长效花园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花园能够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基础,就是先要长期、稳定地存在。这是基于养护问题反推的目的。


△ 二期示范区,红色主题花园展廊实景,对艺术和自然融合花园的尝试(临时景观,非交付标准)  ©赵欢


当“长效”成为基础,“英式花园”也就不止于空间、元素和体验这样手法层面的考量,还包括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实事求是,科学与美学并重。越简洁的东西越考验设计团队“落地”的能力。植物在不断生长,提醒我们以“更新”的视角看待场地。


在社区大堂上的屋顶花园,设计试图以约5厘米的浅覆土实现草甸花海的效果,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基质层以“垒土+滴灌”的方式尽可能保持了水土条件;另一方面,除了常规的观赏草与球根植物以外,还引入了蛇含委陵菜、百里香等覆盖性强的蔓生植物,预防随风而至的杂草侵袭,使花园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浅覆土屋顶花园实景  ©赵欢


入户两侧的口袋花园,在设计之初以一定比例的常绿绿篱球撑起空间骨架和前后层次。一年后,上木的繁茂带来了小环境的变化,胎生狗脊、茛力花等大骨架以及散生灌木逐渐生长出近自然群落的层次,一些被挤压的绿篱球也便可以“功成身退”,把更多视线交还给自然。相比于单一品种和规则造型,自然主义的“长效”背后是一种结构层面的稳定性:适宜的小环境、合适的生长空间、良性的种间关系,以及相互融合的整体质感。


△ 口袋花园实景  ©赵欢

实景照:花园里的猫与鹊  ©赵欢



吴松江支流畔掌心湖·原舍,以当代造园手法勾勒具有传统意境的湖畔园居生活图景,展示区包括一处坐石临流的水院和一条通往湖岸的林荫小径。相较于花园纯然的美学诉求,“意境”无疑是更高的层次,需要与山水、与天地相合,也需藏珠蕴玉,将其美收束、内敛。


△ 掌心湖·原舍水院实景  ©南西(上);赵欢(中、下)


坐对溪山是山水画中常有的意象,人为的痕迹被尽可能简省,木、石、水等自然要素的跌宕变化往往成为画面的主题,在静态图像中展现出动势与声景。水院的空间结构是简洁的二进方形院落,山水则希望呈现出浅溪石林的自然体验。


石材本身是质朴而统一的,但想要隐去人工的痕迹而复现自然,需要的却不是随意处置,而是精雕细琢的设计。石材的俯仰进退从自然的幽泉深壑、清溪细流、平湖轻漪中汲取灵感,因而呈现出与平台的多重关系。确实有部分置石是严格按照模型选样的,但更多还是依赖现场把控,寻找合适的高度、视角及组合。在现场面对石材会有和图面很不一样的感受,石头自身的特质也会带来小节点处理方式的变化。


实景照:木、石、水的变化  ©赵欢


驳岸作为山水相接处,是湖居生活不可缺的重要场景。掌心湖的2.5公里水岸在体量上就排斥了传统置石驳岸的处理手法,提出了乡土、低维护的诉求。既要“乡土”,又要“意境”,我们因而走访了周边一系列私园和酒店,寻找那些“把本地植物运用得特别现代”的角落。夏末的杭州与上海呈现湿润、内敛的气质,墨绿的色泽基底下,狭长或圆润的叶片、具有风骨的枝条,呈现出静谧的画意。


△ 杭州法云安缦的林下自然地被  ©赵欢


驳岸经历过几轮探讨与打样,最终留下的是一种更接近于水墨点染的方式:在自然株形的乔木组团之下,散生的灌木成丛、成组地出现;几种近似而有些许色相、质感变化的麦冬沿地形铺展,形成类似于斑驳树影的自然变化;开花植物星星点点散布其间,也带来灵动的变化。


△ 林下驳岸空间实景  ©E-ar TARS

△ 林下驳岸空间实景,2024年11月  ©赵欢

实景照:驳岸地被的季相变化,2023年4月的垂筒花/7月的兰花三七/2024年9月的稻草石蒜  ©赵欢

实景照:野生的蕺菜与人工种植的菲白竹相得益彰  ©赵欢


——

设计是用简单、在地的素材,呈现出精致、美好的结果。因此,实验与迭代是不可避免的。越是要“低维护”,越意味着要用精心的设计来与外部的压力相抗衡。


而正是这样对实验研究的开放态度与近乎苛刻的施工要求,才能用看似简单的材料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2024年5月下旬向公众全面开放的上生·新所二期,是项目团队试图打造的海派城市花园范本,也是我们从纯然解决问题,到主动寻求风格化表达的转变契机。


新华路历史风貌街区的属性,现代商业建筑“都市魔方”的布局,叠加绿地率、消防、交通、运营等多重指标要求……景观很容易在协调各方冲突的同时,失去自身的吸引力。

因此,设计之初,我们走访了新华路街区多处老洋房与花园里弄。尽管建设时间各异,“新旧交汇”的语境却长期存在,“海派花园”因而呈现融贯中西、注重个性化审美表达的特质。我们希望“东方摩登花园”既保留乡土性与历史感,也吸纳新材料与新品种,在碰撞中迸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
花园给人的感受是既熟悉又惊喜的,熟悉在于随着时间沉淀的街区记忆,而惊喜则在于常看常新的活力与情绪价值。


△ 外国弄堂新华别墅考察  ©赵欢

实景照:东方摩登花园  ©赵欢(上、中);SFAP(下)


面对近千平方米的类花境种植区域,我们讨论最多的是每个地块的“画卷/画面”。花园是多种使用情景的空间载体,人们为某个美好的画面而驻足,一幕幕不同的画面在行走中串联起整个片区的花园记忆,这也与花鸟写生册页的创作方式不谋而合。


乡土、散生的安坪十大功劳、八角金盘在春季与大花、竖线条的羽扇豆相遇;骨感的丝兰在秋季碰撞上蓬松、柔细的柳叶白菀,看似不同的风格也能相互兼容;野黄桂的黄绿色叶片、湖北百合的细长花葶、琼花的红色果序时不时自成片的绿意中跳脱出来,让现代城市街区有了东方传统的神韵。在符合大气候特征与小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各式各样的植物搭配出的神奇组合,一次又一次沉淀为人们对上生·新所的独特记忆。


实景照:植物画卷细节  ©李艺琳

实景照:花园、橱窗与使用者共同构成的画卷  ©姚瑜(上赵欢(下)


——

从哥伦比亚住宅圈,到新华路历史风貌区,我们一直想努力找到新旧、东西方间的奇妙反应。写意画卷希望能带来令人熟悉舒适的中式审美,时尚混搭是年轻又摩登的态度。


好的设计很难是纯然由A到B的推导过程,要经历许多难以预料的反复和拉扯,这也与历史街区自身历经时间打磨的气质不谋而合。城市地毯片区在最初的讨论中,以建筑师邬达克自宅的棕榈为引,回应建筑立面拱结构的历史片段,塑造古典而具有一定仪式感的广场空间。而实际上我们对于片区气质的考量是宜人而可变的,厚重质感的植物被纤细轻盈的合欢、苔草、双色野鸢尾等取代。项目难免有其反复和变更,不变的是对质感与神韵的捕捉——将空间特质与植物特质匹配,使之在和谐的画面里相得益彰。


实景照:城市地毯区域,盛放的合欢  ©赵欢

实景照:城市中的公共花园  ©赵欢


当使用者聚焦于花园,我们也用镜头记录了穿梭其间形形色色的人与动物——大台阶桌椅中钻洞的“人类幼崽”、水杉林下纳凉的人与宠物、雨天撑伞走过的独行者、周末鱼贯而入的游学团……设计给出了足够多的留白,让不同的叙事得以发生,也为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变化。


实景照:花园融入邻里生活  ©赵欢



作为“国际艺术先锋住区2.0”的中兴傲舍,需要在垂直混合且小尺度的展示空间内,传达出属于创作者的鲜明态度。对于这座位于城市高密度街区架空层的“花园公馆”而言,“自然”更像是博物收藏的一部分,原初的生境特征让位于独特的空间形式与艺术表达,植物带给人的不仅有感官体验,也包含审美与情绪价值。


花园整体采用温润的、翡翠质感的灰绿色调。有别于常见的无调性灰色系石材衬托色彩绚烂的植物,设计以大理石灰绿与墨绿交织的肌理感铺装,洞石、陶瓷等风情感材料的构筑,结合手工定制的异形花器,将自然悬置于艺术化的布景之上。室内与室外的轴线是相互渗透、延展的。


实景照:整体色调+轴线关系  ©E-ar TARS(上);赵欢(中、下)

△ 定制景德镇陶瓷花器/洞石大理石花器、家具实景  ©赵欢


在清晰的古典空间结构框架下,花园是想象力的载体。从世界各地而来的奇珍异卉,也带来了属于材料本身独一无二的故事。


——
设计是筛选、调和的过程:筛选彰显特点,调和则让特点以温和的方式呈现。


实景照:墨绿调和灰绿、深红  ©赵欢(上);李艺琳(下)


红豆杉篱、厚皮香与贯众形成稳定的墨绿色层次,穿插其中的蓝色系柏类与白花千鸟花则调和出轻盈、浪漫的质感。波斯铁木、荷兰铁与槟柃围合出连廊外侧的背景框架,偶尔跳脱出来的深红色鸡冠花、红掌,紫调的洛神花、前胡,则赋予其沉静、柔美的气质。将植物作为油画的笔触,在立体空间中点染,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也唤起更细腻的情感共鸣。


实景照:墨绿调和黄绿、白  ©赵欢



谈及花园的灵感来源,我们最常提到的,是项目所在的这座城市本身。拍街道的日常是我的兴趣,因为“上海的街道会说话”。在“City Walk”时,我更在意那些日常生活中无人在意的有趣角落,也更习惯于抛开属于设计师的专业视角,用视觉、知觉而非理论的方式,倾听使用者的心声。


在行走、记录的过程中,感知、生长、演化、吸收与反馈也在持续进行,概念与成果之间因而呈现出一种圆融的一致性。作为“甲方设计师”,我们需要“在现场找答案”。好的理念很容易成为共识,如何突破现实的压力与限制,通往那个万众期待的方向,则需要日复一日的尝试与坚持。创新往往就来源于日常中的一闪念,它不是胸有成竹的创作,而更像点滴耕耘后的水到渠成。


我们不太想做别人做过的事情,也不想重复自己做过的事情。批量复制与精准控制都是工业化的路径,它可以辅助项目管理,但一定不会是花园设计的核心——身处发展、变化的潮流之中,复制与模仿的产物往往快速消散,具有独特气质的项目才具备持久的影响力。


因为自然就在那里——自然不会停止生长和变化,自然主义的设计也必然是长期、在地且不断发展的。设计师要做的不是固化某一种风格,而是怀着好奇与谦逊感知每一个场地,以清晰、敏锐的洞察力,去做做简单、具体的事情。一以贯之,静待结果。



赵欢
上海万科景观设计合伙人
摄影、植物中度爱好者


李艺琳
张唐景观设计师
以文字记录花园


注:本文照片所展示之景观绿化为拍摄时状态,且所展示之区域部分为示范区,后续因季节变化、植被生长、人工修剪、更换等原因可能发生变化,不作为本项目的交付标准,最终以房屋买卖合同的约定及实际交付情况为准。


视觉 / 饶安林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上海万科授权有方发布,版权归来源机构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以“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