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师安排了一场饭局“白鸟春宴”,名字好听,在三江汇的白鸟村。饭店是他侄子开的,叫钱塘小厨。我就想起来,三年前我要分送几棵丽江路边蔷薇给朋友们,金老师说要种一棵到他侄子家的院子里,我说好的。虽然我们一年也能见上几次面,但一直没机会带上,我艰难代养了三年。
这种蔷薇其实也没有很确定的名字(
现在好像有人叫它粉红香水月季
),90年代才被外人发现是一个一直没有收录的品种,但是在丽江却很常见,庭前院后路边都有它的身影,而且开花早,花香浓郁,植株巨大,枝条漫长,有点木香的意思。所以我限制着用小盆养,不让它长大,不然三年时间是巨大一棵,都没法送人。
总之,这次终于算是把它给请了出去。
白鸟村在双浦镇上,到了地方看到指示牌上写“白
㵿”,后面这个字我念不出来,金老师说念“溪”。诗人许老师也在,他是隔壁村的,
上一次的春天饭局就在他家
(点击可以阅读)
。他说
㵿的意思是水白,此地是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水浪过来,望去白白的,所以用了
㵿字。我脑子里过了一下画面,大概就是薄薄的水浪,看上去的确是白色,用这个“
㵿”字,
左边是水,右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以三个白,还嫌不够,再加一个白,就是
白
㵿。
康熙字典上说
㵿是“水深白貌”,这跟许老师的理解有些不同,总之,就是指这边的水看上去白,所以这个村子得名
白
㵿
。至于为什么现在又叫白鸟,不知原因,可能
㵿字过于生僻,白鸟好记好写一些吧。
虽说如此,白鸟在当地土话里却是一个很粗俗的名字,什么意思你也猜得到,这也是为什么餐厅不取名“白鸟小厨”,而用了“钱塘小厨”这种取了等于没取的名字。金老师说要么改名为“三江四季”,这名字还可以,食材全部来自三江乡野,应四季更换应时菜单。
同上次许老师家饭局一样,这次也是尝江鲜,客人比上次多,有好几位从上海专门过来。金老师的侄子主厨掌勺,金老师和许老师两位文化人美食家参与策划菜谱。
我不擅长写美食,但可以讲一下这次上菜吃菜的风格,几乎是流水线,上来一个菜拍照,金老师或许老师介绍,转一圈清空一半,两圈下来,菜就空盘撤走了,速度之快,毫不客气。草头春笋桃花鳜、文武猪脚炖毛笋、芥
腌菜野石斑、砂锅焗蚕豆等,还有两道金老师老家徽菜,安庆鸡汤炒米,这道菜非常有特色,还有徽派粉蒸肉。我还是把菜谱列下面。
芥
腌菜野溪石斑上来的时候,
许老师第一勺把一条鱼给我,说是头鱼一定要给我,我不知道什么理由,他也不知道我前一天刚过生日,我自己感觉一下这层意思。鲜,不可理喻。
这道菜其实很有名,传统是烧土布鱼。这菜是我外婆的最爱,小时候,在这样的应时季节,这道菜会出现在饭桌上,会摆在外婆面前,她专属。我从来没吃过土布鱼,总以为这菜精贵,是给大小姐吃的,我不够格,没想到人到中年,在这个春天吃了这道菜。
主食还有麦糊烧,啊呀,这是小时候常吃的乡下美食,几十年没吃了,一口就回到少年。
疏朗雅致,还有豌豆花当然也漂亮
吃到肚子圆滚滚,依上次的传统,下午过江去长安沙,是三江汇集中间的一个岛屿。但是大家已经没了上次那样的喜悦,因为破坏严重,官方有规划,所以大树砍伐,湿地改田,芦苇荡烧荒偷种,据说江边堤岸也都要清理掉植被,改为水泥堤。说起来让人愤怒伤心,所以我尽量不想这些事。
许老师这次都没有上岛,我叫他想开点,人生短暂,没什么好气的,这样的事情天天在发生。想到十几年前去普陀山东面的珞珈山,遇到一位师父,聊到文革时候寺庙被毁,我年纪轻轻,说起这些事来就有情绪,他却很平静,说,一切有都是为无准备的,一切无也是为有准备的。
这句话对我还挺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