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一封信」的主题是「背叛」,共收到99封来信。
说起「背叛」,不免让人感觉有点沉重,就连把它读出来,好像都需要咬牙切齿一下。只有亲密的人之间,才谈得上背离和辜负,它所带来的痛感也就显得那么真切。
某种意义上,「背叛」是个道德和情感色彩很浓郁的词。一旦你启用了它,指向自己或者他人,好像某种罪过就已产生,所谓背叛的那方将被审视,而被背叛的那方则掌握了宽恕的权力。仔细想想,这种框架有时过于二元对立,似乎只能帮助我们宣泄受伤之后的情绪,并不有益于探究关系和人性世界里的复杂性。更何况,关于背叛的事实,有很多面,我们并不全部了解,更多时候只是从自身情感和立场去定义了它。
我们看到,这次的来信里,有很大一部分读者,并没有沉溺于背叛所带来的创伤情绪里。在坦言痛苦、委屈和心酸的情感之外,他们没有对此作简单的道德化评判,而是愿意直面背叛之下更复杂的一面。这真的需要理性和勇气。虽然很难说,当下已经可以理解和厘清所有,也许内心仍存伤痛和疑惑,但他们正在走向更宽广的那条路。
亲情、友情、爱情和职场人事,在这些最贴近我们的关系里,通常也最可能经历背叛。从这些最典型的情景里,我们选择四封来信,进行了回复。
策划|《人物》编辑部
✉️
第一封信
亲爱的「人物」编辑:
见字如面,这个话题十分沉重,但看到难得的表达机会,还是忍不住想来投稿。
我经历过最严重的背叛感,不是来源于朋友、恋人、时代……而是来源于父母,是的,又是老生常谈的「原生家庭」问题。父母于我五岁离婚,我开启在两个家庭之间的「候鸟生活」,而后父亲于我小学时再婚生子,母亲单身至今。「候鸟生活」一方面让我保持了与这两个人的「连结」,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教养方式,使得我至今(26岁)都无法形成较稳定的性格。
父亲在去年我学业压力巅峰时将家族中的一起变故归罪于我,如同在我的软肋上打上一记重拳。自那之后我彻底崩溃,在抑郁状态下透支身心完成毕业论文,元气大损,落下一堆毛病,至今仍在恢复。母亲在我本科初期施我以很强控制欲,要求事无巨细均需汇报,导致我们的关系在本科末期彻底破裂,我收拾所有从她家「滚」出去,之后她开始「放手」,我们也开始重新联系并重建关系,但研究生期间她对我几乎「不闻不问」,以至我在最脆弱的时候没有得到支持。
我目前已将父亲「拉黑」,与母亲共同生活。其实关于背叛的经历已数不胜数,有两人离婚时对我的彻底忽视,有父亲无数次对自身责任的逃避,有母亲无数次因为自卑导致的对我的「嫌弃」和由她自己对「被嫌弃」的恐惧所转化成的控制欲……背叛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它直接塑造了我和父母的关系:我很难相信他们是「好人」,因为好人怎么会一次次忽视我、重伤我;我也很难相信他们是「坏人」,因为我没有办法和坏人共处,或者说,将自己置于有坏人的危险境地。
这种矛盾投射使我僵化在原地,亦波及了我的一般人际关系:我会刻意和大部分人都保持距离,害怕过于投入,因为对「背叛」和「被抛弃」的恐惧总挥之不去,这份恐惧把我变得离群,也时常孤独。
但整体而言,这些经历也塑造了我独立的性格和对「人性」的洞悉,在择偶时「人品」会超越外形、学历、工作等成为首要优先级……
我很幸运,遇到了非常好的伴侣,已拥有了近五年的稳定关系,ta是一个非常温暖且情感丰富的人,极善共情且包容,ta接纳我充满棱角的性格,接纳我对独立的追求,带我体验了我在成长经历中从未拥有过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始终以稳定的形象在我最不稳定的时期支撑在我身边,陪伴我一次又一次从人生谷底慢慢往上爬。遇到ta之前我的生命是一场漫长的逃离,而在ta之后,我慢慢发掘我想守护的「寸土」:人生无非方隅之间,唯爱与体验,其余皆为虚妄。
祝好
非明
🖋️
编辑部回信
非明:
见信好!
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像我一样,在读到你的信的时候,深吸了一口气。我不能假装我能感同身受,我明白这些文字背后,是你在二十几年成长过程中必须独自面对的痛苦。我很感谢你愿意把它讲给我们听。
在你的来信中,你已经能对父母的行为和它们背后的逻辑,形成深刻的洞察与理解,我想你一定付出过非常巨大的努力。也许这种「被背叛感」曾经深刻地影响过你,但是现如今,你大概也已经能够意识到,他们其实不是在背叛你,他们是背叛了自己,背叛了他们作为成年人对自我、对彼此和对家庭的责任。这是我所能想到最糟糕的背叛,它所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而他们选择了让你来承担。
他们算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我不知道,可能也没有那么重要了,他们自己也不在乎。但我知道你会在乎,因为你是唯一一个还没有背叛自己的人,你仍然想要做一个「好人」,为自己构建一个好的环境。你仍然信任自己的独立性,信任亲密关系中有好的可能性,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当我看到你今年26岁,我多少松了一口气。你已经有能力脱离原生家庭,重新培育自己的人格,同时你又那么年轻。哪怕你觉得你现在的性格还是不稳定,真的没关系,没有几个人在26岁的时候性格是稳定的。当我读完你的信,我对你有一种信心。我相信未来无论遇到各种机遇,你一定不会再选择背叛自己的那条路。你一定会成为比你的父母更好的人。
祝你在你的寸土里耕耘很多,收获很多。
阿招
✉️
第二封信
《人物》编辑:
你好。
在看到这次主题时,几乎是一瞬间就想到了她。我痛恨自己当初的背叛,然而可悲的是我连争取原谅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她有智力障碍,她的世界里甚至未必有「背叛」这个概念,更遑论「原谅」了。
在老家的村子里,我们两家只隔了几步路,因此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她。她的爸爸有身体残疾,只能娶一个智力障碍的人结婚生子,不幸的是,她没能赌赢染色体分配的概率,一降生就伴随着智力障碍。小时候每次回老家我都会找她玩。她和我在院子里打羽毛球,打累了就仰躺在竹椅上,看形状各异的白云飘过天空。她有时聒噪,有时沉默。我当然也能察觉出她跟正常人不太一样,但我不在乎,毕竟我见过的人不多,不好说到底是谁不正常。而且,即使人的天资难免有高下之分,也不能因此被剥夺与苍天对视的权利。
直到家里的大人不想让我再跟「傻子」往来。「你怎么老是和傻子混在一起?离她远点!」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们怒斥的神情。如今的我当然理解他们的顾虑,不过小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惶恐——我最害怕大人的指责,最害怕他们生气,最害怕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所以在被严厉地说教之后,我几乎是立刻就认定自己做错了事,从此再也不跟她来往。
每次一回老家我就躲进屋里,听院墙外她一声声地叫我的名字。大人们骗她说我没回来,于是她的脚步就渐渐远去了。现在想想其实很难说谁对谁错,大人不想让小孩跟「傻子」玩似乎是挺合理的,而她因为智力原因玩伴很少,想在泅渡中抓住我这根「浮木」也是合理的。而我像拔河绳子中间的标记,被两种「合理」的力量来回拉扯,煎熬、纠结却找不到容身之处,最终只能抽身而去,或者说,落荒而逃。
但无论我如何为自己开脱,这都是背叛。我幸运地成为正常人,却背叛了不幸的人,甚至其中还掺杂着些许怜悯——我痛恨自己的自以为是。
两场丧事之后,祖宅人去楼空,于是我很少再回老家。我不断求学,后来又远走他乡,辗转各地。不知不觉间我走了很长的路,回过头来才发觉,我一直在无意识中一步步远离那个小山村。逃避似乎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只需要逃到城市读书,就能心安理得地把一切都留在那座小小的山村。
就在我几乎都要忘记这个人的时候,我居然又见到了她。她混在年末采购的人群中,两手空空得有些不合时宜。她和我记忆中的模样竟然无甚差别,难道是岁月出于怜悯放缓了流速?不过,时间对我倒是毫不留情。我没有上前问候,目送着她的背影隐入人群。回去之后和家人说起,我才知道她这么多年过得也十分坎坷。
然而我自以为是的愧怍百无一用——她可能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背叛,什么是原谅。或许懵懂的人反而活得最幸福,因为更复杂的事情有人替他们琢磨。
Tomo
🖋️
编辑部回信
Tomo:
你好呀。看到你提到的家乡的朋友,我也想起了一个人。她是我爸爸朋友的女儿,跟我同岁,小时候经常一起玩。她也是有智力障碍,但年少时我根本不懂这四个字的含义,只是我慢慢长大,才发现她或许永远停留在了五岁。我意识到其中的差别。中学之后,我们不再一起玩耍,每次见面,她缠着我时我也会有些抵触,觉得玩不到一起。
我对她的拒绝,如今想来也是残忍的。因为她的世界里不再有玩伴。我也是如今才意识到,人生分叉出去的路,竟然相差了这么远。她的父母后来要了二胎,她成了被冷落、被嫌弃的那个孩子。再后来,我离开家乡来北京念书,每次回家,会断断续续从我爸妈那里听到她的消息。大概是,当她进入青春期后,开始遇到一些异性的骚扰。一成年,她的父母就给她找了一门婚事,是一户经济条件很差的人家,女孩家用经济上的扶持,试图保障她在婚姻里的地位。没多久,她生下一个女儿。这是我知道的所有了。但其中的细节,我不敢多想。
如果不是你的来信,我或许也会一直逃避不去想她。但每次回老家,还是会在一些场合见到她爸妈。只是大家心照不宣地,好像这个人不存在一样。可是,她们在我们心里、人生记忆里留下的痕迹,并不那么轻易能被盖住。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她们就像一面镜子,时时提醒着我们的来处。就像你说的,我们只是「幸运地成为正常人」,但除此之外,她们也拥有相似的出身,活在同样的时代。可是为什么,世界的坎坷和复杂就更沉重地落在了她们成人的路上。
我理解你的内疚,我也同样不安。如果当初不是那么冷酷地拒绝,是不是她们的人生会有一些更光亮的色彩。但那时的我们太过稚嫩,还来不及想这些。其实你并没有逃避,到今天,这依然是你心里的一根刺,你对自我的审视、自责也是一种面对。只是,这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因为稚嫩带来的伤害,或许这种随时出现的内疚和不安就是代价吧。
卡
图源剧集《重启人生》
✉️
第三封信
好巧,这次主题正是我这一年所探寻经历的:在经历信任、背叛、抽离之后,如何重塑信任关系和重铸自己对人性观察的角度。
故事是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因为缘分认识的两个人,一开始互相觉得是命中注定的际遇,相识相爱,奔着结婚去。在一起了三年半,最后多半年异地恋,是亲属、朋友和小部分网友眼中的好情感。
在异地恋的第二三个月对方出轨了。期间我感觉很多不对,我还和自己说异地恋给对方一点信任;也和对方说,如果你有了新的选择,你可以告知我,我尊重你的选择会让你离开。再见面的时候,我察觉了。她和对方做了所有她觉得和我有仪式感的事,也和对方讨论了和我讨论的未来。我和她闹得很不堪,她还和新任商量如何对付我。
我把一些事实陈列出来,做了一把可以把她目前的家庭、学业、事业、交际都掀翻的刀。但我思索后没有使用这把刀,而是把这一切给了她妈妈。这把刀斩断了我和她的一切交融。有朋友说我做法有点偏激极端。在我没加任何煽动性文字,仅仅是陈列非全部事实都成了偏激,整体事实只会更极端。
我在这个人间目前最大的信任,就这样破产了。我后来想,对方在践踏我的尊严的同时,我也有帮着对方践踏自己的状态,会选择撇开事实不谈,盲目信任。好在我只是恋爱脑,不是傻,第一时间抽离那个漩涡。
在这场试炼中,我认知到爱情是人性,但爱情并不具备唯一性。让我记住没必要100%地去信任一个人。所有人只能约束自己,并不能去期望别人的结局走向,人性是不可考验的。如何理解人性和人成了我这一年的新课题。这一年里遇见了一些喜欢我的人,也遇见一些我喜欢的人,可是都没有再去开始一段新的恋情。相反我愈发觉得爱情会激发我的疑虑、患得患失。我在想会不会是因为之前的伤害,潜意识觉得情感是一场伤害?我目前还没想明白。但以后真有一拍即合的情感,我希望我不会退缩。
会有朋友在期间和我聊这件事,我对这个表示很气。多数朋友都会来一句:其实你还没放下。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并不觉得宽容和遗忘等于放下,回忆到某个事,情绪也是回忆的一部分。我眼中的放下是不溺过往,不畏未来。不会对过往沉溺得走不出来,也不会因为以前的事情对未来畏手畏脚。
佚名
图源电影《昼颜》
🖋️
编辑部回信
XX:
你好。
读完来信,感受到了你的伤心、不甘、愤怒和拉扯。你说,如何理解人性和人成了这一年的新课题。确实,人性和人太复杂了,因而越是紧密的关系越是要短兵相接,全方位地面对对方,同时也全方位地面对自己。
也是因此,常常会想,关于爱,关于关系,关于最终的「背叛」,或许故事的另一端,会是全然不同的感受和叙事。
但一想到这一点,又觉得难过。在阅读时,在交谈中,我们可以在某个时刻,和一个遥远的陌生人心意相通。而身边的这个人,看上去亲密无间,却也可以在某个时刻恍然发现,原来彼此之间也存在着隐秘的天堑,关于这部分,我们对对方一无所知。人在这些微小又宏大的共鸣和孤独中活着,为之丰盈也为之痛苦。
或许说到头,人不过是在所有关系中解决自己的课题,也重新认识自己。因而,共同走过的路是珍贵的,共同留下的记忆是珍贵的,以及,借由对方而改变的、丰富的自己也是珍贵的。
爱情迷人,大概也是如此,它是一场创造性极强的游戏,不知道会在这个过程中遇见一个什么样的对方,尤其,也不知道会在这个过程中遇见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当下,能让人有未知感和期待感的事情,爱情还算一个。
当然了,这么说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设身处地想,任谁也不愿意平白无故地去承受这种复杂带来的痛苦。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作家陈春成的访谈,提问者问他,你害怕自己是昙花一现吗?陈春成说,我其实想过,如果只是昙花一现,对作者来说肯定不是满意的事,但人一生来看还是挺有文学性的。提问者感慨:但是谁想这一辈子活得有文学性啊。
确实,无论写作,还是爱情,或者生活中的种种,站在上帝视角,复杂的、混沌的、充满文学性的存在,的确有它的张力,但身处其中的人,肯定不想要什么鬼张力,只想拿最庸俗的剧本,拥有最无暇的幸福。不过,能够理解和接纳复杂和变数,会不会也是另一种幸福?
借用你的话当做祝福:以后真有一拍即合的情感,希望你不会退缩。
祝你开心!
王唯
✉️
第四封信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背叛发生在职场上,因为对方是相识已久的同事,所以共事时格外信任,也愿意因为对方的临时要求而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完成。甚至在我看来,自己在私交方面也做得很到位,出去旅游会给对方带伴手礼,请对方帮忙之后会私下约饭答谢。我承认自己有一种想法,觉得自己事业心不算太强,职场中有个进取上进的朋友也挺好的,至少对方发展好的话,也可以拉我一把。
而这种依赖心很快就遭到了报应,当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对方首先选择牺牲我来满足他的大局,把我踢出团队,选择了在他看来更优秀的人。我先是错愕不解难以接受,然后通过复盘,想通了很多事情:
首先在人际关系里「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是一种约束自己的道德,不能用来约束别人。因此期待通过对别人好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善意,更是愚蠢。人永远都不能像小动物一样向对方毫无保留地袒露自己的肚皮,在职场更是如此,没给自己留后路,一门心思对别人好就活该被背刺。
其次,任何人际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微妙的权力制衡,当所有的选择权都握在对方手里时,你没有制衡的能力,就不能责怪他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我的错误在于因为人情的干扰而把对方的发展放在了我的需求之前,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帮助他。过度轻信别人,让我每每回想起这一段时,觉得自己就是个蠢货。
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格外珍贵,让我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人选,而是随时可以替代的螺丝钉。而想要脱离螺丝钉的命运,就要有更广阔的大局观,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想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如果不能从这次经历中学到宝贵的一课,类似的经历就会反复不断地发生,直到我真的能够在此类事件中应对自如。
我现在真心地感谢这位同事,也觉得对方做了正确的选择。如果不是对方教给我这宝贵的一课,我可能就由于这份人际关系中的天真,而在将来遭逢更大的风险。虽然想想之前自己的掏心掏肺,还是觉得很委屈,心里酸酸地想流泪,但这些眼泪会在以后每一次想要依赖别人的时候提醒我:选择相信别人就要做好流泪的准备,而世上没有捷径,赌人性大概率会认栽,不如降低期待,全靠自己。
biubiu
🖋️
编辑部回信
被同事背叛的biubiu:
见信好。
首先想恭喜你,因为关于背叛的这重要一课,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无非时间早晚。而你终究还是遇到了。只要这次创伤没有摧毁我们,那么就像你所说,心越痛,越会成为自我成长的契机。
你多次提到「依赖心」。由于背叛你的人是相识多年的同事,所以想必你在职场上也有年头了。而用依赖他人的方式来获得确定性,就像是选择一棵大树牢牢抱住,比起自己拼命长成大树,这的确相对省力。所以你会想,「自己事业心不算太强,职场中有个进取上进的朋友也挺好的,至少对方发展好的话,也可以拉我一把。」
但假如这办法如此好用,每个人都找棵大树省力抱住就行,就没有人愿意再去费力成为大树了。
在这次事件中,你说自己很天真,也表现出难以置信的情绪,这起码说明,在过去的成长时光里,你并未遭遇类似的背叛事件。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幸运。但如果发生得太晚,也不是好事,那时每个人的自我已经定型,失去了反思和改变的能力,只能徒增痛苦。而读你的信,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改变的决心,这也是我在信的开头为你感到高兴的原因。
海洋里有一种鱼叫鮣鱼。它头上有块吸盘,常常吸在鲨鱼肚子上,这样不仅可以省去游泳,而且还能有个强大保护伞。如果把海洋当做一个大职场,那么鲨鱼和鮣鱼想必是同事了。但问题在于,是鮣鱼更需要鲨鱼,而不是相反。
你还提到,这段背叛给你带来的痛苦还在于,你觉得总是为了对方的需求牺牲自己,所以更加难受。这倒是不准确的。因为,整个关系里最核心的需求其实也包含你的需求,是「对方发展得好的话可以拉我一把」的需求。你做出的所有付出,以及愿意牺牲自己来迎合对方,根源上都有抱住这棵大树的确定性渴望,以及担心拒绝而导致失去这棵大树的恐惧。
人在关系之中经常遭遇的残酷也在于此——当自我没有安全感,一些人会渴望依附于强者。承认这个事实很难,因为承认它就意味着承认了自己的弱小。而你在信里承认了这一点,这亦是一种勇气,也是你在信里所说今后会「降低预期、全靠自己」的新起点。
遭遇了这样一个事业心太重、人情味太少的同事,你的痛苦很真切。但我也有些担心,这句「全靠自己」,也会把你推向另一个极端。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自己曾经就是这么做的。在遭遇几次很痛苦的背叛之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度彻底否定了朋友这种关系,我会觉得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当有关系很好的人问我,「我们是朋友吗?」的时候,我那时总回答「我们是伙伴,我没有朋友」,想以此来寻求关系里绝对的安全。
但现在我知道了,背叛的创伤从来不是为了让我们远离他人,而是教会我们如何靠近他人。这很难,但很重要。从信里,我看到你是一个真诚、与人为善的人,我想,这些美好的品质,加上这次「教训」,最终也会让你在职场上找到真正可以互相扶持并愿意再次相信的人。
到了那时,想必你也已经长成了一颗树。
祝好!
临安
除了以上来信中的故事,如果你也有被背叛的经历,点击下方回答,在这里留下你们的故事。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人物》公众号,不仅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还会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星标《人物》,不错过每一个精彩故事。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日日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