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CP又有新动作了!
-
统筹推进川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
联手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
推动跨区域人才职称互认。
-
推广跨省市公交地铁“一卡通”服务模式。
……
日前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联合印发
《进一步强化川渝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内容聚焦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
为川渝两地发展注入新动力
《行动方案》明确
,到2027年,
川渝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效提升,异地享有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形成更多具有川渝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未来三年
川渝将从哪些方面共建共享?
一起来看👇
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离不开政策标准的协同联动。
《行动方案》提出,
要
加强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协同,
推动川渝两省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保障标准及对象范围大体一致,服务水平基本相当。
同时,
开展毗邻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协同试点
。《行动方案》明确,
支持川渝高竹新区稳妥有序、适时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协同先行先试。
鼓励川渝其他毗邻地区围绕义务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领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实际,选择条件成熟的领域探索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协同。
《行动方案》中,资源联通共享是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核心内容,涉及教育、医疗、文旅体等多个领域,为两地发展释放红利。
教育领域,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川渝两地都将展开全方位合作。
《行动方案》明确,
基础教育
将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一体化试点,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
化发展试验区建设;
推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入学、编班、资助等方面同城化
。
高
等教育
将联手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健全高校学生校际流动与培养互认、骨干教师交流与挂职等机制。
职业教育
将搭建职业教育统筹协作平台,推进跨省市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互通互认,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终身教育
则通过建设资源库、互通互认学分,满足人们多样化学习需求。
不仅教育,
医疗也是群众关注的大事
,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
“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是《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行动方案》指出,川渝将协同创建国家医学中心,
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
。探索组建跨区域医联体,
深化合作共建和开展远程医疗
。同时,依托公立三级甲等医院,
开展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
。
此外,还将促进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推动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互通互认,
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果互认
。
文旅
体
领域同样迎来发展。
《行动方案》明确,
将共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化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合作,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
将推进旅游资源共享利用
,推广川渝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联动实施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在推动体育资源互惠共享方面,
将吸纳高校等社会优质资源建设布局一批区域性、特色化的共享训练中心和基地;共同申办、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准大型体育赛事。
为提升公共服务便利性,方案聚焦就医、就业创业、社保、住房交通等高频需求,推出多项创新措施。
就医方面,
《行动方案》要求,推进跨区域就医便利化。
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
,实现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依托“医保钱包”,开展个人账户共济业务,
统筹推进川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优化异地就医经办管理,
持续拓展门诊慢特病结算范围
。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就业创业也将迎来一系列提升举措。
《行动方案》指出,要共建就业服务体系,
探索劳动者工资支付异地救济制度
;推动跨区域人才职称互认,联合发布紧缺人才目录。还要推进社会保障衔接,推进工伤认定和保险待遇政策统一,
开展工伤保险关系转移试点
;推进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跨区域“一网通办”和数据互通共享;
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多用”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