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NYSUSE, the modern day embodiment of greek god of wine, frenzy, disorder and theater. ”
原创作者 | 施暘
前两天公布微信号,让大家帮我一起想选题后,写作的素材瞬间多了好多呀,感谢各位!!有其他选题建议的可以继续加微信chicchicduo,虽然懒人如我,不会回复很勤快,但一旦看到有趣的选题,都会记住拿来写。
其中有一个读者问到了大学生活的很多困惑,我觉得很有意义。曾经写过一个相关的,有兴趣的可以再看看:
【教主访谈】该怎么度过大学时光呢?
今天回答一些新出现的问题。
1. 寝室中的关系让我消耗太多能量和精力了,该如何处理寝室关系呢?它很重要吗?
施暘:不太重要。
这个“不重要”,意思不是让你随便去得罪室友,而是说,如果一段友好的寝室关系让你很suffer,就不要去维系,找那些跟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自社团、实习、其他年级都可以。但如果和室友相处给你非常大的快乐,你们恰好就志趣相投、越看越欢喜、越处越快乐,那就好好珍惜,毕竟大学时期的室友情还是很宝贵。
上大学前很多人会教育我们要积累人脉,这容易造成认知偏差——人脉的重要性被高估、自我的重要性被低估
,仿佛“我周围的人是谁/我认识谁”比“我是谁”更重要。但很负责地告诉大家,只要你到了足够强大的地步,每天会有很多人愿意双手送上资源和帮助,也会有很多人希望跟你合作、获得双赢;反之自己如果很弱小,认识再多人都容易被浪费。
这里会产生一点疑问:如何区别“不合群”和“情商低”?
我怎么知道和室友关系不好,是不是源于我情商太低、这是不是一件需要我改变的事情?
有一个重要维度可判断——是否保持尊敬和礼貌
。若和室友关系不好,已经到了每天起冲突的程度(偶尔冲突没关系哈),这倒真可能双方情商的问题了。
因为就算一个人和我们三观不合,还是应该保持明面上的礼貌和尊敬,“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愿尊敬与理解你”
。未来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大量三观不合的人,总不能每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就每天吵架?爱情也是,不会碰到一个360度全方位符合我们期待和价值观的男朋友,当遇到价值观不同的点时,要仍有能力维系甜蜜感情呀。:)
然后想说,没有必要过于沉迷“合群”一事,在一个寝室、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家公司都是,轻微不合群是可爱和有趣的。
始终坚持独立思考、不泯灭于人群是好事;但同时要具备很高的情商,帮助我们在这个世俗世界中获取想要的成功与幸福
。
2. 你觉得大学时哪些行为会影响一生?
施暘:读书读书读书,读无用的书。
因为等你们长大后,就不会有这么整块的时间了(啊讲这句话好不性感,像呆滞的教导主任,尴尬脸)。
我创业后第一个天使投资人反复跟我说,“
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你最后的财务状况,你的发展天花板,都是为认知买单的结果。” 这句话刚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发现实在是真理。
我见过认知水平很低的人,
什么叫认知水平低?简单来说就是认不清事情的本质,也琢磨不透别人的需求
。譬如学习时总觉得老师不可理喻,打工时觉得直属上司事儿多还无理取闹,创业后觉得投资人真是又bullshit又势利还常判断失误,做生意时觉得消费者又懒又难缠还没有付费意愿,恋爱时觉得男生都不是好东西……总之世界就是不够好,怎么都配不上我。
其实这个世界挺好的,很多事情的发展很有逻辑和规律。如果处处觉得不可理喻,(排除是天才的可能性)很可能是认知出了问题,并没有在用正确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理解别人的需求,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认知世界中。
“教父”中有一句话:
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的确呀,“一眼就看穿别人的需求,半秒就看透事情本质”,是一生要努力的课题。很多做生意非常厉害的人都符合这两点,他们能很快看清楚一盘生意的本质(生意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如果这盘生意只把1~2件事做到极致就能成,这两件事是什么),也能很快理解合作方的需求,把痛点和痒点打得恰到好处。
以上都在强调认知重要性,
而大学时的扎实阅读,是为强认知能力打基础至关重要的一步
。阅读会让我们理解那些最有思想、最聪明的人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的。我们都知道与聪明的人对话是让我们变聪明的最快途径,伟大书籍都是由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所写,怎么会不利于我们的智慧呢?
至于读什么,阅读分为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
,深度如西方哲学、逻辑学等较为“内省”的学科;广度如历史、地理这些,更侧重“探索外部世界”为目的的学科(严谨来说,哲学也是探索外部世界的真理,但由于用的方法是逻辑而非借助实验,因此被归在第一类)。深度与广度,按照自己的爱好,选一就好,把其中一个方向钻研到底,再开始另一个方向。
阅读的目的是让我们变得理性、理解能力更强。
所以读一些轻微超越自己理解能力的大部头是很好的选择。不要沉迷于轻松有趣的读物
(但我还是希望你们偶尔多看看Chic公众号的哈哈),
那些算是精神甜品,甜品吃多了影响胃口、腐蚀牙齿,也让精神萎靡
。:)
读书太多会不会成为书呆子?也是有可能嗷……毕竟书籍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并不100%相符。这里就要清楚阅读的意义,它是为了提高理解能力、搭建思维
体系,但这套思维体系要经常拿去现实生活中检验,更新和迭代原来的认知,做到既有入世的能力,又有出世的视野。
3. 教主姐姐你大学时就是这种妖孽风格吗?大学女生应该花多少时间化妆打扮买衣服呀?
施暘:不是啊哈哈。我大学时很清纯的(我以前也是个好人,没人愿意相信吗哈哈哈?)
建议大学时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内在修炼上。
因为人生中,能让你修炼内在和大脑的时间真的很少。有时间就好好学习,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能够安静学习的最后一天,努力扩大视野,升级认知。如果“在28岁之前财务自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那就要从20岁就开始努力呀!
而且探索自己的美学风格,是一件内外统一的事情。它需要很好的品味、不错的领悟力,也即“审美的内在支撑”。一个有着丰富内心、明确自我主张的人,更容易探索出有味道的自我风格。因此把内在修炼放在外在修炼之前,也是有道理。
我大学时幸运地接触到印象主义之后、波普艺术之前的艺术流派,并一眼就爱上,觉得它们很契合我骨子里那种不羁、原始和粗旷。于是就埋在图书馆看艺术的书,沉迷许久,感叹它们简直是我的视觉鸦片,还自娱自乐地写了长篇论文。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对审美的塑造影响非常大。
我是相信认知能力强、悟性高、思维底子好的人,未来做什么都会更快,也更能抓住事情本质。
哎,再者说啦
,
大学时的女生啊,浑身上下散发青春的美和朝气,一种不用打扮也有味道的美,穿不贵的衣服也好看的美,不化妆也充满胶原蛋白的美,那就利用这个优势,美得放肆和轻松点。:)
今天内容到此结束啦,感谢给我问这些问题的读者宝宝!!大家还有什么想探讨的,欢迎随时给我微信号chicchicduo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