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作为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缓解疼痛、降低发热以及减轻炎症方面广受欢迎。然而,尽管布洛芬在许多情况下被视为有效且安全的选择,但并非所有情形下都适合使用。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服用布洛芬不仅无效,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了解这些禁忌情况对于每一位使用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虽然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
但NSAIDs家族中的其他止痛药(包括布洛芬)与心脏病发作或卒中的概率上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服用
NSAIDs
、持续一周或更久的人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上升了20%~50%,与布洛芬相关的增加风险可高达75%。
抗凝血剂(如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能防止血栓形成。
前者通常用于高危卒中患者(如房颤或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者),或患有肺栓塞者;后者通常用于已经有心脏病发作或卒中的患者,这是防止他们心脏病再次发生的一种方法。
问题在于,这些药物与布洛芬联用会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
NSAIDs不仅刺激胃和肠的血管内膜,而且还能减少该区域的血流并减弱其自身的修复能力,
因此,已经患有消化问题(如炎症性肠病,英文简称IBD)的患者服用这类药物时就要慎重。
NSAIDs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增加妊娠早期流产的风险,并增加妊娠晚期胎儿心脏缺陷的风险。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妊娠早期服用布洛芬的女性与随后胎儿卵巢的卵子发育不良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可能会影响女儿未来的生育能力。此外,孕妇在分娩期间服用布洛芬可能导致长时间出血。
挪威的一项研究发现,
服用布洛芬来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女性比服用抗生素的女性平均多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痊愈,而且患上并发症的风险也稍高一些。
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布洛芬和其他
NSAIDs
来治疗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然而,由于它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某些患者(尤其是有胃或心脏问题病史的患者)在服用布洛芬之前应该三思而后行。
瑞士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不同类型的NSAIDs(布洛芬、萘普生和塞来昔布)对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这3种药物都与患上高血压的风险升高有关,其中布洛芬的影响最大,服用这种药物的患者中有23.2%的人患上了高血压。更重要的是,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用
NSAIDs
不足以控制炎症,且需要防止进一步的关节损伤。
酒精和NSAIDs都会刺激胃。
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刺激增大,而且会增加胃溃疡和肝脏损伤的风险。
有些耐力项目运动员会在长跑前服用布洛芬来防止肌肉疼痛,这样做其实危害极大。
由于布洛芬有止痛效果,服用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否过度劳累。此外,从事高强度训练时服用布洛芬会加重运动引发的肾脏损伤。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超级马拉松(约80公里跑程)运动员服用1200mg布洛芬会使他们患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性比服用安慰剂的运动员高出18%。
布洛芬和其他NSAIDs通过抑制一种酶来抑制炎症,这种酶减少了前列腺素的生成,有助于愈合。
但问题是,干预前列腺素可能会加重哮喘。
这就是布洛芬的药品说明书中提醒哮喘患者慎服的原因所在。对
NSAIDs
(如布洛芬)明显敏感的哮喘患者,可能会发生危及生命的支气管痉挛事件。
止痛:包括痛经、头疼、关节疼、肌肉疼、牙疼等,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
退热: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但用于退热时,连续使用不要超过3天。
小心掩盖病情:
布洛芬只能缓解炎症引起的发烧和疼痛,并没有治本。
如果因此忽略病灶,反而容易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消炎药≠抗生素:
细菌可引起炎症,但消炎不一定杀菌。布洛芬不杀菌,只阻断炎症,必要时遵医嘱接受抗菌、抗病毒治疗。
会成瘾的是中枢神经系统镇痛药,常见包括吗啡、可待因、美沙酮、芬太尼和哌替啶等,药品包装上注意相关字眼即可。布洛芬、阿司匹林、扶他林属于非甾体抗炎止痛药,不成瘾。
长服药的慢病患者注意,常用的抗凝药、降糖药、降压药、利尿药、沙星类抗生素和阿司匹林、某些复方感冒药等,在服用布洛芬期间不建议同服。当需同时应用2种以上药物时,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