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经历过一场演而优则唱的大潮之后,作家玩票影视圈成了一大恶趣味。从PPT导演郭敬明,到金句之王韩寒,再到一条道走到黑的张嘉佳。感恩这些作家能让一介弱书生屹立于舆论的暴风眼中。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收到了两位作家的作业——程耳、张嘉佳。
在文不能造字,武不能防身的时代,文人拍电影会是什么样?他们都很棒,总是做自己。
程耳算作家?当然算。《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程耳刚出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电影借了其中三篇构成完整故事(所以说故事线太散看不懂的,抓紧看书抢救一下)。
《罗曼蒂克消亡史》豆瓣评分7.7,《摆渡人》评分4.4(跟昨天相比,《罗》跌了0.1分,《摆》升了0.1分)。任何一个作家都不会专门拍坏自己的作品来恶心观众玩。看《摆渡人》铺天盖地的差评,想想《摆渡人》也是厉害,险些让王家卫、梁朝伟、金城武晚节不保。一条短评说:“张嘉佳手里是不是有王家卫裸照。”看完口径一致的差评,出于同情,差点路转粉张嘉佳了。
其实张嘉佳和程耳这份作业都该得满分,《罗曼蒂克消亡史》很程耳,《摆渡人》很张嘉佳。口碑呈正负两级,把两个故事底本置于文学视域,高下立判,更能坦然接受目前的观影反馈。
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有多少人看完电影会去读程耳的小说?又有多少人是冲着小说去看电影的?光看到能把教父演成上海老舅娘葛大爷,各种向经典致敬,剧情混乱,枪支弹药血腥唯美,这电影也势必成为黑马,且非常强势,尤其对于云里雾里地装逼爱好者来说,又是一片新大陆。
《罗》的口碑也呈两级分布,喜欢的人捧上天,不喜欢的人光顾着犯困,偏爱多线叙事的程耳,干了一票大的,故事扔进上海乱世,美人枭雄春波四伏危机荡漾,该美艳的绝顶风骚,该行侠的拔枪悲壮,结果程耳说,我拍了一部反战电影。看懂的人起身拍手叫绝心中泪流满面,假装看懂的更欢脱跳,只看过这一部就敢假装和程耳很熟。朋友,你在装什么啊?
作者: 程耳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2-15
页数: 202
定价: 36元
程耳强调电影要看三遍才能懂。其实看完小说,再想想电影你就懂了。不过也有人说,看过小说再看电影你会失望。程耳的文字像刀,能把人性一刀一刀凌迟处死,以为要死了,他又很克制,很悲悯地告诉你,醒醒嘿,梦而已。
例如袁泉饰演的吴小姐正好对应了小说中的《女演员》篇。为了避免剧透,截取一小段书中描写:
她便只顾着点头称是,仓皇起身,杜也跟着站起来,扶着她一只胳膊亲自领出门,为她打着雨伞穿过整个庭院,一直送到大门口。见她一路萎靡,杜先生停下脚步,对她说,胡小姐,谁都难免遇上事情,能够有幸为你效劳,做一点小事,是我的光荣,请一定不必介意。之后就帮她招呼备好的汽车,站在雨里目送她走远,想了想,没再进屋,把手里的雨伞塞给旁人,坐了另一辆车去找戴先生。
这里的杜先生对应了葛优饰演的陆先生。“扶着她一直胳膊亲自领出门”是柔情,“为她打着雨伞穿过整个庭院”是体面,“没再进屋,把手里的雨伞塞给旁人,坐了另一辆车去找戴先生”是英雄气概。仅这一个场景就能发现他很擅长把脑子里想象的画面写成文字,很电影,又很会用文字表现观影过程中不易被察觉的情绪。
再如:
她读书不多,却自以为并不少,偏爱被廉价的诗意打动。同时她也没能碰到好老师,并不真正会读书,翻去再多的页码也没有用处,知识与视野都很局限。
这种写法不似传统小说讲一个主人公,尽可能让其异于常人。程耳的人物设定总像在剖析某种人,所以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大多数”的共鸣感,这种手法也是电影人物塑造之要义。
所以,小说很像观影配套教科书,是电影之外的旁白,难得之处是根本不输电影。在电影上映后,从程耳的各类采访看,他很着急地渴望被理解。然而大多数人看完电影读读影评就结束了。特别是那些激动捧场,却没读小说的,就甭热乎乎地讨论罗曼蒂克到底怎么消亡了。
那么《摆渡人》更憋屈。这故事火了那么多年,又请了《重庆森林》原配,想必时尚时尚最时尚,跳舞肯定棒。等坐到电影院观众彻底傻眼,金城武再也不是当年吃过期罐头不拉肚子,还能绕操场跑圈的傻小子,梁朝伟也不再是一副痞相,实则敏感到对着一块香皂没完没了絮叨的阿sir。看玩电影观众大呼,这他妈的什么玩意儿!?气坏了,立刻掏出手机,豆瓣一分!你到底在愤怒什么?
大家是真的被恶心到了。
《摆渡人》豆瓣热门短评
《摆渡人》确实能让人把2017年的尴尬一次性透支完。三个男主加起来快150岁了,为什么要说这些过时的鸡汤金句恶心观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可是当年喜欢《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不还是你们么?包括我,胡言和胡言他妈那篇让我哭惨了。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张嘉佳的文有个特点,你读得时候会跟着哭会跟着笑,读完死活想不起讲了啥。所以到现在,《老情书》这篇,读一次哭一次,每次都像第一遍。
张嘉佳的文章写在纸上是一个样,很能煽动廉价的情绪。但这些文字逼着演员当成台词念,加上普通话太不标准(当时《一步之遥》也因为舒淇的口音让观众不舒服),矫情被生硬放大,确实腻死人。可以做个小测试,试着把以下这段话带有口音地读给身边人听:
可不可以等等我,等我幡然醒悟,等我明辨是非,等我说服自己,等我爬出悬崖。等我缝好胸腔,来看你。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多膈应啊……但这已经算是高配版鸡汤了,分个段还能当诗。
张嘉佳就是命不好,偏偏被王家卫看中,还喊来梁、金。导致观众心理预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之一,却被原汁原味的张嘉佳恶心半死。张嘉佳做错了什么?他只是心安理得地把做自己啊。王家卫又做错了什么?他只是喜欢带墨镜啊。错在我们,竟然要期待一个鸡汤作家拍出新版《重庆森林》。
故事是王家卫自己挑的,张嘉佳做导演也是他钦点的,似乎有惺惺相惜的感觉。按张嘉佳自己的话来说,他和王家卫一样,都是很矫情的人。同情张嘉佳,是因为我们这批观众不行,不能拿出爱护《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心,来同样爱护《摆渡人》。
总之,在面对作品改编电影时,读书品味和观影品味的剧烈反差早已不是新话题,对电影过分挑剔,读书又很轻浮,结果观众很难被讨好、被满足。就拿上面两部电影来说,看不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烂,也看不到(小说)《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好,注定会被电影伤害,也将对不起我们花出去的电影票钱。
做書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丨如何制定读书计划丨投稿说明|编辑生活范文|编辑手记范文|诗歌出版|从想法到成书丨书店范文丨电子书丨kindle|豆瓣阅读|知乎|离线|独立出版|刘瑞琳|李昕|谈页边距丨沈昌文|范用|汪家明|姜峰丨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诚品|PAGEONE|钱晓华|方所|万圣书园|理想国丨再谈编辑丨再谈电子书丨再谈读书丨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丨2016中国最美的书书单丨Goodreads2015书单丨2015年《纽约客》年度书单丨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丨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