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21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突发公告,董事长失联! ·  昨天  
新闻广角  ·  铁路广州局通报“孕妇被行李箱砸伤”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讲座预告!华东师范大学校庆终身教授学术报告活动(含历史学类讲座)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10-26 13:51

正文

第五场 茅海建教授  时间:11月3日 14:30

时    间:2019年11月3日  14:30

地    点: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报 告 人:茅海建 教授

报告主题:戊戌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议会”思想

点 评 人:许纪霖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2011)、《依然如旧的月色》(2014)、《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戊戌变法的另面》(2014)、《历史的叙述方式》(2019)。


报告内容提要:

本次报告旨在说明,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议会思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与思想本属两途,有着性质上的差别。康、梁议会思想的资料来源,皆为中国儒学经典与中国历史。这正说明了康、梁对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缺乏充分的了解,并有着很大的误解,故用中国经典去比附。若称“戊戌变法学习了西方的制度与思想”,很可能只学习了外形,康、梁并没掌握西方政治制度与思想的真精神。



第四场 张永岳教授  时间:11月6日  13:00

时    间:2019年11月6日  13:00

地    点: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120室

报 告 人:张永岳 教授

报告主题: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点 评 人:崔光灿  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报告人简介:

张永岳,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原房地产系系主任、商学院院长,是房地产系和东方房地产学院创始人,担任国家住建部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基地张永岳工作室首席专家。发表出版论文百余篇,著述20余部。多次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重大咨询研究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报告内容提要:

本次报告重点讲五个主题: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演进方向、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物理空间、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之企业应对、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对房地产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建议。


第六场 刘志基教授  时间:12月19日  14:00

时    间:2019年12月19日  14:00

地    点:闵行校区中文系4330室

报 告 人:刘志基 教授

报告主题:面向数字化的古文字考释资料分析整理

点 评 人:徐时仪  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报告人简介:

1978年2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文字学理论以及古文字数字化研究。


报告内容提要:

古文字考释,是古文字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古文字理论研究乃至所有与古文字相关的众多学科门类研究的基础。既有古文字考释成果,由于缺乏精细化整理分析,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界,更无法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的研究和应用需求。

面向数字化处理的古文字考释整理,一方面需要完成考释成果内容的细致分析,如释字、释旁、释读、释义、释语段、释史实等;另一方面需要完成考释成果与考释对象的多路径关联,如释者释字、编者释字、特定断代用字、特定文献用字、器物载体、文献篇名等多媒介的建立。


第七场 臧克和教授  时间:12月27日  14:00

时    间:2019年12月27日14:00

地    点: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7室

报 告 人:臧克和 教授

报告主题:“邪馬臺”或は“邪馬壹”?——兼及跨语言文化汉字史地考古问题

点 评 人:河永三  教授(韩国汉字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

臧克和,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中国文字研究》(CSSCI)主编,“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JCWS,伦敦SAGE)主编,世界汉字学会(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Studies)(WACCS)会长。


报告内容提要:

尽管日本语言在借用汉字记录词汇过程,存在不少连词义也一起借用 的现象,而从高丽半

岛到东瀛扶桑,各类历史方国国名以及相关职官专名所用汉字的场合,汉魏六朝之际的历史学家基本上是作为记音文字传播使用而被接受的。

《后汉书》《三国志》之际历史专门记载,都是以与当时当地语言体系中音同或音近的汉字词(不管字义)对应记录现象。这类现象,对于中国学术治史地者来说,似乎一向注意不够。“和”音he古属匣母歌部。至于日语中“和”读wa即わ音节入蛙娃洼字组,古音属影母之部,唯有“委”即“倭”wo字古音影母微部,与其同属影母而双声关联,最为贴切近切。从汉代北方方音汉字标记日语音节考虑,不得不舍弃现成的“和”字而取用委婉圆转的“委”即“倭”字。汉语拟音,可获得{ wo—wa }结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