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3.22)我会在成都和达叔一起组织一场线下投资分享会,达叔分享内容以房地产为主。
我的分享主题:
科学站在米塞斯这边,但政治却选择了凯恩斯——2025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zhangshizhi666
我再写,只是基于经济学传播方式的不断思考,因为经济学理论的确不好传播,很多问题,就算是学过经济学多年的朋友之间,都有争议。
今天,我再用另一种方式来讨论这个问题,看看能否说服的人更多。
据彭博社3月6日报道,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已要求部分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旨在抵消特朗普政府近期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然而,这一要求遭到众多中国供应商的抵制,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厨具和服装供应商在内的部分中国企业,被沃尔玛要求在每轮关税调整中降价10%,这几乎等同于让供应商承担全部新增关税成本。但许多供应商表示,由于利润空间原本就极为微薄,降价幅度若超过2%至3%,就会导致亏损,甚至可能被迫降低产品质量。
据说,商务部约谈了沃尔玛,但有用吗?他能改变经济规律吗?没用的。
关税,就是由供应商承担的,并层层转嫁过去,最后由中国的工人和房产拥有者、资本投入者承担。
有一个小岛叫桃花岛上,有一个国王,他旗下有三个臣民,小岛加上国王,一共四个人。
两个小岛之间有贸易往来。神通岛上面的张三,每一天都要打鱼送到桃花岛上去,以换来桃花岛的粮食。交换的比率是,一条鱼换两斤粮食。岛上四人,每天买两条鱼,这时张三,每天销售八条鱼,换来16斤粮食。
好了,这时,桃花岛的国王,见张三不爽,要给他加关税。每一条鱼,半斤粮食,也就是张三每卖一条鱼就得给国王交半斤粮食。
不少人会说,那涨价嘛 ,那张三就将一条鱼的价格,变成两斤半粮食,那这一笔交易交税的,不就是桃花岛上那三个臣民吗?
但问题来了,如果张三,可以将鱼的价格变成两斤半粮食一条,为什么,他之前不这么做呢?
价格就是物品交换的比率,他不是由张三可以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供需形成的。
关税战,并没有改变任何的市场供需,因此,张三提价是可以的,但销售量肯定要下滑。
张三一天的产出是8条鱼,只能售出4条鱼,换来10斤粮食,然后去国五一那里交了2斤粮食的关税,也就是收入只有8斤粮食。
表格 3:关税实施后张三提价(鱼价 2.5 斤粮食 / 条)情况
而他原来呢,可以收入16斤粮食 ,而现在呢,收入暴跌一半。
张三肯定不会这么做,他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鱼卖完,以增加收入。
张三这时的最佳策略,依然是卖完8条鱼,并且是按原价卖完,不能涨价。
因为这时,他的收入是16斤粮食,同时交4斤粮食的关税,收入是12斤粮食,因为,这么做,比只有8斤,还是要高4斤。
表格 4:关税实施后张三按原价销售情况
你看,谁承担了关税啊,张三。
好,这时有人一定要问了,凭什么价格上涨,销售就会跌一半呢?如果销售只下跌一点点呢?那张三涨价,不就是比不涨价更有利了吗?
张三将价格上调到2.5斤粮食一条,但销售从原来的8条,只降到了7条。因桃花岛的人太受吃鱼了,所以,你涨价了,下跌的也不多。
这时,张三实际收入是14斤粮食,比你那个12斤要多啊。
如果张三可以卖2.5斤粮食一条,并且可以卖7条,那么,他在没有加关税时,就可以这么卖,因为收入为17.5粮食,比原来的16斤要多。
如果按2.5斤粮食的价格卖,可以卖六条,不加关税前,他可以收入15斤粮食,这时,他会按2斤粮食的价格卖,因为可以卖16斤粮食。
你看,不管他怎么操作,他都只有12斤粮食的最高收入,因此,自己老实地承担关税,就是必然之结局,因为这是最佳利益选择。
我们再假设,神通岛上,还有一个李四,他卖的是虾,卖的价格也是一样的,2斤粮食一斤,卖的量也是一样的,每天8斤 ,收入16斤粮食。也面临关税。
假设桃花岛上的居民,每人一天的产出是12斤粮食,在关税战之前,四斤买鱼了,四斤买虾了,还有四斤自用。
李四就是个楞头青,他就是坚持不承担关税,就按2.5斤粮食的价格卖,我就不承担关税成本。
桃花岛的人更爱吃虾,还买了六斤虾(按有些人的设想),但总支出比原来高了3斤粮食。李四呢,虽然卖了六斤虾,但收入还是只有12斤粮食。国王关税增加3斤粮食。
增加了虾的支出,就必须减少鱼的支出。(假定自留粮食不能减少)
这时,他们对张三的鱼的出价会更低,因为更偏好虾,那张三不但连2.5斤粮食 的价格卖不了,2斤粮食的价格都保持不了,还得降,不降,鱼就更卖不掉了,收入更低了。
如果张三和李四是两兄弟,一家人,一个帐本,这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总收入,依然在下降,下降的金额,变成了桃花岛上国王的关税收入。
表格 6:加入李四后的贸易情况(李四坚持提价)
关税战,无法改变市场的供需情况,因此,外国企业,上调价格并保持原有销售量是做不到的。
他可以上调价格,但损失是减少销售量,减少总收入总利润。
他也可以保持原价,销售量没有减少,但依然要减少总收入总利润。
不管他上调,还是保持原价,总收入和总利润都减少了。
在以上案例中,假设张三李四生产成本为零,卖出全部的产品,才是实现最高的利润,那么,在这个案例中,张三李四将承担全部的关税,并保持价格不变。
如果张三、李四雇佣了工人,那么情况是否有所不同,他们有成本啊,受到成本约束啊。
那张三李四,就会减少给雇佣工人的出价。雇佣工人也因此承担关税。
好了,回到现实场景,川普给中国企业加关税,谁承担了,答案一样,由中国企业和工人承担了,并最终由中国的地主(有房的人)和所有市场中的劳动者承担。
美国加关税,包括美国的商场、美国的进口商、中国的生产企业、中国的工人,这都属于张三李四的范畴,他们都是供应商。
他们将共同承担关税带来的损失,这时价格不会发生改变。
中国的出口商的确与美国的进口商在协商价格,以分摊损失。但这,都是在供应商这一层面分摊。
有人会说了,你这不是胡说吗?关税战下,美国的消费品价格肯定会涨。
关税带来的损失,有一些企业可以承担,他们价格不变,因为存在较高的利润,但另一些企业加上这个成本 ,再以这个价格卖,就要破产。
这时,市场的供需才发生了变化,因为市场上减少了供应商,价格才能上涨。
如果所有的企业同时向上游压价,比如降低劳动力工资,降低房租,降低上游供应链的价格,层层压下去,并且都做到了,那么,供应商不会减少,价格也不会变化。
比如,沃尔玛就在川普宣布加征关税后决定,要求所有中国供应商降价。不降的,就做不了供应商,企业就需要降低工人及上游的价格,以达成要求,继续供应。
供需不改变,价格就不变。只要搞懂价格理论,就能明白关税由谁承担了。
也即,美国消费者买到更贵商品,是中国工人工资、地价大跌,企业破产率增加之后才会发生的事。
那中国工人的工资降低,会影响外卖员的工资,因为工人会进入外卖行业,增加了外卖员的供给,又导致外卖员的收入降低。
不仅是出口美国的中国企业的工人受损,还是所有人都将受损。
有房产的朋友也将受损,收入下降了,那买房的人就要减少。
股民也要受损,收入下降,预期降低,所有的企业都将承担痛苦。
最终,所有的损失会一步一步传达过来,全部(我说的是全部)落在了两个要素身上,一是土地,一是劳动力。
因为这两个要素,没有上游了,没法转嫁了,他们的收入下降是没有下限的,只能自己承担。
有房的人,更痛苦了。拿工资的人,孩子要少吃两口,有父母要赡养的,钱也要少给一点。
只要身处市场之中,都将受损。全体在市场中的中国人都在承受。
如果关税战引发连锁反应,那么,什么房子上涨,工资上涨,都别想了。
那美国的消费者呢?他们叫作受到影响了,而不叫损失了。
一艘船在大海里沉没,货主价值一亿美元的货物损失了,这时,总损失一亿美元,全部由货主承担。
但由于市场的供给减少了,价格上升了,消费者受到了影响。
消费者没有分摊这一亿美元的损失,货主还是损失了一亿美元。
你不过是川普盘子里的菜,当然不少人还一边实际被他收割,一边为他叫好,这也是世界奇观。
川普宣布要收几千亿美元的关税,中间大部分就是由中国民众口袋里掏给他的,他就是在通过关税战,向中国的每一个人收税。
应对关税战,有很多方法,比如,增加对第三世界出口,大力开放市场等等,但这些,都改变不了已经存在的损失。
因为没有关税战,也可以增加其他地方出口,也可以开放市场。
比如,你现在收入是八千,如果没有关税战,你可以收入一万,尽管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出口,你现在依然是八千。
关税,为什么会被巴菲特认定为战争手段,因为被征关税的这一国的全体国民存在着普遍的损失。
传播经济学,有点象老师编教案,怎么把逻辑链条复杂的事,用简单的方法传播出去。
这的确不容易。比如芝派都认为关税是由供应商与消费者分摊的,由商品的弹性决定。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谢宗林翻译的《人的行为》,限量超值附赠四大独家资源:
资源一:《人的行为》《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自由秩序原理》三本书的思维导图,原来售价99;
资源二:《人的行为》精读讲解的音频课程,原来售价199;
资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为》的书籍朗读,对应英文版里边每一章的小节,并把中英文对照文字放在了音频下方,可以边听英文边看文字。前两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这次同样买书免费附赠。
资源四:英文、谢译、夏译三个版本混排《人的行为》电子版,下单任意一本书籍或打赏文章,都可以获赠此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