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  ·  《哪吒2》,又登顶了! ·  昨天  
新华社  ·  这就是尔滨! ·  昨天  
江南晚报  ·  价格腰斩!无锡大量上市 ·  2 天前  
扬子晚报  ·  突发!南京地铁10号线设备故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罗尔道歉了 全额退钱了,微信求助不能继续了?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01 20:36

正文

罗尔网上筹款事件在一片争论声中又有了最新进展,微信今天傍晚表示: 钱全部退回!


从网友转发、打赏救助白血病小女孩罗一笑的文章到质疑父亲罗尔名下有3套房、有自己的公司、小铜人公司借势营销,逼问真相的文章越转越多,昨天,多家媒体通过探访发布真相,中国之声 《独家回应:罗尔的三套房是怎么回事?200万捐款是真的吗?》 发布了小铜人公司负责人刘侠风、深圳市儿童医院、罗尔对筹款情况、看病费用及3套房子的回应。


到昨天为止,事情显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结果。



罗尔(来源:网络)


今天上午,罗尔和小铜人互联网金融公司发表联合声明,捐款将全额捐出成立专项基金。


而就在今天傍晚,深圳市民政局、罗尔、小铜人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腾讯方面发表联合声明: 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和《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两篇文章获得的全部赞赏资金2626919.78元全部原路退回退回给网友


一天两变:

上午要成立基金,下午要原路退回


上午:成立专项基金


今天上午,罗一笑的父亲罗尔,联名此前被指责“带血营销”的小铜人公司负责人刘侠风,发表声明称,因罗一笑事件的传播远超预期,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作为当事人,罗尔和刘侠风表示歉意。其中还透露,截止昨晚24点,各项捐助打赏,累计267万元。这些款项,在征得捐赠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全额捐出,成立白血病患儿救助专项基金,并接受各方指导监督。罗一笑的医疗费用,也将通过合法合规途径,向这个基金申请救助。


就罗一笑事件,深圳民政局已成立调查组,调查结果将及时对外发布。


下午:全部原路退回


今天16:55分,账号主体介绍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微信派”再次发文《关于“罗某笑事件”赞赏资金的说明》回应罗一笑事件,核心内容是有关此事件的微信赞赏资金,合计262.7万元,将全部原路退回给打赏的网友。


关于“罗某笑事件”赞赏资金的说明(截图)


说明称,关于“罗某笑事件”的赞赏资金,经深圳市民政局、罗尔先生、刘侠风先生以及腾讯方面四方沟通,由罗先生、刘先生提议,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1、微信公众号“罗尔”(微信号:le20160328)的注册使用人罗尔先生将 《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的全部赞赏资金、2016年11月30日网友当日全天所有文章的赞赏资金 原路退回至网友,经核算,共计2525808.99元。

2、与此事相关的另一个微信公众帐号“P2P观察” (微信号:p2pguancha)的注册使用人刘侠风先生 将该微信公众帐号下《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一文的全部赞赏资金 原路退回至网友,经核算,共计101110.79元。

3、微信平台将在 3天内(12月3日24:00前) ,将上述两个帐号共2626919.78元的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

4、如有用户未能按时收到款项,请将 个人微信号、款项支付时间、赞赏金额 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同时,说明中还发布了罗尔、刘侠风委托发布的声明:


罗尔先生的声明



刘侠风先生的声明



至此,事件告一段落。但有关罗一笑事件带给罗一笑及家庭、小铜人公司、各路网友等等各方的影响,并不会就此消停。


罗尔的行为涉嫌诈骗吗?


北京律师许昔龙认为,本事件中罗尔主要是通过发送文章得到打赏的方式,以及推送文章得到公司赞助的方式取得资金。网络上打赏文章实质是一种对原创文章的付费阅读,网民阅读后觉得好就进行打赏。打赏也不是公众阅读的必经程序,公众在读完文章后,有权选择赏还是不赏。 本案关键在于取得钱财的方式和途径 ,就目前报道的新闻内容看,尚难确定其应负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许兰亭认为,诈骗罪的要件是隐瞒真相、虚构事实为前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从此事件的报道来看, 孩子得病是事实,而且文章也没有出现呼吁捐款的表述,罗尔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犯罪


互联网个人求助问题多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三个月前开始施行的《慈善法》,并不规制这起事件当中的行为。因为慈善法规制的是慈善组织,而且也不禁止个人求助和公民互助行为,但这些行为依然要受到民法或者刑法的调整规范。


徐永光说,互联网让个人求助变得更加容易,但也带来“信息不对称”等等很多问题:


主要是信息的真伪,不好甄别。这是互联网个人求助带来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说,他的这种求助的需求,是不是已经满足了,大家都不知道。甚至更严重的是,有坏人他可以趁虚而入,假的这种求助,也时有见到。


互联网上做慈善还能行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