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聂建松
前段时间,漫威公司(Marvel)的奇幻电影《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r)颇为火热了一阵。作为平素看电影就不太爱过脑的人,我反正是挺喜欢看这类大片的。为什么呢?视觉效果震撼,场面火爆,还有那些巨大的充满想象力的场面,尤其是奇异博士被古一法师(the Ancient One)一掌拍得灵魂出窍的场景!
当然,最有趣的情节莫过于奇异博士的那块能够“操控时间”的无限宝石。在那块宝石的帮助下,剧中最大的反派Boss多玛姆,一个能够轻松毁灭地球的黑暗恶魔,居然被活生生的“烦”死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博士利用这块宝石,设定了一个时间循环:他会不断的出现多玛姆面前,只要他不解除这个循环,无论多玛姆杀死他多少次都没有用。
“多玛姆,我是来和你谈条件的!”
这句桥段的重复频率之高,简直有洗脑的功效……不过,可乐归可乐,这个设计得很巧妙的桥段其实也涉及了一个蛮严肃的话题,这便是“时间”。
▍一、 循环的时间与三灾八难
研究时间,对于一般人而言,听起来可能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然而,实际上我们近代科研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突破了对“时间”的认识。
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一定都不陌生,而至于他的研究成果“相对论”,很多人最起码也是听说过这个名字。而“相对论”中最为有趣的一部分内容可能就是“时空”并非是稳定不变的,由此诞生了种种人们对于“时间旅行”这样的幻想。
不过,研究“时间”并非只是现代人的物理学的特权。实际上,在宗教之中,在古人之中,也有关于“时间”概念的大量思考,而且都相当有趣。
前文方才提到过,奇异博士为恶魔多玛姆设置了一个近乎无穷的时间循环,这个“循环”把他们俩人“困”在了一起。有意思的是,佛教之中似乎也有类似的思想,即我们人类亦被困在了某种时间的循环之中。
在佛经经典中,有一卷经叫做《大楼炭经》,又称为《起世经》或者《起世因本经》。在这卷经典中,便记载了这样一个“末世神话”:
佛语比丘。天地有三灾变。何等为三?一者火灾变。二者水灾变。三者风灾变。是为三灾变。我们平素开玩笑说的“三灾八难”,正是源于此。
在《大楼炭经》中,至“火灾变”时,河流、大海会逐渐干枯,天空中出现了三个太阳,之后又出现了六个太阳,最后出现七个太阳。世界的绝大部分被大火焚毁,之后出现大雨熄灭大火,而后有风吹走大雨,世界再生;再至“水灾变”时,天空下的不是雨,而是直接降“沸灰”,有如硫酸,使得世界绝大部分“皆麋烂消灭尽无余”,而后世界再生;再至“风灾变”时,有名曰“来柯沙”的大风吹动,使得世界绝大部分被吹散,而后世界再生。
这样一个时间轮回,便为“一劫”。然后世界又如《奇异博士》中那个“周而复始”的洗脑情节一样,重新历尽“火-水-风”这么一套组合拳。
不过,这世界之中的人类都去哪了?难道都跟着世界消亡了?
没有。每次世界重生开始的时候,人类都如同奇异博士一样,恢复了自己的出厂设置(变成了某种“光体”),还能从世界的顶点“飞”回到地面上玩耍。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人们长得“甚端正姝好。不别男女。亦不可别君长庶民人。但共众俱往还”——大家过的不仅是共产主义生活,而且连身体上也是“共产主义”,因为没有性别之分!
但在之后,事情起了变化。
此时的大地如同一个奶油蛋糕一样,最上面一层是奶油,然后是比较松软的夹层,然后就是下面烤得很硬的部分。
地面表层的“奶油”,便叫“地味”——经上说“白酥上肥……其味譬如蜜”。于是,人们好奇纷纷开始品尝这些“地味”。结果因为这东西太好吃了,弄得人人都发福,变丑,还飞不动了!
“人食是地味之后。身即粗坚。面色变恶。亡失光明。神足不能复飞行上天。”——《大楼炭经·天地成坏品》
看来,胖子到哪都不受欢迎,即便是在佛经里!于是人类因为体重过重,就被迫留在了地面。
人们在吃光了大地的奶油层,便开始吃下面的松软夹层,吃光了夹层,便吃到了最底层比较硬的部分——这便是如今的“谷物”。而吃了谷物之后,我们也有了男女之别。共产主义社会也到此结束了,我们又要如同被奇异博士面对多玛姆一样,准备接受新一轮的“三灾”了。
▍二、 时间、解脱与拯救
与佛教持相类似时间观的还有其它的宗教和哲学家,譬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就非常类似《大楼炭经》:
人的灵魂是从天界堕落下来的,由此被粗糙的肉体所困顿住。只有当一个人能“回忆”起他在天界所见的一切,灵魂才能在死后重归天界。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循环”。
那么,这是否就构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局呢?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世界不断的“循环”,人们实际上一直重复“堕落”的过程,继而还要不断地受到各种苦痛。
并非如此。
让我们回想下电影中的情节。可怜的多玛姆被无数个“前赴后继”而来的博士烦到死的时候,他终于决定妥协了,他放弃侵略地球。于是博士解除了时间循环,多玛姆和博士双双得已脱离这个循环。
因此,要想不再受到各种苦痛,就要跳出这个时间的循环——我们平常所说的出家人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便是这个意思。这里的“三界”和“五行”都是指世界本身,我们只有通过修行,使得灵魂终于能够认识到世界本身是循环的。那么,我们便有能力脱出这个世界,从而也便摆脱“世界的时间循环”的束缚。
不过,并非所有宗教的时间观都与佛教一样。
如果说,佛教的时间观如果是“奇异博士和多玛姆”那样的循环时间观,那么基督教则更像是一种直线的时间观——从《圣经·旧约》的最初一卷《创世纪》至《圣经·新约》的最后一卷《启示录》——世界从“创世”直到“末日”,整体上是沿着一个不可逆的直线单向时间线发展着。
不过,很多人都容易误解“末日”(Apocalypse)的意思,将这个词等同于世界的彻底毁灭。然而,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在《大楼炭经》中,世界每经历一次“灾变”都会再生一次。而在基督教思想中,世界经历这么一次灾变之后,也会再生为“新的世界”,而这个新的世界在《启示录》中便被称为“新耶路撒冷”。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 ——《圣经·启示录》
但是,与佛教那种“奇异博士-多玛姆”的循环模式不同,基督教里的世界“末日”有且只有这么一次。而且,与佛教不同的是,基督教也不强调从这个世界之中“脱离”出来。
这就注定了基督教和佛教双方处理时间的态度是不同的:佛教强调的是“脱出”时间;基督教则是要“拯救”时间。
那么,如何拯救这个时间呢?这就不能通过佛教的个人修行,在犹太-基督教看来,只有神具有改变时间的能力。在《旧约》中,神就使太阳逆行了一段路程,从而就改变了一天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时间。
以赛亚说:“耶和华必成就他所说的。这是他给你的兆头:你要日影向前进十度呢?是要往后退十度呢?”希西家回答说:“日影向前进十度容易,我要日影往后退十度。”先知以赛亚求告耶和华,耶和华就使亚哈斯的日晷向前进的日影,往后退了十度。——《旧约·列王纪下》
在《新约》中,作为神的耶稣,实际上也改变了或者拯救了时间,虽然不是那么的直观。在耶稣受难的时候,有两个人与耶稣一同被钉在十字架之上受刑。其中一个犯人讽刺耶稣,他说如果他是救世主的话,就能够把他们从十字架上解救下来;另外一个犯人则说,他们犯罪应当受罚,并请求耶稣:
“你的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而耶稣则对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那么,改变时间的节点在哪?在此,耶稣这里所谓的乐园便是指末日中的“新耶路撒冷”!极为通俗地说,耶稣提前将这个人传送到了未来的某个时间点!
更为有意思的是,在《新约》中还有一个情节与时间有关。
耶稣曾在一座高山上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他浑身从上到下发出了耀眼的白光。这个情节被称为“变容”。
那么,这与时间何干?
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耶稣的作用相当于一扇通向未来的门,他能够打开了通往未来的路。透过他,“未来的新天地”中的“白光”被撒入到了此刻当下的“旧世界”之中。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